|
政府採購素有“陽光下的交易”之稱,但伴隨着高價採購、暗箱操作等問題的不時出現,在不少人的眼中,政府採購制度的實施有陷入困境之虞。作為全國最早的政府採購改革試點地區之一,深圳在政府採購制度改革創新方面的實踐,也許可以成為探索當前難題破解之道的一個有效樣本。 深圳市在招投標中實行了“評定分離”制度。據介紹,在深圳市政府採購中心,評標區實行全封閉、實時視頻監控,進出人員需憑藉專門密鑰驗證身份。評標專家在評標當日從庫中隨機抽選,獨立打分。 “全市將試行評標和定標分離的制度,評標委員會只負責在投標供應商中推薦3家以上的中標候選人,之後通過採購單位自定、抽籤決定或再次競價價低者中標的方式確定中標人。”深圳市政府採購中心主任葉劍明説,這種做法有助改變評標專家權力過大而又難以追究責任的狀況,有利於提升採購質量和採購滿意度,提高採購效率。 除“評定分離”外,2009年下半年起,深圳市開始推行“預選供應商”制度。具體做法是:對一些採購次數頻繁、採購預算為200萬元以下的採購項目,通過公開招標預先選定一批資質優、服務好、信譽高、納稅多的企業納入專庫管理。主要定標方式為網上競價,即在確定最高限價後,供應商可在網上連續往下競價,價低者得,同價從先。 商場供貨模式是深圳政府採購制度上的另一創新。2009年,深圳市寶安區政府採購中心進行了商場供貨模式試點,對電腦、打印機、空調等通用類産品,通過公開招標確定了4家供貨商場,商定了政府採購的優惠比率。在區政府採購網上建立虛擬商場,物品與商場門店實物一致。採購單位可通過虛擬商場選購所需物品,每月結算一次,貨款由國庫集中支付。 深圳市政府採購中心合同部副部長高峰&&,以往採購時,一些廠家為牟取高額利潤,對打印機、影印機、空調等協議採購産品,往往為政府部門提供特配機型,價格較高,而且與市場上的主流産品沒有可比性。商場供貨模式使採購價格可比,體現了公開透明,同時也增加了政府部門的採購選擇渠道,並可防止虛開發票等違規行為的發生。 不僅如此,深圳還推行了市區聯動改革:對市區的部分項目實行了統一採購,共享項目的採購結果、專家庫和供應商庫等信息資源,市區聯動形成合力,擦亮了深圳政府採購品牌。 此外,“為進一步規範政府採購行為,我市實現了政府採購全過程操作、管理和監控的電子化管理,確保政府採購的公開、公平、公正、透明。”葉劍明介紹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