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安徽省政府獲悉,為推動中藥材産業化發展,安徽省在“十二五”期間着力打造“綠色加道地”安徽中藥材品牌。到2015年,全省標準化中藥材種植養殖基地面積達到50萬畝。
安徽省提出,經過3至5年努力,全省形成以亳白芍、鳳丹皮、菊花、茯苓、霍山石斛、宣木瓜、寧前胡、天麻、桔梗、板藍根等10大皖産道地中藥材為龍頭、60余種“綠色加道地”中藥材為主體、200多種常年采收的野生中藥材為延伸、3000多種中藥材資源為儲備的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皖産中藥材品牌體系。
安徽省將加快制定道地中藥材質量標準。用現代科技手段對道地藥材有效成分進行定性和定量檢測,制訂傳統加工工藝和獨特加工技術操作標準,研究和推廣産地趁鮮集中加工和專業化加工。
全省還將推行中藥材生産質量管理規範認證、良好農業規範認證、無公害農産品認證或有機産品認證,通過認證的品種數量爭取翻番。全省爭取再有5個道地中藥材品種註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10個品種申請註冊商標。
安徽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對珍稀瀕危的藥用動植物採取定點保護和倣野生撫育保護。野生珍稀瀕危藥用植物如霍山石斛、紅豆杉、白及、重樓、竹節參、百蕊草等品種倣野生撫育面積或産量爭取提高兩倍;野生瀕危名貴藥用動物如金錢白花蛇、蘄蛇、穿山甲、靈貓等品種獲得有效保護,生存數量有較大幅度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