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糖價震蕩下行壓力加大 糖業産業升級迫在眉睫
2011-12-20   作者:記者 王存福/三亞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網
 
【字號

    今年第三季度以來,糖價、調控、庫存、需求成為糖市的關注熱點,而此前在海南舉行的中國糖業經濟高峰論壇上,業內人士紛紛&&糖價短期內震蕩下行已成定勢,普遍觀點認為2011/12年度中國仍是缺口年,需警惕糖價在食糖消費旺季來臨前出現報復性反彈。更為重要的是,目前糖國內業發展瓶頸凸顯,産業升級迫在眉睫。

    糖價震蕩下行趨勢明顯

    今年7月初至8月上中旬,受食品加工企業“雙節”食糖採購量較大因素刺激,加上對部分主産區氣候乾旱的炒作,國內糖價一路攀升,8月中旬一度高達8000元/噸以上。不過,隨後在國家連續投放儲備糖,以及進口糖大批到港的情況下,糖價高企的態勢得到遏制。由於需求旺季接近尾聲,中間商囤貨心理出現松動,部分制糖企業也積極出貨,庫存壓力逐漸顯現,糖價持續下行趨勢明顯。
    根據國內交易市場行情統計,12月26日,食糖主産區廣西南寧,集團新糖報價6800元/噸,下調40-50元/噸,成交少。柳州,集團陳糖報價6800-6810元/噸,成交少,新糖報價6800元/噸,中間商新糖報價6700元/噸,下調50元/噸,少量成交。而廣東湛江市場陳糖價格跌至6800元/噸以下,新糖價格下調至6800元/噸;廣州市場報價也跌至6800元/噸。
    在國際上,由於供給大量增加繼續對糖市形成壓力,加上受歐元區債務危機使宏觀經濟運行前景變得暗淡的影響,本週一ICE糖市原糖期貨價格繼續稍稍下跌。來自昆商糖網的信息表明,本週一1203期約糖價下跌11個點(-0.5%),以23.29美分/磅報收;1205期約糖價同時下跌8個點(-0.3%),收於22.88美分/磅。由於泰國、俄羅斯等國食糖大幅增産導致新制糖年全球供給過剩600-800萬噸,糖市正在努力進行調整,以期與基本面供求情況相適應。
    總體上看,主産區現貨糖價格延續跌勢,廣西、雲南的部分地區價格已經跌破6800元/噸。短期看,價格越是下跌,商家觀望心理越濃厚,成交量繼續清淡,預計價格仍有下行空間,直到需求回升。
    綜觀國內外食糖市場,由於前期受到各方面因素影響,産糖量依然充滿變數。生産方面,此前廣西部分地區甘蔗生長遭遇天氣困擾,甘蔗長勢也不如預期,産量有可能受到影響。而此前部分産區估産後傳出2011/12年度預計全國僅能産糖1150萬噸的説法,也影響了業界對糖市的預判。
    萬達期貨總經理李曉志認為,在國際糖市方面,巴西減産量將少於此前預期,巴西減産幅度或在150-200萬噸左右,不會如預期的多。
    而歐盟、泰國、印度、俄羅斯、巴基斯坦、烏克蘭等國家也均有大幅增産跡象。李曉志認為,目前來看,整個北半球2011/12榨季食糖産量將有近1000萬噸的增加,這有助於扭轉全球食糖連續三年供不應求的格局。

    糖業發展瓶頸凸顯 糖業不再“甜蜜”

    隨着糖價持續下調,糖業從業者已經早早感受到這個行當不再那麼“甜蜜”了。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總經理嚴偉華&&,過去的榨季,國儲糖調控力度增強,確保了市場供求平衡。去年“十一”後,糖價飆升,今年由於國儲糖的投放,糖價震蕩下行趨勢明顯。
    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副總經理田耀元&&,目前進口預期逐漸兌現,備糖高峰已過,國內糖價開始顯示出疲軟的狀態,但2011/12年度中國依然是一個缺口年。中國糖業協會副理事長劉漢德則坦言,明年我國食糖消費量將在1400萬噸左右,而實際供應量或將在1100萬噸左右,缺口300萬噸左右。
    吉林華商商貿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振和&&,目前糖市的現狀是多種因素交織,糖市震蕩延續。他認為,食糖確實已經進入“糖高宗”時代,集團化、集約化使得糖企掌控價格,但是糖價走高,物流費用增長,增加了成本和風險,賺錢較少,糖企普遍感到壓力大,部分糖企已經逐漸退出經營。
    中糖世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潘毅認為,第四季度糖價反彈是大概率事件,通脹環境雖然存在,但可能進入了尾聲,未來還是要防範經濟下滑帶來的通貨緊縮的可能。另一方面,由於未來幾年國內食糖消費存在剛性增長,食糖的生産又不是一年就能大幅增産滿足消費的,因此糖價過低將帶來階段性的買入機會。
    新疆綠原糖業銷售公司經理周俊鋼&&,中國糖業發展瓶頸凸顯,主要表現為糖源不足。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方面。甘蔗受地域限制因素太大,廣東、海南甘蔗的種植面積一直在不斷萎縮。甘蔗、甜菜種子沒有知識産權、缺乏創新機制。種子老化,導致産量下降。水利設施建設落後、破舊,導致糖料産量下降,無法保證足夠的制糖原料。近年來逐利資本、游資等進入糖市,惡意炒作,成為糖價暴漲的主要推手之一。農民種植糖料積極性大受打擊,糖料比較收益喪失,很多地方均放棄種植糖料,改種其他經濟作物,收益較好。加上近年來糖價波動幅度太大,農民種植糖料作物缺乏保障,更是打擊了農民的積極性。

    亟需採取措施保糖源穩糖價

    廣西糖網總經理李偉春、糖企負責人孫振和等業內人士認為,破解糖業發展的瓶頸,除了企業自身外,更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導。
    李偉春&&,提高農民種植糖料積極性和穩定糖料種植面積首當其衝。政府可以從加大資金投入和建立激勵機制等方面入手,制定一系列直接面向農民或者制糖企業的糖料生産補貼和扶持政策,如加大糖料種植貼息貸款、良種、機耕、農膜和糖料生産專用機械的補貼力度等,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
    另外,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探索和實踐,使糖料種植朝集約化經營發展。近年來,隨着進城務工農民增加,再加上糖業生産機械化程度低,導致農村勞動力缺乏。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政策將為糖料規模化生産提供政策保證,有助於把農村勞動力解放出來。
    糖料生産水利化建設任重而道遠。水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支撐,也是提高糖料單産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相關部門應整合各類涉及農田水利的建設資金,統一規劃、綜合整治,集中投入、連片治理。按照實現農業現代化的要求,推進高標準糖料農田建設,全面提升糖料綜合生産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周俊鋼認為,在保證糖料土地種植面積的前提下,廣泛應用發揮科學技術,提高糖料單産能力,包括含糖度和産量,開發新的糖料品種,在加工過程中加強技術含量,以更科學更現代的生産技術提高産能和産量,降低生産成本。
    孫振和説:“走出國門,有條件情況下可嘗試在適合糖料種植的鄰近國家以其較低成本租賃種植糖料、加工,或合資或自建廠,然後銷往國內,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這比單純進口糖成本低。”雲南中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宇飛認為,國家應該突破配額限制,低價進口國外食糖,作為儲備糖,以備不時之需。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食糖終於增産了 糖價還能堅挺多久? 2011-11-09
市場與政策博弈 糖價仍高位震蕩 2011-08-26
全國白砂糖價格同比漲幅已超30% 2011-08-25
白糖成交價走高 糖價有望繼續上行 2011-07-08
糖價繼續下跌 仍為高位震蕩格局 2011-04-19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