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推進醫改須破除“以藥補醫”
2011-12-20   作者:李玲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患者對醫生信任感的缺失已經成為當今社會越來越突出的問題。
  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是什麼?醫院的趨利性,醫生的灰色收入已經成為公認的黑幕,患者既然知道醫生可能利用各種機會從自己身上賺錢,尤其是患者拿着動輒上千元的結算單時,又怎麼可能對醫生的診斷結果和治療方案深信不疑呢?
  由於醫療領域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我們知道醫生和患者存在委託代理關係,醫生作為患者的代理人,代替患者做出決策。患者將決策權交給醫生,是出於對醫生的信任。因此,一旦醫生代替患者做出的決策裏摻雜了醫生的利益,導致患者對醫生不再信任,就意味着委託代理關係的岌岌可危。
  醫生和患者的委託代理關係為什麼會摻雜進醫生的利益,這不是醫生的問題,而是制度的問題。大多數醫生是希望做患者的稱職代理人,做懸壺濟世的良醫,秉守醫德醫風,以患者的健康為最大的目標,但是,迫於收入的壓力,不得不扭曲了自己的行為。改變了醫生的激勵機制的正是醫院的創收制度,如“以藥補醫”。改革開放以後,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補助大幅減少,在醫療服務的價格被限定的情況下,公立醫院只能利用以藥補醫的政策來提高收入,自己養活自己。於是醫生的收入就和科室的收入、醫院的收入挂上了鉤,看得越多,開的藥越貴,自己的收入就越高。藥品回扣、腐敗等等也由此滋生。醫生不再是患者稱職的代理人,醫院的收入、科室的收入影響着醫生的診斷決策,而患者也知道這一點,因此也對醫生越來越不信任。
  醫生的激勵機制一旦被扭曲,影響的遠不是醫患關係這一點。醫生多看病、多開藥,會不斷推高醫療費用,我國的衞生總費用從1995年的2258億到2000年的4764億,再到2010年的接近2萬億,這15年間增長了約10倍,增幅大大超過GDP增速,並且預計10年後還會翻兩番;藥品流通環節錯綜複雜的利益鏈和藥品回扣等腐敗現象緊密相連,製造了大量社會成本,引發了很多社會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大輸液、大處方、抗生素的濫用會給民眾的身體健康帶來巨大的隱患,會影響到整個民族、整個國家的未來。
  建立醫生正確的激勵機制,讓醫生回歸本職是醫改的核心,但是要解決醫生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必須從機制改革入手。從2009年醫改方案推出至今,雖然各級政府在提高醫保覆蓋面、建立基本藥物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卻少有地方真正做到了破除“以藥補醫”,或者説,將醫生的收入和科室、醫院的收入脫鉤。
  醫改還在進行中,下一步公立醫院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建立新機制,破除以藥補醫,使得公立醫院真正回歸公益性。這是非常艱難的工作,不再是單純做加法,而要做減法,其過程涉及重大利益調整,改革會面臨重重阻力。但是這硬骨頭非啃不可。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李克強:研究制定好醫改十二五規劃 將醫改推向深入 2011-11-30
藥價暴利是醫改絆腳石 2011-11-22
美最高法院同意受理醫改法案訴訟 2011-11-16
藥業巨頭默沙東:做中國醫改的積極參與者 2011-09-23
基本藥物制度再調整 藥品統一定價與新醫改方案矛盾? 2011-08-25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