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新育:中國外貿面臨三重嚴峻壓力
2011-12-19   作者:  來源:中國網
 

  作為全世界貿易依存度最高的大國,至少20年來,外貿數據總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中國經濟的走勢;而作為佔全世界貿易額10%以上的第一貿易大國、第一出口大國和第二進口大國,中國外貿又對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施加着舉足輕重的影響。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日前在俄文《中國》雜誌撰文指出,當前的中國外貿面臨三重嚴峻壓力,但依靠中國經濟自身的優勢,仍然有希望創造較好的業績。
  梅新育分析指出,中國外貿的第一重壓力源於世界經濟形勢不佳導致的外需減速。在經濟周期性變動的壓力之下,2011年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慢於2010年,而展望明年至少前兩三個季度,中國及世界經濟減速的局面也難以逆轉。第二重壓力來自外部競爭加劇。這種競爭不僅僅來自那些在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奮力趕超中國的後發發展中國家,更來自次貸危機之後力推“再工業化”的發達國家。第三重壓力來自國內成本不可遏制的上升勢頭。人民幣匯率升值,原料、能源、人力、土地成本上升,“招工難”和“中小企業困難”的呼聲高漲,已經讓我們看到了這種壓力之大。
  儘管如此,在2011年的前11個月裏,中國外貿交出的答卷仍然堪稱靚麗:進出口總額33096億美元,同比增長23.6%;其中出口17240億美元,同比增長21.1%;進口15856億美元,同比增長26.4%,貿易順差1384億美元。在2012年,中國外貿仍然有希望繼續維持一定增長速度。
  對此,梅新育認為,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幾大優勢。首先是較高的宏觀經濟穩定性,這種穩定性賦予了中國産業額外的競爭力,因為在一個更可預期的環境中,企業規劃的風險顯然要低得多。與此同時,通過産業升級、提高國際市場份額、對外直接投資等方式,中國産業界已經明顯增強了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力,這一點在今年中國出口價格的大幅度上漲上面表現得相當突出。同時,中國正在逐步超越單純依賴價格競爭力的階段,越來越多地依靠人力資源、公共服務效率、基礎設施、産業配套等方面的優勢,即使是成本上升的壓力,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也能依靠國內産業轉移而消化掉相當一部分。
  梅新育&&,中國對外貿易繼續保持增長勢頭,對整個國際貿易體系、對中國的貿易夥伴都是佳音,即使對與中國存在競爭關係的國家和企業也不例外。鋻於中國經濟軟着陸基本定局,鋻於中國將進一步努力擴大進口,將實現貿易平衡的着力點放在擴大進口上面,尋求開拓對華出口市場的貿易夥伴在2012年可望繼續贏得較多機會。


12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梅新育:與國際接軌不等於讓渡所有權利 2011-12-09
經濟信息發布方式還要進步 2011-12-20
從“與國際慣例接軌”轉向“推動規則演化” 2011-12-06
中國式超越:鑄造非價格競爭優勢 2011-12-05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