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保基金投資渠道單一
研究報告認為
2011-12-19   作者:記者 金輝/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記者在18日上午參加由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中華全國總工會、人民出版社聯合主辦的《2011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報告》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目前,我國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管理存在着管理主體不明、投資渠道單一、效率低下等問題。在通貨膨脹前提下,存在貶值的可能,且從長遠來看,基金的增值能力和支付能力也令人擔憂。
  報告認為,我國的社會保險基金缺乏一個明確的投資運營管理主體。不管是財政部門還是社會保險基金管理部門,普遍存在管理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在基金結餘有購買國債權利的前提下,很多省市的基金只採用了銀行存款的經營方式。
  報告指出,課題組在實地調研的過程中了解到大部分省市的社會保險基金是縣級統籌管理,基金結餘基本只是存在銀行。我國的社保基金在投資運營渠道單一的前提下,安全性有了保證,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很難規避通貨膨脹的風險,存在貶值的可能,且從長遠來看,基金的增值能力和支付能力也令人擔憂。
  報告研究表明,在2004年、2007年、2008年和2010年這四年中,我國的通貨膨脹率在數值上部分或全部超過了同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在2004年和2008年中,社會保險基金即使全部以五年期定期存款的方式存在銀行,也是縮水的。購買國債也是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的一個投資渠道,然而目前我國大多數省市的社會保險基金購買國債的比例並不大。在通貨膨脹率較高的2004年、2007年和2008年,憑證式國債的票面利率雖然略高於同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但仍不足以完全抵消通貨膨脹的風險。
  報告還認為,目前我國大部分省市的養老保險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採用的都是混合管理模式,個人賬戶很大程度上被用於彌補統籌賬戶在發放養老金時的不足,且和統籌賬戶一併存入銀行,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基金積累作用。這種混合管理的模式必然會影響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效率,也會導致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統籌層次難以提高。
  報告建議,為了實現社會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必須要擴寬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渠道。對於養老保險的社會統籌賬戶基金和其它四險種的社會保險基金,可實行現收現付、以收定支、略有結餘的政策,結餘基金原則上存銀行、買國債,不進行其他風險投資。對於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基金,由於基金數額巨大且積累時間長,可以通過投資金融市場或用於支持國家經濟建設來實現保值增值。此外,考慮到社會保險基金的特殊性質,其在存入銀行時,如果銀行存款利率低於市場利率,可以通過制定相關協議使其按市場利率計息,以防止社會保險基金面臨貶值風險。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郭樹清:地方社保公積金餘額可用來投資 2011-12-18
美的偷漏數千員工社保 暗中隱藏巨大利益鏈 2011-12-17
強制企業社保不可忽視政府責任 2011-11-17
社保卡加載金融功能 8億發卡量或重劃銀行卡版圖 2011-11-15
山東:社保基金結餘1819億元 2011-11-04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