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終將會老去,但地球卻不會停止轉動。曾經的投資巨人都已到了耄耋之年,他們將怎樣選擇繼續自己的事業,受到眾人矚目。
投資巨人巴菲特為投資界翹楚,其思想與行動吸引着眾多投資者密切關注。但這次引起一片譁然的不是巴菲特又投資了哪只股票,收購了哪家企業,而是這個被稱為“股神”的81歲老人,為眾人心中誰將繼承其在伯克希爾 哈撒韋公司中的角色的疑問,做出了回答。
半年前,一場接班人“海選”出現在人們眼前,面對巨大的誘惑,眾多金融人士競相追逐。半年後,一場訪談帶來“海選”的答案。答案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年過八旬的巴菲特在接受CBS《60分鐘》欄目訪談時透露,已選定長子霍華德做為公司繼承人,為這次“海選”畫上了句號。
巴菲特&&:“大家擔心掌管伯克希爾 哈撒韋公司的人會以某種方式為自己牟利,這將影響與股東利益相關的決策,雖然發生這種情況的幾率非常低,但是有霍華德在,就又增加了一層保險。只要董事會批准,霍華德今後就將成為公司的‘價值守護者’,但不是首席執行官。”並強調,霍華德“了解公司價值所在”,讓他放心。
目前,巴菲特兼任伯克希爾 哈撒韋公司董事長、CEO和投資負責人。但未來,這一“三位一體”將不復存在。業內人士分析,巴菲特接班人應該將是三個人(團隊):分別飾演“守財者”、“生財者”和“守業者”。而巴菲特已明確&&讓兒子為自己“守財”,也意味着他將公司“三權分立”的布局思路浮出水面。
老巴菲特選“守財者”
對於父親的選擇,霍華德卻很平靜,並説:“接受這個任務(繼任)沒問題,只要不妨礙我繼續種玉米和大豆。”
霍華德是巴菲特的長子,曾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價為一個腳踏實地的值得尊敬的巴菲特家族後人。但面對市值245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 哈撒韋公司,霍華德是否能勝任這個職位仍然受到眾人懷疑。
現年56歲的霍華德可以説是一個“地道的農夫”, 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轉過三個大學,但最終也未能取得學位便毅然輟學。之後,巴菲特不得不在奧馬哈市郊給霍華德買了一處面積為406英畝的農場,但這是有償的打理,霍華德需要繳納總收入的一定比例作為租金。
在成為農場主之前,霍華德曾造訪全球各地,幫助貧窮國家的農民更高效地種植農作物。此前他還曾供職於伯克希爾董事會,被父親安排管理伯克希爾旗下的喜飴糖果公司,在他任期的第一年,公司就獲得了60%的新增利潤。目前,霍華德還擁有可口可樂公司43%的股份,此外,他先後出任過多家農機和食品企業的董事,這也使他成為“股神”眾多子女當中唯一有企業經營經驗的人。巴菲特曾讚賞自己的大兒子有足夠的業務才能,知道自己的工作要做什麼。
在CBS採訪過程中,巴菲特&&,他從沒有迫使孩子們讀完大學或從商,而是鼓勵他們去做自己所熱愛的事情,就像他熱愛賺錢那樣。並且在很久以前,就對孩子們&&,他的全部財産都將捐給慈善機構。“我給你們足夠的自由,但你們的錢卻不會用噸來計算。”在一封寫給子女的公開信中,巴菲特寫道:“我想我很幸運,我的3個孩子能用他們的時間和精力為身邊的人做出些貢獻。”雖然沒有明示,但巴菲特卻表達了自己的期望:希望子女們親自管理自己的資産,並引導他們做慈善事業。
也許就是這些點點滴滴的積累,得以讓霍華德當選,並勝任“守財者”的角色。
李嘉誠遵循傳統
作為亞洲投資巨頭的李嘉誠,年過八旬的他與巴菲特同樣面臨繼承的問題。但也許是因為中外繼承觀念的不同,李嘉誠除了捐出1/3財産予其基金會以從事各項慈善活動以外,從未考慮過除李家後代以外的任何人進行繼承,可謂是傳統的子承父業。
早在2005年,李嘉誠就已經公開自己對財産未來的安排。他&&,其掌管的香港業務和海外生意的市值差不多,因此,均分給兩個兒子。將會把香港的上市公司交給長子李澤鉅打理,他個人在海外的投資則歸次子李澤楷所有。換言之,李澤鉅會接掌以長實及和黃為首的9家香港上市公司;次子李澤楷則接管海外的私人生意。
這個安排應該完全符合李嘉誠個人的作風,他的生意夥伴曾這樣評論他:“嘉誠這種人很罕見,在這個新世界中,他身上體現的全都是舊的價值觀。”
李嘉誠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與巴菲特完全不同,李澤鉅、李澤楷在不足十歲時,就會安排他們參與董事會會議,接受最早的商業訓練。李澤鉅16歲、李澤楷14歲同時被李嘉誠送往美國,就讀於美國斯坦福大學。但不同的是,李澤鉅畢業後直接加入長江實業集團,李澤楷則成為加拿大哥頓投資銀行最年輕的合夥人。
後來,李澤鉅開始參與管理李氏龐大的商業帝國,逐步接掌公司。李澤楷則是自己組建公司、創立企業。李澤楷通過一系列收購和資本運作,在2000年2月,正式組建電訊盈科,也成了香港第二大富豪,與其父比肩。
但全球互聯網泡沫瞬間破裂令李澤楷的財富迅速縮水。電訊盈科也連年巨虧。雖然李嘉誠安排旗下基金助李澤楷脫困,卻被李澤楷拒絕,並且發動公司小股東否決了將公司股票出售給包括父親李嘉誠在內的收購方的方案。
不管李澤鉅、李澤楷將用怎樣的形式經營自己的事業,仍會是李嘉誠指定的繼承人,但他們是否能在李嘉誠之後繼續李氏家族龐大的商業帝國時代,仍然是個未知數。
大王制紙選錯接班人陷醜聞深淵
奧林巴斯和大王制紙連篇累牘的負面新聞最近在日本國內引起強烈震動,前者涉嫌隱瞞投資金融衍生品造成的巨大損失,後者是因會長井川意高從子公司借款100多億日元用於賭博,大部被輸掉。
和奧林巴斯三任總裁合夥“瞞天過海”隱瞞上世紀90年代投資金融衍生品造成損失不同,大王制紙深陷醜聞竟然是因為總裁將子公司的供款用於賭博,並且全部輸掉。
大王制紙是日本著名紙業公司,在全國有30多家子公司。製造的家庭用紙深受日本消費者歡迎,每年産紙250噸,僅次於日本制紙、王子制紙、王子板紙,在日本國內排第四位。衞生紙佔全國市場份額的15%,年銷售額為3500億日元。2007年,42歲的井川意高當上大王制紙總裁,2011年6月後任董事長。2010年5月至9月,他從7家子公司供款106.8億日元,大部分用於去澳門賭博,結果全部輸掉,11月22日東京地檢特搜部以特別瀆職罪逮捕井川意高。
井川意高這樣一個品質惡劣的人為什麼能爬上總裁的位置?為什麼他能一個電話把子公司多少億日元的現金轉到自己賬戶上?企業總裁的權力過大,缺乏真正的監督機制是原因之一。井川意高是第二代創業者井川高雄的兒子,據説井川高雄特別專橫,在一次會議時與部下一言不合就扔煙灰缸。
在家族企業裏,其它人很少能有發言權,忽略人品缺陷確立井川意高作為繼承人,以及井川意高一個電話可調動子公司數億日元的資金,就不是不可思議的了。
相比之下,奧林巴斯的“接班人”問題就顯得別有用心了,前後三任總裁“接班”粉飾賬面,令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這種接班人的挑選方法也不足取。負責調查奧林巴斯的第三者調查委員會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奧林巴斯上世紀90年代投資金融衍生品造成的損失最多時高達1177億日元。奧林巴斯決策層為了欺騙股民,粉飾業績,均未將鉅額損失反映在歷年決算的賬面上。2006至2008年,該公司通過支出天價諮詢費和並購企業弄虛作假,填補了大約1348億日元的漏洞。其間,下山敏郎、岸本正壽、菊川剛三任總裁在幕後“精心操作”,70多名高管知情不報。為此,現任總裁高山修一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為了重建經營領導班子,下次股東大會時,當下所有決策層人員全部辭職。東京地檢特搜部因涉嫌違反金融商品交易法6日正式立案,對有關人員將追究刑事責任。
為防止類似“悲劇”重演,日本法務省法制審議會日前公布了公司法修改方案,意在限制企業高管權力過大。
日本法務省法制審議會提出公司法修正方案,要求具有一定規模的公司有義務設外部高管,成立對公司高管有任命和罷免權力的監查監督委員會,委員半數由外部高管組成,外部高管由股東選出,具有獨立性。但日本經濟界最大的團體經團聯&&不同意見,認為這樣有可能影響公司決策,拖延決策時間就會喪失市場機遇。雖然如何在不影響公司決策的情況下,對公司最高責任者實行有效的監督,還需要進行深入地探索,但隨着這兩家公司的醜聞不斷曝光,對公司高管權力必須實行有效監督,公司決策需盡量透明,在日本社會已經達成廣泛的共識。
但公司法能限制企業高管權力,卻限制不了企業所有人挑選接班人的權力。因此挑選接班人是每個企業所有者需要對企業持續發展做出的最後貢獻,巴菲特的“三權分立”方法也好,李嘉誠的傳統接班人也好,重點仍然是接班人要能在德行、能力上延續企業的統一的價值觀,並使之深化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