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擴開放促消費防“內外”危機壓力
2011-12-14   作者:記者 王存福/海口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網
 
【字號

    受歐債危機影響,國內通脹風險也在日益加大,經濟形勢出現很多變數。近期北京工商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11年世界經濟風險指數與主權國家評級》報告,預測明年主權債務危機還將有新的爆發點,2011年世界經濟緩慢下滑。因此如何防患於未然,成了擺在中國面前的一個“硬任務”。
  日前於海南三亞舉行的“首屆金磚國家友好城市暨地方政府合作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等專家&&,目前國內産能過剩、地方債務危機等壓力仍然較大,亟需改善開放政策,促進國內消費,完善國內外匯儲備系統,改進教育系統,以此帶動經濟發展,減緩內外經濟壓力。

  産能過剩、地方債務危機壓力仍較大

  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院長、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從2010年開始,國內經濟開始出現較大壓力,具體包括産能過剩、通脹壓力和地方債務危機等。首先是大量投資造成的效應,2009年中國的投資達到了22.5萬億人民幣,比2008年增長30.1%。在2009年9.2%的增長裏面,8.7%是由投資貢獻的,由此造成的主要負面效應是産能過剩,在中國的28個産業裏23個出現産能過剩。與此相關的便是庫存擠壓、投資效益的下降、環境污染問題加劇等。
  他認為,2009年中國銀行的信貸增加了9.6萬億人民幣,主要的負面效應即地方政府債務的增加、股市和樓市泡沫增加、通貨膨脹的威脅。根據國家審計署的統計,地方政府大概有超八千個投資平台,不僅有省級、市級甚至縣級投資平台。截至2011年6月底,中國地方政府的總債務約為10.7萬億人民幣,而根據報告大概三分之一的地方政府沒有還債能力,這表明地方政府債務壓力仍然很大。
  成思危&&,近年來股市和樓市泡沫增加較多。根據其研究,2009年大約有2.5萬億人民幣進入了房地産市場,導致房價上漲;大概有7700億人民幣進入了股市,當年上半年股市一度漲到三千點以上。另外,通貨膨脹的風險也在日益加劇。
  而聯合國近期發布的《2012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中警告,發達經濟體經濟陷入泥潭,新興經濟體也無法獨善其身,全國經濟正在“二次衰退”的懸崖邊上“蹣跚前行”。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也必將難逃其拖累。報告數據顯示,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將從去年的10.3%降至9.3%,而明年將進一步下滑至9%以下。

  “超飽和”的外匯儲備

  對於目前頗受爭議的外匯儲備系統,成思危建言亟需改革外匯系統,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已經太多,按其研究,有一萬億美元足夠了。
成思危&&,目前國內亟需改善開放政策。首先,要改進貿易平衡,做到進出口基本平衡略有盈餘,盈餘不超過GDP的4%,這也符合國際標準。其次,要保持一個合理的外匯儲備,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達到3.2萬億美元,已經太多,這對外匯儲備經營和宏觀調控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根據研究,外匯儲備佔GDP的20%比較合理,按照這個標準,中國外匯儲備有一萬億美元足夠了。
  業內人士認為亟需改革國內外匯儲備系統,外匯體系要增加靈活性,最終的目標是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也就是完全的自由可兌換。
  有分析指出,截至2011年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高達3.2萬億美元,對外凈資産為1.99萬億美元,但由於人民幣升值預期驅動套利活動,有很大的熱錢成分,隨着部分熱錢外流,使得外匯儲備規模增速過快問題得到部分緩解,而適度地減少表明外匯儲備是可逆的。分析人士認為,若要從根本上突破外匯儲備增長困局,還應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擴大內部需求特別是最終消費,改變長期片面追求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
  此外,應加大對外投資力度。據統計,中國累計的對外投資目前超過了三千億美元,但歷來外國到中國的投資目前達到1.2萬億美元,國內對外投資仍有很大的潛力可供挖掘。專家&&,目前來看,除了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歐盟以外,現在推進的10+1即中國加東盟的自由貿易區已經在去年1月1日實現,今年還在不斷推進10+3就是東盟加上日本、加韓國。如果可以實現的話,GDP將佔世界的23%,而北美貿易區現在佔27%,歐盟佔26%。換言之,世界上將出現第三個大的自由貿易區,這個自由貿易區從發展趨勢來看增長率會比其他兩個區域更高。

   專家建議促進消費推進教育體系改革應對挑戰

  考慮到美國、歐元區緊縮政策的長期性,世界經濟將進入一個長期緊縮時期。面對即將到來的全球債務危機和世界經濟緊縮以及國內目前面臨的諸多難題。與會專家認為,中國應當更多地依靠國內的消費以避免過度投資造成的負面效應,並且降低外需減少所造成的衝擊。因為歐美日經濟危機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所以外需的減少趨勢是明顯的,目前國內對歐盟的貿易近期也有比較大的降低。
  而為了促進國內的消費,提高人民群眾的購買力,與會專家提出了幾點建議。第一個方面,增加人民群眾的收入,讓人民群眾能夠消費,需要使人民群眾的收入和經濟增長同步,同時隨着勞動生産力提高,提高勞動保障,改善社會保障體系,讓人民群眾敢於消費。提供新的産品,讓人民群眾願意消費,所以中國需要更多的像喬布斯這樣的創新人才。
  第二個方面要發展綠色經濟,綠色經濟包括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和生態經濟。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的能源主要是依靠化石能源,而化石能源在目前佔中國的能源消費的90%以上。中國對於化石能源的依賴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改變,儘管在新能源上下了很大努力,但是到2020年化石能源仍可以佔到中國能源消耗的85%。因此,中國近期的目標應當是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這“三低”。從長遠來説,中國將會集中發展綠色經濟,比如説新能源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産業等。
  最後,專家建議進一步改革教育體系。成思危等人認為,國際競爭的核心是人力資源的競爭,人力資源競爭的關鍵是人力資源的創新能力的競爭,為了改善中國人口的素質,必須通過教育來培養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經濟只能保證今天,科學和技術可以保證明天,但只有教育才能保證後天,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所以中國政府在教育方面需制定一個中長期發展規劃大力改進教育系統。”成思危如是説。
  業內人士認為,接下來同多數發展中國家一道,中國一方面需要通過採取收緊的宏觀經濟政策,保護自身不受到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和外幣金融環境惡化的嚴重衝擊,另一方面需要增加投資以維持較快的經濟增速,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以達到削減貧困和可持續增長的目標。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海口免稅店完成海關監管及購物流程運行測試 2011-12-08
海口:“限購令”不會“松綁” 2011-12-08
海口率先表態繼續執行住房限購令 2011-12-07
多城市樓市限購令將到期 海口表態不放鬆 2011-12-07
福建泉州非法採沙堆場“圍堵”入海口 後患堪憂 2011-08-31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