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體制有待順暢 市場景象遠慮近憂
2011-12-05   作者:記者 丁文傑 劉軍 呂福明/長沙、呼和浩特、濟南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調研發現,我國電力及相關行業、部門之間矛盾錯綜、利益糾結,不同利益主體相互指責、不同區域相互埋怨;有的地區鬧電荒、有的地區愁“窩電”;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沒有發電積極性,行使管理職能的地方政府卻衝在一線調煤保電。這些“亂象”暴露出當前電力體制不順的問題,長此以往,將會影響國家電力安全保障。

  電煤流通費用高達3000億元以上

  由於近年煤炭成本快速上漲,而電價上調不大,火電企業利潤被“擠壓”,造成全行業大面積虧損。“整個行業都出現虧損,這種現象很不正常。”《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過的一些火電企業負責人如此説。而讓火電企業感到不公平的是,煤炭價格節節升高、行業效益水漲船高。
  而一些煤炭企業對電廠卻又十分抵觸,認為發電企業“綁架”政府壓低煤炭價格“盤剝”煤企利潤。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一家煤炭企業運銷部經理向記者説:“過去,煤炭工人賣血維持生計的時候,電廠日子多好過!”湖南冷水江市一些民營煤炭企業負責人抱怨説:“以前煤炭效益差的時候,給電廠送煤都送不進去,現在煤炭行情好了,又通過政府壓我們。”
  鄂爾多斯這家煤炭企業的經理介紹,他們的主要矛盾是鐵路運煤兌現率太低,煤運不出去。為了能“請”到車皮,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一些煤炭企業還向記者反映,這幾年雖然煤炭效益看好,但各種各樣的收費隨之而來。根據電監會不完全統計,目前正常的運費和各級政府部門徵收的稅費和基金等電煤收費項目約30多種,佔煤價的35%至50%,估算全國每年在電煤流通環節的收費高達3000億元以上。此外,電煤在運輸環節尚要交納點裝費、請車費、鐵路計劃費、礦務專線費、過磅費、化驗費、倉儲費、返空費、困難作業費、拖輪費、移泊費、除雜費、解纜費等名目繁多的不合理收費。
  電網因其壟斷地位而成為眾矢之的。一位發電行業負責人説,電網靠着壟斷的地位賺取的利潤太多了。

  購煤合同難落實成空文

  “要人家煤就是要人家錢,要人家錢就是要人家命。”為了從別的省份調到煤,要發揮“千山萬水、千難萬險、千言萬語、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
  這幾年在電煤日漸緊張的情況下,一些煤炭産區省份紛紛&&措施,限制電煤外流,有的省份“壓産保價”,增加煤炭匱乏省份調運難度,加劇區域之間的利益糾葛。
  近年來,煤炭匱乏省份負責人紛紛帶隊到富集省份憑藉各種“關係”和“交情”去求煤。《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湖南採訪了解到,多年來湖南電廠多是從河南、貴州調煤,近年來從這兩個省調煤的難度越來越大。今年以來,河南的“重點合同煤”兌現率只有19%,貴州的合同兌現率也只有27%。“今年幸虧一位省領導帶隊到山西求援,山西省給了很大的支持,要不然要停掉一半用電,整個社會就會癱瘓”。
  一位從事調煤保電的幹部説:“要人家煤就是要人家錢,要人家錢就是要人家命。”為了從別的省份調到煤,他們發揮“千山萬水、千難萬險、千言萬語、千辛萬苦”的“四千”精神。有一次到某省去調煤,對方當場答應了,但回來沒幾天,對方就發傳真説調不到煤&&道歉。實際上,在煤炭富集省份,也因價格不順而調不到便宜的電煤,今年貴州、山西等省煤炭産區也出現電荒,本省電煤都難以確保,要想保外省就更難了。
  內蒙古電力集團公司總經理張福生説,這幾年,全國許多省市領導帶隊到內蒙古簽訂購煤合同,但由於電網、運輸通道都不歸地方政府支配,加上電煤價格體制不順,這些“合同”最終都難以落實,變成一紙空文。
  除了調煤,在輸電方面,不同電網之間因有各自的利益重心而亦有“積怨”,協調困難。最近幾年,內蒙窩電嚴重,尤其是新發展起來的一些風電資源,白白浪費。“電力項目可研、設計、建設、驗收、運行管理等這些職能都集中於國家電網公司一個企業,一些缺電省份無可奈何,因為沒有規劃、建設、分配電力的權利,只能眼巴巴等着拉閘限電。”一位業內人士説。

  一些省份被迫啟動調煤保電

  為了確保電力供應,一些省份被迫啟動調煤保電,用行政手段干預煤炭生産調運。耒陽市是湖南省最大的煤炭産區,年産煤炭400余萬噸。分管副市長羅衛華告訴記者:“調煤保電壓力太大了,有很多苦衷。”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湖南煤炭産區冷水江市採訪了解到,今年湖南首次啟動春季調煤保電,遭到了當地政府和煤炭企業的消極抵觸。10月1日起,迫於電荒壓力,湖南省再次啟動調煤保電工作,將2000萬噸電煤任務分解至各地煤礦,省政府拿出8000萬元獎勵電廠發電,並與各級政府簽訂責任狀、按旬考核。規定“連續1個月完不成任務的,由省監察廳會同省經信委、省煤炭局和省物價局約談市州政府分管負責人;連續2個月完不成任務的,由省調煤保電領導小組約談市州政府主要負責人,並適時啟動行政問責程序”。
  耒陽市是湖南省最大的煤炭産區,年産煤炭400余萬噸。分管副市長羅衛華告訴記者:“調煤保電壓力太大了,有很多苦衷。”耒陽除了省屬國有企業湘煤集團外,其餘是78家民營煤礦企業。“這些老闆都算經濟賬,送一噸煤炭虧損兩三百,一年虧損幾百萬元,他們説為什麼電價不能提,壓着我們老闆。有的老闆甚至説我給你政府每噸煤捐100元錢,別讓我把煤送到電廠去。”
  耒陽市經信局局長鐘文光也對調煤保電叫苦不迭:“78家煤礦企業的一半産煤用於保電,我們對完不成調煤的企業只好採取一些措施強制完成。”他介紹,目前耒陽市很多煤炭企業老闆在尋求轉型。

    鏈結:央企主導“煤電一體化” 迅猛推進惹爭議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電荒背後:富餘電力高達3500萬千瓦 2011-12-02
既非“計劃”又非“市場” 電力“雙軌制”亟待並軌 2011-12-02
電荒背後:富餘電力高達3500萬千瓦 2011-12-02
美電力巨頭獲中資銀行大額信貸 2011-11-29
電力企業為何對新排放標準叫苦連天 2011-11-28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