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資料照片 |
如何看待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巨大潛力和現實存在的尖銳矛盾?怎樣實現高端豪華品牌與節能減排國策間的對立統一?借“BMW中經智庫”高端對話在瀋陽舉行之機,《經濟參考報》記者現場訪問了華晨寶馬汽車公司主管生産和技術的高級副總裁方諾德、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
中國豪車市場佔有率約7%
《經濟參考報》記者:今年以來,中國豪車市場出現了強勁增長,請問這種增長的潛力有多大?持續時間會多久?
方諾德:中國高檔車市場增長速度非常快,潛力非常大。目前,中國豪車市場整體市場的佔有率約7%,而美國市場可能是這個數字的兩倍,其他一些發達國家可能更高,這説明中國未來豪華車的增長潛力是毋庸置疑的。
中國中産階層正迅速壯大,他們中越來越多的人會趨向購買高檔汽車産品。所以,寶馬對中國的豪華車市場充滿信心,並認為這種增長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過去幾年,寶馬汽車在中國的增幅都保持在50%以上,從長遠來看,這種增幅仍將得以持續。從寶馬目前的狀況來看,華晨寶馬生産的車型,消費者多數要等三個月,甚至七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提到貨。相信隨着産能擴張、投資力度加大,我們能為中國市場提供更多更好的産品。
可持續發展一靠企業二靠政府
《經濟參考報》記者:實現汽車業可持續發展,企業和政府將各自扮演怎樣的角色?
金碚:汽車工業創造了交通,同時又可能阻礙交通,不但帶來了大中城市越來越嚴重的堵車問題,而且還帶來了排放等問題。
怎麼樣在諸多矛盾中繼續前進?我對這個問題本身是持樂觀態度的。技術創新的主體是企業,真正動力來自於市場。政府應該支持企業的種種創新,而不是代替企業來決策。比如用電動或者其他方式來解決當前的石油問題,政府就要支持企業,在基礎設施以及城市布局上考慮怎樣配合企業,這樣這個矛盾就會逐步得到解決。
事實上,2002年寶馬開始規劃未來20年公司發展戰略時,就着手為全價值鏈實現可持續發展做準備。這包括在設計環節上考量車型生産和使用中的能耗;在採購環節上實現回收、回收再回收;在生産製造環節上,借助風能、水能發電解決源動力的能源消耗問題;在銷售環節上,倡導用戶用低碳、環保的方式生活。這些思路和做法都值得其他汽車企業學習、借鑒。
鐵西新工廠成可持續發展樣板
《經濟參考報》記者:生産大排量的豪華車能否做到節能減排?
方諾德:提升動力水平,是不是一定要增加油耗,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寶馬汽車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發現這兩方面並不完全對立。
為了實現二者的統一,除了發動機、車身的輕量化設計、能量智能化管理、空氣動力學的優化外,還包括制動能量回收系統以及發動機管理控制技術的優化。目前,新生産的寶馬汽車,平均二氧化碳排放是每公里150克以下,這個數值在豪華車品牌中絕對是最低的,這個數值甚至低於2.0以上排量的經濟型轎車。這證明寶馬已經在發動機領域做出了很大努力,並且成效是非常明顯的。
現在,位於瀋陽鐵西區的寶馬新工廠正在順利施工。這個工廠在技術領先性方面,在環保、可持續性和智能化方面,都為業界樹立了一個新標杆。在新工廠項目中,計劃有一個發動機工廠,該發動機工廠將投産寶馬最新的、剛剛在歐洲投放的一款新型發動機,即寶馬雙渦輪增壓四缸發動機。這將是寶馬在低能耗、低排放和高性能、高動力方面的新傑作。在面向未來方面,寶馬不僅把目光放在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發上,同時也繼續對傳統內燃機技術進行優化,挖掘其節能潛力。
作為中國最具可持續發展特點的工廠,寶馬鐵西工廠突破了很多傳統技術。比如在衝壓車間,噪音很小,但速度很快,相當於以前普通衝壓件速度的兩倍。總裝車間充分利用了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車身車間自動化率達到95%,在不需要工作的時候會自動變成待機模式,從而不會消耗更多能源。另外,寶馬新工廠的噴漆車間在節能、節水、減排方面均超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