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日是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召開的第一天。多國政府和與會代表當天發布聲明,就重點議題《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表達立場。東道主南非總統雅各布 祖馬呼籲,為了“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和福祉”,與會各方應當暫時擱置國家利益。 本屆氣候變化大會、即《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7次締約方會議會址是南非城市德班,會期為本月28日至12月9日。各方在《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前着手最後一輪協商。 巴西外交部長安東尼奧 帕特裏奧塔在巴西發布聲明説:“所有議題的中心是《議定書》第二承諾期。《議定書》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核心手段。” 《議定書》為近40個發達國家及歐洲聯盟設立強制減排溫室氣體的目標。它的第一承諾期2012年年末到期,而德班大會是到期前的最後一輪氣候談判。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針對第二承諾期存續分歧嚴重。發展中國家普遍要求保留第二承諾期。 帕特裏奧塔説,巴西不會允許富國“後退”,轉而遵循較低水平的減排目標。 巴西方面先前表態,發展中國家在多大程度上承擔減排義務將取決於德班大會的結果。 28日當天下午,參加德班大會的中國代表團副團長、中國應對氣候變化首席談判代表蘇偉在《議定書》第7次締約方會議上代表基礎四國、77國集團加中國聲明,德班氣候大會應該“清楚地確立《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議定書》的發達國家締約方應該作出量化減排承諾”。他説,《議定書》是氣候機制的基石,德班氣候大會要取得成功,確立《議定書》的第二承諾期非常關鍵,“很難想象一個國家離開《議定書》還能做更多的事情”。 他還&&,對國際航空和航運的排放問題,應該在多邊機制下,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解決。歐盟單方面對國際航空排放徵收“碳稅”違背了這些原則,危害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合作。蘇偉還説,德班大會的兩項主要議題是發達國家大幅減排的承諾和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對這兩項議題,中國、印度、巴西和南非組成的基礎四國已形成統一立場,代表廣大發展中國家聲音。 歐盟談判代表阿圖爾 倫格—梅茨格在德班召開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説,全球需要一份比《議定書》更具挑戰性的減排方案。歐盟希望各方2015年簽署這一方案,2020年付諸實施。 歐盟方面先前表態不排斥設定《議定書》第二承諾期,但認為如果大多數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不予簽字,第二承諾期意義不大。 長期作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第一大國的美國退出了《議定書》。日本、俄羅斯、加拿大表態拒絕任何形式的《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法律文本。 美國談判代表喬納森 珀欣對歐盟提出的新路線圖持謹慎態度。“在作出法律承諾前,我們要更多了解協議內容。” 加拿大電視有限公司報道,加拿大打算在德班大會後於12月23日宣布正式退出《議定書》。 加拿大環境部長彼得 肯特28日在首都渥太華告訴媒體記者,“《京都議定書》已成為過去”,稱由自由黨領導的加拿大前政府簽署它是“所犯最大錯誤之一”。 肯特説,針對加拿大電視有限公司的報道內容,他既不確認,也不否認。“現在不是宣布決定的時候。” 日本首相野田佳彥29日召開內閣會議,明確拒絕設立《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立場,稱將在德班大會期間倡議各方達成一個平衡的減排法律框架。 南非總統祖馬28日在德班大會開幕式上發言,強調全球變暖給非洲帶來苦難和衝突,蘇丹、索馬裏的乾旱和南非的洪水即為例證。 “對發展中國家和非洲的大多數人而言,氣候變化攸關生死,”他説,乾旱是蘇丹部族紛爭的原因之一,乾旱、饑荒迫使索馬裏人逃離家園,南非海濱地區的洪災令民眾房屋受損、失去工作。 “總能實現改變,找到解決辦法。談判中,各國代表需要超越國家利益,為全人類共同利益和福祉尋求一種全球解決辦法。”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克裏斯蒂娜 菲格雷斯説,德班大會的決定性議題是《議定書》的未來,與它存續目標相關聯的是發展中國家加入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 儘管預見任務艱巨,菲格雷斯引用南非首任黑人總統、反種族隔離鬥士納爾遜 曼德拉的名言説:“它總是看似不可能,直至它完成。” 菲格雷斯説,為期12天的本輪氣候變化大會亟須構建公眾信任。“這次會議需要為所有已經因氣候變化而遭受磨難或即將受到影響的人消除疑慮,(告訴他們),為了更安全的未來,切實可行的舉措已經採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