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面板整合恐難産生疊加效應
2011-11-22   作者:記者 傅勇 高少華/上海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索尼、東芝、日立整合旗下的中小型液晶面板業務,被認為是日本面板行業謀求規模經濟提升全球競爭力的重要戰略,隨之而來的將是全球面板業在新型平板顯示技術(OLED)領域的新一輪産業技術競賽,中國面板企業雖然短期受影響有限,但波及效應依然不小。

  日企整合中小型液晶面板業務

  此前一直有消息稱,日本電子業三大巨頭索尼、東芝和日立將整合三家公司的中小型顯示器業務。如今,這一消息終於塵埃落定。
  11月15日,索尼、東芝、日立旗下三家負責中小尺寸面板事業的子公司:Sony Mobile Display、Toshiba Mobile Display 和Hitachi Displays正式簽署了一項戰略合作協議,將聯合組建新的日本顯示器公司(Outline of Japan Display),由日本創新網絡公司(Innovation Network Corporation of Japan,以下簡稱INCJ)負責運營,産品主要覆蓋手機、平板電腦等小型面板。
  新成立的日本顯示器公司將於2012年初開始運營,總部設在東京,資産達230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189.5億元),其中INCJ佔據了70%的股權,索尼、東芝和日立各佔10%。
  日立、索尼和東芝的顯示業務分別成立於2002年、1997年和2002年,三者的銷售收入基本相近,截止上一個財年(2011年3月31日截止)東芝的銷售額為2096億日元,日立和索尼分別為1508億日元和1412億日元。
  新公司成立後,預計將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1.5%,超越夏普和三星,從而成為中小型液晶面板生産全球首強企業。
  此外,有報道説,日本顯示器公司還準備以大約200億日元(約合2.55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松下位於日本千葉縣的一個工廠。
  據了解,松下設在日本千葉縣的這家工廠原本是為了給電視機生産更大的LCD面板,購買該廠顯然有助於日本顯示器公司提高生産量以及節省投資成本,而這一收購交易可能將在明年4月完成。

  整合背後的日本政府推手

  業界人士認為,東芝、日立和索尼整合三家公司主要用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産品的中小型液晶顯示面板業務,是為了應對韓國和中國台灣面板企業等競爭對手在該領域的競爭。
  過去,顯示技術一直由日本企業主導,但近年來,韓國和中國台灣面板業的崛起給了日本企業很大的壓力,特別是它們的低成本面板,搶佔了不少市場。而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之下,産業“抱團過冬”也正成為日本企業互助互救的一大手段。
  不過,此次日本企業抱團的背後更有可能是日本政府的推動。從表面上看,三家公司中小型液晶業務的整合或許只是一起普通的並購案,但如果考慮到日本顯示器公司的特殊背景,便可以從中窺出日本政府的真正意圖。
  據了解,全權主導並注資日本顯示器公司的INCJ具有半官方色彩,是一家日本官民共同出資、由日本政府主導的投資基金,建立於2009年7月份,主要負責為下一代商業提供經融、技術和管理支持,INCJ投資資産達9000億日元,截止到現在,INCJ已經投資了19個項目3250億日元,投資覆蓋綠色能源、電子、IT和生物技術等領域。
  此次INCJ之所以願意出資扶持,是希望結合三家企業的技術,重新挑戰韓國與中國台灣廠商,在液晶面板市場上捲土重來。鋻於日本企業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而這三家企業無法獨自與國內外同行競爭,這次的合併似乎是一種必然。
  不僅如此,在大尺寸液晶面板面臨産能過剩的背景下,用於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中小尺寸面板,卻由於蘋果産品改變了全球産業鏈後,找到了爆發性的市場潛力。不僅僅是日本,包括韓國、中國台灣乃至大陸的新興業者,都開始重視對中小尺寸屏幕的研發和製造,特別是對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進行大力投資。
  因而,帕勒諮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認為,“三家企業合併背後反映了他們寄望於通過快速整合,充分發揮各自在未來顯示方式領域的領先優勢,以達到快速超越韓國企業的戰略目的。”
  羅清啟説,這是新一輪的産業資本和技術競賽,日本正試圖從中小尺寸液晶面板領域切入,重新謀求更強的産業地位。

  整合恐難産生疊加效應

  針對日本三家電子企業的中小尺寸面板業務整合,上海電子商會副秘書長朱偉民向記者&&,目前全球液晶面板産業已趨向成熟,大尺寸面板需求不再像前些年那樣每年維持三位數的增長。而智能終端如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産品的需求增長成為面板産業發展一個顯著驅動力,此次日本面板企業間的整合,放棄了其處於劣勢的大尺寸面板,而全力轉向中小尺寸面板,挾其在全球中小尺寸面板技術特別是高解析度方面的技術優勢,將催生出全球最大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供應商,由此也將給韓國和中國台灣面板企業帶來競爭壓力。
  同時在朱偉民看來,對高速發展中的中國內地中小尺寸面板業來説,雖然短期內影響不大,因為內地中小尺寸面板業儘管産能規模不小,但目標市場主要是小尺寸面板的手機、便攜式導航器、便攜式影音播放器以及採用中尺寸面板的便攜式DVD播放器等中低端産品市場。但從中長期看,不僅會阻礙內地中小尺寸面板業向高端的發展,也將給起步中的OLED面板業帶來新的挑戰。
  拓墣産業研究所研究員林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日本企業此次整合目的主要是擴大規模,以便於在高端市場上與韓國企業一爭高下,同時更合理的規劃布局IPS、LTPS、AMOLED等新技術的發展。但是對中國而言,波及效應依然不小,日本企業整合一定會加速中小尺寸液晶面板新技術發展,必然帶來技術與産品加速更替,而此時中國的天馬和京東方才剛剛開始規劃産品線,即便明年建廠投産也要等到後年,屆時可能再次落入投産即落後的窘境。
  不過,SEMI China光電子照明及平板市場分析師戚發鑫卻分析説,從技術來看,三家公司在高階面板技術上各有所長。據悉,日立之前擅長平面轉換(LPS)技術,東芝則擅長低溫多晶矽(LTPS)技術,而索尼移動顯示擅長的是有機激發光顯示器(OLED)。如此一來,整合難度將相當大,這是新合資公司成立之後必須要面臨的調整。
  日本國內也對這樁並購&&出了不同的聲音。東京大學副教授竹內健認為,這樣的整合可能難以出現疊加效應。竹內健撰文説,企業之間的合作及整合是一把雙刃劍,並不是很多公司整合在一起就好,也不是通過合併增加了銷售額就萬事大吉。在他看來,企業之間進行整合之後,銷售額未必就會增加,有時會出現1+1等於1的情況。這是因為,在半導體及液晶面板等部件業務中,作為客戶的整機廠商及個人電腦廠商會避免只從一家公司採購。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日企整合面板業務改變全球競爭版圖 2011-09-13
泛電視化致亞洲面板戰略失效 2011-08-23
中國面板業恐陷“投産即虧損”困局 2011-08-16
全球液晶面板觸發價格戰 2011-08-16
面板業政策性注資已刻不容緩 2011-06-07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