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房産推介會上的火爆場景,沒有預料中的“金九銀十”,剩下的只有維持在相對低位的房産銷售和不會放鬆的地産調控政策。而現在,包括一些專家和消費者在內,都相信中國房價或許真的到了“拐點”之時。那麼,這又會對業界知名的地産大佬們産生什麼影響呢?
樓市的“風風雨雨”中,總缺不了“大嘴”任志強的聲音。最近,任志強在上海發布了他的新書,當然更缺不了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地産言論了。對於“開發商不行了”的觀點,任志強反駁,現在只是“個別開發商不行”,“按投資和到位資金比例看,2008年是1:3.8,現在是1:4.2”。他&&,開發商並不差錢,“手裏還有17000億元現金”。
對於“拐點”説,任志強稱,房地産市場本來就不存在“拐點”,目前的情況只是相關部門用不得已的方式建了一個“冰庫”,而且現在政府已開始考慮“冰庫”的合理性。支撐任志強觀點的是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在10月底的一段表述,“限購是行政辦法,是房價高速上漲背景下不得已採取的措施。當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成後,限購政策就將退出。”
對於一些企業的降價行為,任志強又分析,這不是普遍現象,樓市不會出現大幅降價或崩盤,“即使在目前的嚴厲政策下,今年的總銷售額和總銷售面積依然高於前幾年。且政策一旦放鬆,房價可能會漲得更厲害”。
不過,今年5月,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綜合研究部一份報告曾&&,“全國房地産開發企業資金問題已逐漸接近預警區間,資金鏈趨向脆弱狀態,特別是中小企業資金狀況更加不容樂觀。”當時該報告還&&,“房地産開發企業第二季度的資金鏈就可能進入預警區間”。
當然,這些都已經無礙任志強的出書計劃。據稱,任志強下一本書的內容也有了着落:一本以家庭和生活為主題的自傳。
與任志強在微博中互動頻繁的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前兩天又因“潘幣”出了一次名。
“花三潘,賺三番。”説這話的不是“潘幣”的原創人潘石屹,而是湖北一家房地産開發商。儘管購房者直呼看不懂這家開發商做的廣告,但經過網絡的傳播,實際上還是向外界宣傳了“潘幣”。
“潘幣”的發明有巧合性。上個月,潘石屹在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去世後曾發布了一條微博調侃到,“蘋果應大量生産1000元以下一部的iPhone手機和iPad,讓更多人用上蘋果。”網友很快對這條微博進行反調侃,“請潘總推出1000元/平方米的房子吧。”隨後,有網友自發以“潘”為房價計量單位創造出一種“潘幣”——“一潘”相當於每平方米1000元。
有意思的是,潘石屹又在微博上發了一張“潘幣”的圖片——看起來酷似100元,正面印着自己的頭像,背面則是巴哈伊教的一段教義。在這條微博中,潘石屹還調侃,希望中國央行不介意“潘幣”。但在媒體報道“潘幣”觸犯了中國法律之後,潘石屹就宣布“潘幣一説就此打住”。
不過,不管是潘石屹本人還是網友,都認為,調侃“潘幣”的背後其實是對中國房價太高的嚴重不滿。潘石屹先前&&,“一、二線城市住宅價格太高的現實是目前房地産的一大風險。同時,今年的限購政策和未來3年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政策對中國房地産市場産生的影響也非常大。”他判定,“住宅市場現已跌到最低谷。”
對於未來的房價,潘石屹&&,住宅價格一定會下跌,“只是這種下跌趨勢在租金回報率達到4%-5%就會止住”。他還拿“潘幣”調侃確認,“當然,房價降到‘一潘’是不可能的。”
無論走在哪兒,萬通集團董事局主席馮侖總會文縐縐地説上一段話,介紹地産市場的最新情況,講述自己的房地産故事。
最近,在出席一次公開論壇時,馮侖用“旅游”來形容這十幾年中國的房地産生意。他解釋,中國房地産市場1999年開始美國邏輯(全部依靠市場),一直到2006年的新加坡邏輯(政府抑制房價過快上漲),再到2010年之後的德國邏輯(超過一半的人租房,剩下不到50%的人只能買一次房)。
馮侖説,他的心態與微博上的一句話很貼切——“一直都説走,從來都是留,很多人都説這個行業這兒不好,那兒不好。但最後從來都是留。我們熱愛房地産,房地産市場也很愛我們,讓我們有很多收穫、有所成長,大家也始終認為房地産領域有説不完的話題。”
對於未來的房地産市場走勢,馮侖認為,住宅領域裏還是“充滿期待”,未來也將繼續發展房地産業。
實際上,馮侖的目光還瞄準了中國台灣市場和海外市場。目前,馮侖成為了第一家在台灣蓋房子的大陸開發商,其名為“&&2011”的項目也預計於年內在&&、北京和上海三地同時開盤銷售。
另有消息稱,紐約的商業地産項目才是馮侖目前最鍾愛的項目。據稱,按參與世貿大廈重建的計劃,萬通於去年簽訂了合約,租下了1號樓的64至69層,定名為“中國中心”。馮侖對媒體&&,目前其正在與一家公司洽談合資,有望參與世貿大廈的管理,成為在紐約收費的中國大陸開發商。
自今年年初赴美留學“淡出萬科”之後,深圳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石似乎真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了。在新浪微博近幾日的更新中,王石所發的內容全都是在美國留學期間的所見所聞,壓根沒提到國內房價的任何字眼。
不過,萬科在房地産市場上可沒閒着。與龍湖地産、中海地産類似,萬科於11月5日在深圳同樣遇到了消費者的投訴。萬科一則公開聲明介紹,“11月5日上午11時許,萬科清林徑二區36、37、38號樓約30位業主聚集在清林徑營銷中心,以二區價格調整為由進行投訴,意圖通過干擾正常銷售秩序的方式向開發商施壓,以達到獲取經濟補償(補償現金或裝修升級等)的目的。”
對此,萬科在聲明中的解釋是,“萬科清林徑項目的價格是在深圳市規土委龍崗管理局的限價政策指導下,嚴格按政府一房一價規定制定的,不同面積段、不同戶型均接受政府定價指導,完全合法合規、公開透明,不存在任何欺詐。”
在應對消費者“上訴”的同時,萬科還在積極布局商業地産。資料顯示,“從今年年初至今,萬科在商業地産領域的布局已涉及北京、上海、深圳、武漢、西安、東莞等城市,總投資超過200億元。”
而今年前三個季度,萬科以總銷售額970.8億元、總銷售面積841.2萬平方米繼續佔據了行業頭把交椅。同時,萬科2011年的銷售額再次突破1000億元。分析人士稱,從業績角度看,就不難理解王石在美國一心一意求學而不管國內市場變化的舉動了。
對於許家印來説,今年最高興的事不光是恒大地産在房地産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業績——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的銷售額和銷售面積分別為694億元和1047萬平方米,均超越了去年的水平;還有就是恒大足球俱樂部今年在中超聯賽中取得的優異成績——提前數輪聯賽,力壓北京國安、山東魯能等強隊取得了中超冠軍。
據了解,早在2010年,恒大就投入了1.7億元為當時還在中甲聯賽征戰的廣州恒大俱樂部“砸”出了中甲冠軍。今年,許家印又用6億元締造了中國足球史上升班馬就奪冠的記錄,同時也成就了廣州足球歷史上收穫頂級聯賽冠軍。
最新消息是,許家印還將繼續加大在足球方面的投入。據報道,許家印的下一步目標是在廣州市區建造一個能容納10萬人左右的專業足球場,看中的位置就是現在廣州市的跑馬場。據稱,這一提議也得到了另一家地産商——富力(廣州富力足球俱樂部的母公司,目前富力俱樂部已升入頂級賽季)總裁張力的支持。
實際上,不光是打算新建足球場,日前還有消息稱,許家印對今年年初剛花費320萬歐元買來的巴西外援克萊奧産生了不滿,將重新購買新的強援補充鋒線配置。體育媒體報道,恒大已派出高層人員遠赴歐洲,對鋒線球員進行海選。
對於房地産市場對恒大業績的影響,許家印先前曾回應“影響有限”。他説,恒大以中端市場為主,銷售對像是剛性需求用戶,而高端市場只佔我們所有産品的15%。據了解,恒大在今年9月就基本完成了全年的銷售任務。數據則顯示,今年恒大實現銷售額800多億元,與投入到足球的幾億元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與許家印相比,中超賽場另一家地産足球俱樂部——杭州綠城就沒那麼幸運了。最近,綠城一直深陷破産傳聞,俱樂部的成績也沒有達到預期。
不過,對於先前傳出的“綠城申請破産”的傳言,宋衛平曾連夜辟謠撰寫了《從綠城“被破産”説起》,化解了破産傳聞。宋衛平稱,綠城目前一切尚好,“一方面,綠城在努力抓銷售;另一方面,我們有騰挪的餘地,可出讓一部分項目的股權解決資金上的問題”。
對於綠城足球俱樂部,有消息稱,宋衛平承諾明年的投入在3000萬元左右。
宋衛平再三強調,綠城對危機並非沒有預案,“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在可控範圍內”。不過,綠城中國上半年業績報告曾顯示,綠城上半年凈資本負債率為163.2%,較去年底上升31.2%,負債率居內地上市房企之首。
目前,為了挽救綠城,就連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都對宋衛平伸出了援手。11月5日,阿里巴巴組織了近60人的看房團,參觀了三處綠城的樓盤。據悉,凡購買3處樓盤的員工,都可享綠城員工內部折扣——9.2折,且享有額外團購折扣。
據了解,宋衛平與馬雲私交一直比較好,兩人更曾一起返回老家祭祖,並同為私人會所“江南會”的創始會員。所以,馬雲的仗義之舉並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