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儘管南北兩大稀土巨頭步調一致使出“停産”這一撒手锏,但稀土市場暴跌並未因此“力挽狂瀾”。 在稀土價格大幅縮水的情況下,專用發票即將&&的消息無疑令整個行業更加恐慌。中國稀土學會秘書長林東魯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商務部將&&稀土專用發票制度,該制度對稀土行業的生産和銷售將産生重大影響。稀土專用發票制度相當於將稀土納入國家專營體系,一旦推出,稀土“私挖亂採者”將失去銷售資格。 這一消息加速了行業恐慌性“拋售潮”。記者了解到,由於這些“走私礦”成本低,為了避免將來被查處的風險,很多手裏有“走私礦”的貨主都開始向外瘋狂拋售。令人詫異的是,目前無票的走私稀土原礦價格已經下跌到了10萬元/噸,但是正常渠道的稀土礦應該在30萬/噸以上,兩者價差達到了20多萬。 “就像當時無人知道稀土價格泡沫是多少一樣,目前稀土行業最令人擔心是,無法測算出目前市場上到底流通着多少稀土。”安信證券首席分析師衡昆在接受採訪時&&,大量的稀土礦和産品流通在貿易商和生産企業手中,價格暴跌會刺激他們大量“拋售”,而這樣的“拋售”又會反過來推動稀土價格急速下跌。 衡昆&&,即使稀土大集團通過提高稀土儲備量或者停産等手段“救市”,但是在稀土混亂的市場面前,隨着大量的稀土礦被“低價賤賣”,其效果只能是“杯水車薪”。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大型稀土集團高層人士&&,稀土行業年初以來的暴漲,主要是依靠強有力的政策連續&&推動的,而隨後引發的行業亂象和價格暴跌,實際上正是反映了整個行業缺乏競爭力和話語權,並未真正形成以大型企業為主導的稀土行業格局的現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