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北京市政府部門周五發布的一份發展規劃,未來5年,北京市政府將引導軟體和信息服務企業“走出去”,充分利用全球各地人才資源、市場資源和資本資源,融入全球産業鏈,加強全球布局。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軟體與信息服務處處長姜廣智説,整個IT産業可籠統地劃分為“硬”(硬體)和“軟”(軟體和信息服務)兩大領域,從2000年開始,特別是隨着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包括美國、中國等國市場都逐漸呈現出軟體和信息服務産業規模超過硬體産業,全球範圍內IT産業發展重心由“硬”向“軟”轉變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根據周五發布的《北京市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北京市政府鼓勵企業在歐美日等技術創新前沿地區建立面向全球市場的研發中心,在一些成本低、軟體産品開發質量高的地區建立開發中心,在重點市場建立本地交付中心。這份規劃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編制。 目前中國國內手機用戶8.9億,PC擁有量超過2億,網民4.6億,正在發育成為世界級的市場,為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同時,中國國內軟體市場佔全球市場的14.2%,中國承接的離岸外包業務佔全球外包總量的4%。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外包需求僅釋放10%,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需求也在不斷孕育。龐大的國際市場容量為中國軟體和信息服務企業走向海外提供了廣闊舞&。 姜廣智説,在創新前沿地區建研發中心,主要是考慮與硅谷、北歐等先進地區技術同步,及時掌握雲計算、物聯網等産業內最新技術動向;建設開發中心,主要是利用新興國家的産業資源,比如印度的工程師資源,軟體開發過程管理經驗,降低企業全球化的成本,快速適應全球開發環境;交付中心建設主要是為了貼近客戶,支撐新市場開拓。 目前北京軟體和信息服務産業具備一定的國際競爭力,整個産業年收入接近3000億元人民幣,已經超過愛爾蘭,是印度班加羅爾市的1.5倍,從業人員超過硅谷地區。截至2010年底,北京在海外上市的軟體及信息服務企業達到50家。從全球看,北京市有4家企業達到世界軟體百強收入規模,3家企業入圍全球外包百強,進入國際外包服務供應商一線陣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