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華社/法新 |
2011年,美國政府發布了《聯邦雲計算戰略》白皮書,成為全球第一個專門&&雲計算戰略的國家。美國試圖通過政府示範作用推動雲計算發展,佔領産業戰略高地,與此同時,英、日等國也在積極跟進。對此,不少專家和業內人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發展雲計算對我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我國不應錯失這次重要的産業機會,應該盡快&&相關政策,推動産業發展,以便搶佔雲計算戰略高地。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雲計算在我國已經起步並取得不少進展,讓國人看到天邊的一抹“彩雲”。但與此相伴,“疑雲”和“烏雲”也在聚集:一方面是大多數國人對於什麼是雲計算“全無概念”,一方面是一些地方在雲計算上“大玩概念”,把雲計算當成炒作牟利的“期貨”,圈地、上項目、推銷與雲計算不相干的硬體軟體,不一而足。對此專家指出,要想搶佔雲計算發展先機,各地政府和企業要多做打基礎的工作,畫餅不能充饑,耕耘才有收穫。
歐美各國紛紛布局雲計算産業
“雲計算”一詞由美國谷歌公司於2006年首次提出,它通過統一靈活調用各種網絡資源,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大規模地處理海量信息並提供ICT(信息、通信、技術)服務。雲計算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ICT能力不再封裝於具體産品中,而以服務的形式呈現,顛覆式地創新了業務提供方式;二是形成數字産業的規模經濟效應,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節能降耗。
美國率先出手
雲計算概念出現以後,美國迅速發現其在信息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高度重視並積極引導雲計算的發展。美國《聯邦雲計算》白皮書提出,將拿出2012年美國政府800億美元IT預算中的200億美元,用於把政府當前的IT應用方式轉移至雲計算方式,從而改善並提升政府服務。同時,美國政府制定了“雲計算優先”的方針,以確保其技術和産業的領先地位。聯邦首席信息官昆德拉宣稱,美政府各部門將在18個月內做出本部門應用雲計算的具體部署,聯邦政府將在三年內建設若干大型雲計算中心,向各級政府部門提供雲服務,這種做法可以大量節省美國政府的財政預算。
實際上,自2009年3月美國總統奧巴馬任命昆德拉為聯邦首席信息官後,雲計算就被提上美國政府的IT議事日程。美國政府為此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從國家層面做輿論的宣傳和引導,啟動網站apps.gov展示和推薦獲得政府認可的産品和應用;第二,根據政府採購需求,組織主要廠商制定一系列標準,開展認證測試,規範政府的採購行為和産業有序發展;第三,為推動新技術發展,組織聯邦示範工程,資助試點項目和相關研究項目。
同時,美國雲計算産業已經開始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谷歌、亞馬遜、微軟、臉譜、EMC、英特爾、AT&T等巨頭成為雲計算産業的龍頭企業。雲計算産業重組整合加速,傳統企業紛紛轉型,新興企業不斷成長。
各國積極跟進
雲計算在美國的高速發展已經波及其他國家和地區。在美國引領下,日本、韓國、英國、歐盟也積極跟進雲計算研發和推廣。
今年3月22日,歐盟副主席兼數字化議程委員克洛斯強調製定歐洲雲計算發展戰略,“歐洲應努力為雲計算的發展創造優良環境”,雲計算的發展需要一個相對完整和廣闊的統一市場,目前雲計算仍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數據採集、數據保護、標準化等。歐洲若想在雲計算領域保持領先水平,就必須採取行動。
目前,雲計算技術已經列入《歐洲2020戰略》,是“歐洲數字化議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前,歐盟就雲計算發展策略開展公眾諮詢,歐盟委員會認為,雲計算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預計到2014年歐洲雲計算服務總收入將達350億歐元,歐盟需要制定完善的雲計算戰略,保證充分利用雲計算技術的潛力。歐盟已經開始關注雲計算標準,重點是互操作性。歐盟支持開展名為“Vision”的雲計算項目。該項目將於2013年結束,旨在改善雲計算儲存的兼容性,從而使數據的保存和處理更加方便。項目將制定開放標準,實現在不同介質上儲存的數據以及雲計算提供商之間的數據傳輸規範化和標準化。
近日,英國電信與英國政府簽訂了一份協議,為英國政府部門搭建雲環境,建設一張全新的公用網,把28個政府網絡&&起來,將信息儲存在中央服務器,實現政府信息數據的信息共享,打通政府各部門間的溝通壁壘,今後不管是醫療、保險還是其他部門,都可隨時調動相關數據,提高行政效能。
日本經濟産業省於2010年8月發布《雲計算與日本競爭力研究》報告稱,通過開創基於雲計算的新服務開拓全球市場,在2020年前培育出累計規模超過40萬億日元的新市場。在日本國內更多地區搭建數據中心,放鬆對異地數據儲存、服務外包的管制,完善信息使用與傳播的規章制度,制定數字化出版物的可重讀使用制度,開拓基於雲計算業務的國際市場。日本總務省和通信監管部門還計劃建立一個大規模的雲計算基礎設施——“Kasumigaseki Cloud”,這一項目將在2015年完成,目標是用雲計算技術集成政府的IT系統,提高運營效率並降低成本。
針對雲計算在世界各國發展的態勢,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研究員劉越、郭豐&&,雲計算已成為當今全球技術和産業競爭的重要領域。發展雲計算産業有利於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能夠有效拉動內需,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中國:覺醒後的追趕
面對歐美各國咄咄逼人的勢頭,近年來,我國也逐漸意識到發展雲計算的重要性,並加快了相關産業的發展。在採訪中,不少業內人士和專家向《經濟參考報》記者&&,發展雲計算産業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同樣將産生重要影響,它將有利於推動中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進程,有利於構建更大規模的生態系統,提振中國IT産業;同時,有利於降低總體成本,助力綠色IT和節能減排;另外還有利於支撐中小企業信息化升級,保障國家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從概念走向應用
目前,《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決定》已明確提出,要統籌部署、集中力量、加快推進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在內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點發展領域,雲計算將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中的支柱領域之一。
不少專家介紹,目前中國的雲計算服務市場正處於起步階段,經過前幾年的市場預熱後,雲計算技術在中國正從概念層面逐漸走向應用,許多研發公司已經將雲計算作為新的戰略核心,並嘗試探索其企業級、社會級的應用。
“中國目前已經具備發展雲計算的基礎和條件。”中華網軟體董事局主席余翔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雲計算的一個核心基礎就是網絡,當下中國的網絡條件總體來説已有很好的基礎,尤其是手機等移動設備的保有量以及移動網絡的普及程度快速增長。而隨着三網融合、光纖到戶、3G網絡普及等基礎網絡設施的進一步改善,雲計算將會得到迅速普及。另外,政府正在大力推進的信息化建設,也為雲計算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
事實上,有關部委也已經意識到了發展雲計算的重要性。早在2010年10月,工信部和發改委就聯合印發了《關於做好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範工作的通知》,確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等五個城市先行開展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範工作。
近一年來,國內多個城市也開始助力雲計算産業發展。2010年9月,北京“祥雲工程”行動計劃公布,首次提出確立雲計算作為“北京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突破口”。根據規劃,雲計算服務將形成500億元産業規模,由此帶動雲計算産業鏈形成2000億元産值。上海市也頒佈了推進雲計算産業發展行動方案(雲海計劃),計劃在三年內培育10家在國內年經營收入超過億元的雲計算企業,推動百家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企業向雲計算服務轉型,帶動信息服務業新增經營收入千億元。
除此之外,雲計算在國內其他多個城市也都呈現快速發展態勢。今年7月21日,國家超算天津中心、惠普、騰訊等35家高新科技企業在天津成立雲計算産業聯盟。8月3日,深圳雲計算産學研聯盟成立,聯盟成員將共同推進實施“鯤雲計劃”。
熱鬧背後有“短板”
針對當前中國雲計算産業發展現狀,部分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雲計算市場已經由“播種”進入“開花”階段。雲計算在國內已不僅局限於概念,一些雲計算項目正在切實地實施,並且被更多的用戶使用,預計2011年中國雲計算市場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據研究機構賽迪顧問預測,2010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達到167.31億元,未來三年中國雲計算市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規模有望從2009年的92.23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606.78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87.4%。
不過,在採訪中記者也發現,目前國內的雲計算産業還存在不少亂象,特別是在一些地區,借雲計算概念炒作,甚至借雲計算“圈地”的情況時有發生。
目前,北京、上海、江蘇無錫、山東東營、四川成都、內蒙古赤峰等地都已紛紛宣布建立雲計算數據中心,各地政府還劃出大面積土地供建設雲計算數據中心。對此,一位業內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目前上述地區的雲計算中心都有炒作和圈地的嫌疑,更為嚴重的是,有些數據中心並沒有提供實在的服務,而是變相地出售硬體設備、存儲空間和軟體。根據雲計算的技術特點,是利用性能一般的設備,進行分散運算。和傳統的大型數據中心相比,並不需要過多的空間和設備。而目前很多所謂的雲計算數據中心都在規模和硬體設備上大做文章,説穿了就是在炒作概念和隱形圈地。
IT業資深分析師王一江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儘管目前我國各地政府非常重視發展雲計算,但國內雲計算産業的整體實力和國外相比,還比較弱。一方面,是技術實力存在差距,在短期內還無法推出令人滿意的雲計算服務;另一方面,沒有一個全國的統一規劃。這造成了各級地方政府無規劃地盲目建設,建設完成後並沒有一定多數量的用戶選擇使用,也推出不了相應的雲計算服務,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完全不能體現雲計算帶來的效益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