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經參財智 | 經參思想 | 經參讀書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溫州期待走出民企債務危機陰霾 破解溫州困境系列報道(一)
 
  10月10日下午,因逃債出走美國的溫州眼鏡行業龍頭企業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乘坐HO1141航班從上海回到了溫州,他&&希望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努力自救,走出困境,重振企業。
  眼鏡行業是溫州市的四大支柱性産業之一,而信泰集團是當地“做得最好的一家”。9月21日,胡福林卻因資金鏈斷裂走投無路而“跑路”。他的此番回歸具有標誌性意義,為一段時間以來籠罩在債務危機陰霾中的溫州民營企業主們帶來了一抹亮色。
  針對近期眾多企業老闆失蹤潛逃、企業倒閉、員工欠薪以及個別企業主跳樓自殺等嚴峻問題,浙江省、溫州市積極採取措施,相關部門協同行動,聯合應對民間借貸引發的中小企業債務危機,力爭盡快擺脫困境,“轉危為機”。 [詳細]
 
 
錢荒危機拷問我國金融系統軟肋 破解溫州困境系列報道(二)
 
  近日,浙江銀監局已經開始了針對溫州等地小企業債務危機的省內部署工作。浙江省銀監局相關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監管部門已經要求銀行對産品有市場、前景好、經營管理較規範但出現暫時性困難的可轉型企業,實行名單制幫扶;還要求銀行對小企業加大貸款力度,包括不抽貸、壓貸;另外,對暫時出現風險的企業,政府也將採取相應措施解決問題。”
  記者了解到,浙江省內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困難貸款企業再次展開排查,並且不少商業銀行地方分行還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些銀行開始着手下調小企業貸款利率上浮上限。對是否能夠增加可貸款小企業的數量及資金量時,當地多家商業銀行負責小企業貸款的公司銀行部人士&&“會依據排查情況,對小企業信貸規模傾斜,提高貸款審批速度”。
[詳細]
 
 
債務危機暴露溫州商人的“三大軟肋” 破解溫州困境系列報道(三)
 
  11日下午,剛剛從美國回來的溫州“跑路”老闆、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做了幾點反思,他認為,溫州此次的民企債務危機風波,首當其衝的教訓就是“急功心切,擴張過快,投資過大,沒有穩紮穩打,想一口吃成胖子”。他曾一口氣投下5、6億元鉅資,建起3個太陽能生産基地,目標直追産值100億元……
  “哪有市場,哪就有溫州人;哪沒有市場,哪就出現溫州人”,長期以來被視為中國“市場經濟的風向標”、“商業文明的先行者”的溫州人,在這次債務危機風波後,對近年來自身表現出來的浮躁之氣,進行了反思。專家斷言,溫州商人能否超越自我,決定了他們能否在新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繼續獨樹一幟,創造新的輝煌業績。[詳細]
 
 
溫州困境折射中國民企發展之困 破解溫州困境系列報道(四)
 
  曾經,溫州人因其聰明勤奮、全民辦廠經商而被關注。近年來,他們更多的與炒樓、放高利貸&&在一起。專家認為,之所以有一些溫州企業家熱衷於投機炒作和高利貸,是對給定環境和政策的理性反應。做實業利潤微薄,備嘗艱辛,投機炒作一本萬利。這背後反映出民營企業長期以來的發展困境。
  溫州企業遇到的困局不是個例,更應被看做是中國民營經濟未來發展將共同面對的大問題,同時也説明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很多制度性、政策性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特別是那些限制和阻礙民營企業發展的制度和政策,更需要我們進行深刻的反思。而國家也需對當前的財政政策、金融政策和其它政策作出相應調整。 [詳細]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