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開花”的文交所 是投資還是忽悠?
2011-10-14   作者:林遠  來源:經濟參考網
 
    伴隨着藝術品市場交易快速增長,全國各地文化藝術品交易所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據媒體統計,他們總體上分為國有控股和民營控股兩種模式。國有控股的文交所更像是一個文化超市,通常具備産權交易、企業投融資、文化企業孵化器和産權登記託管等四大平台功能,交易的産權門類也涵蓋物權、債券、股權、知識産權等多種權益,而民營資本的文交所則更像是專賣店,多專注於份額化交易模式,以文化藝術品物權為核心交易標的。

    瘋狂的藝術品股票

    據《經濟導報》報道,泰山文化藝術品交易所9月30日迎來首個上市藝術品份額,依然未能擺脫被爆炒的命運。當天,"黃永玉01"收盤價為2.15元,相比1元的掛牌定價上漲達115%。在經過一天的交易後,"黃永玉01"所代表的畫作《滿塘》市值已達5800萬元,在各方對畫作是否高估爭論不休之際,泰山文交所的眾股東卻可以對未來的收益充滿憧憬。
    但是,巨大的利益背後隱藏着種種潛在的風險。藝術品份額交易最大風險莫過於真偽,"拍賣行不保真"已是慣例。而為文交所內作鑒定的機構一般也只是民間鑒定機構,人們對他們的公信力仍然存在很大的擔憂。另外,作為類證券化上市,藝術品份額也存在退市問題。天津文交所的規則顯示--當單個投資人持有的同一份額標的物的份額達到發行總量的67%時,觸發要約收購。"問題是,現在所有上市品種的價格已經那麼高了,誰願意冒這麼大的風險來收購?"有業內人士&&。
    值得關注的是,藝術品股票目前只能由交易所自行監管,證監會、地方金融辦均沒有實施管轄。有律師認為,份額化交易已經構成了實質性的股票交易,這需要國務院或證監會的批准,地方政府應無權擅自審批。如此説來,文交所很可能存在被叫停的風險。

    機構投資者進入

    藝術品投資熱潮來臨的另一個標誌就是機構投資者的涌入。據中華收藏網報道,從民生銀行2007年發售"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的1期和2期理財産品,以中國近現代和當代的藝術品為投資對象,創造了年收益率12.75%,兩年絕對理財收益率25.5%的高收益率之後,藝術品投資與收藏開始進入機構時代。
    當機構投資者開始參與藝術品投資市場時,他們也開始與文交所聯姻。聯姻的第一種模式便是引入機構投資者進行份額化交易。天津文交所近期發布消息稱,將組織專家論證,考慮在合適的時機引入機構投資者,以便更好地穩定市場,平滑價格波動。
    聯姻的第二種模式則是為藝術品投資基金、信託等機構提供基金髮售和交易平台。近日,深圳杏石投資和中信信託聯合推出"中信文道金鼎1號中國書畫藝術品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其交易平台便是借助濰坊文交所進行交易。
    各地文交所的工作整如火如荼地開展,可是監管方面卻依然處於"真空"狀態。此前國務院曾向文化部等相關部門發布徵求意見稿,希望加強對文交所市場的整頓,但後來卻沒了下文。各地文交所的監管機構也並不統一,並沒有從全國層面明確監管機構。可儘管備受爭議,但文交所無疑已經成為文化市場的生力軍,而對於處於政策邊緣的文交所來説,規範是一把雙刃劍,但目前來説,自主規範未見得是一件好事。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泰山文交所"黃永玉01"首日漲115% 2011-10-10
藝術品股票博傻:百萬進場剩22元 文交所或遭訴訟 2011-10-04
深圳文交所藝術品交易類證券化遭停牌調查 2011-09-29
文交所首開文化金融先河 2011-09-16
文交所:沉迷在資本盛宴中的醉客 2011-09-06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