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神兵”的民生情
河南溫縣電力退伍軍人服務隊為民服務創先爭優速寫
2011-10-14   作者:趙麗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英姿颯爽服務隊 關朝陽攝

    服務隊上門服務 關朝陽攝

    服務隊照顧孤寡老人 關朝陽攝

    如同百花園中名花薈萃,在迎送五洲嘉賓的機場,在接待八方來客的車站,在笑納四海游人的長城,在播撒光明的國電網點等,這一個個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在以群眾滿意為導向,深入開展為民服務創先爭優,爭做為民服務的先進標兵,爭當群眾稱讚的優秀模範活動中,記者走進了名揚中原的河南溫縣電力退伍軍人服務隊,現場跟班作業。透過這個窗口,展現出一支和平年代的退伍兵不朽的“綠色基因”,在創先爭優中,邁出了赤誠服務人民的標兵步伐。

    哪有用電隱患,
    哪就有出奇制勝的窗口“神兵”!

    太行山麓,黃河岸邊,太極拳故里——河南溫縣,秋天的夜空,萬籟俱寂。
    突然,一陣告急的電話鈴聲響起,着裝統一的隊長韓舉紅和隊員侯之源,戴上寫有醒目“退伍軍人”字樣的紅色頭盔,跨上飄揚“電力退伍軍人服務隊”紅旗的摩托車穿越大街小巷,記者和他們一同趕往縣城民主路西二排二號的褚成富家中排查停電故障。
    五分鐘後,服務隊員敲開用戶的門,褚成富從漆黑一片的家裏走出來。隊員們蹬上自帶的鞋套進入家中,在不隨意挪動用戶物品的條件下,打着手電沿開關線細緻檢查到頂燈上。拿萬用錶測量,發現進線沒電流,就扛起梯子拿着工具頂着寒冷又在室外一段一段查找線路故障,最後發現表箱內的閘刀損壞。
    “家裏有沒有備用的閘刀?”侯之源問用戶,當得知沒有時,侯之源説:“不用愁,我隊裏有。”他取來閘刀一個人扶梯仰首,在梯子上更換閘刀,直到新燈泡發出了亮光。
    故障排除了。這時,兩名隊員又拿出包內的抹布和毛巾,清掃作業現場的衞生,不喝用戶一口水,也不吸用戶一根煙。褚成富望著汗水滿面的隊員感激地説:“你們電力退伍兵好樣的,不愧是出場神速、技術精良的服務‘神兵’!”
    溫縣糾風辦韓煊錦對記者介紹説,6年來,這支電力退伍軍人服務隊,風裏來、雨裏去,始終堅守“電話叫,服務到,一年365天,天天都是服務日,一天24小時,時時都在服務中”的社會承諾,哪有安全用電隱患,他們就會及時出現在哪,哪戶居民家中有電路故障,他們總是第一時間趕到,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現場提供義務維修服務,積極為城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城區電力用戶排憂解難。
    説起退伍軍人服務隊,縣城青峰區福壽街的張文明感受頗深:他住的福壽街多是和他一樣的退休老人,以前用電有難題總是托親友幫忙,自從有了服務隊就再也不用發愁了。現在,無論白天黑夜和寒冬酷暑,只要有用電難題,全街道的人都會撥打退伍軍人服務隊的電話。
    採訪中,溫縣許多群眾都能滔滔不絕地講出退伍軍人電力服務隊的感人故事。今年8月的一天,電閃雷鳴、暴雨傾盆。南王裏村教堂鐵頂被風刮跑,挂斷高壓電線,還帶倒幾根線桿。接到電話後,退伍軍人電力服務隊全體人員火速趕到現場搶修。等到完全恢復供電時,已是次日凌晨5點了。
    農曆的大年初一,家住溫縣北新三街13號的趙豹一家人正歡聚一堂,突然家中一片漆黑,服務隊接到報修電話不到十分鐘就趕到了家中,僅半個小時的緊張搶修就恢復了送電。
    7月1日,3名隊員負責維護縣政府紅歌會現場用電維護工作。紅歌會正式開幕前3分鐘,調音&的一根保險燒斷了,現場正在試驗的音箱和話筒立刻沒了聲音。事先早有準備的隊員馬上來到調音&前,僅用幾十秒鐘就恢復了所有電器的供電,確保了紅歌開幕式正常進行。
    細節之處見真情!記者跟隨服務隊採訪發現,服務隊員們出現場時,都挎有一個工具箱。韓舉紅告訴記者:“可別小看了這‘百寶箱’裏的瓶瓶罐罐,裏面裝着的螺絲釘、線夾這類小東西,等到入戶維修時遇到沒有備用的,可以節省不少時間呢。”
    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這就是退伍軍人電力服務隊的服務宗旨和理念。
    一次,他們在為姓張的老人更換電器時,擔心老人行動不方便,隊員張紅強便主動上街幫老人購買,排除了停電故障。一社區的老幹部用戶告訴記者,他們向服務隊電話求助後,隊員們火速趕到現場維修,火速排除了用電故障。同時,在巡視周邊線路時,發現該小區十幾戶住在平房的老幹部公用的電路接線處由於年久失修已有裸露現象,他們及時排除了隱患,還主動挨家挨戶上門檢修線路,告知安全用電注意事項。十幾戶老幹部為&&感激之情,專程送來感謝信表達謝意。
    歷經風雨才見彩虹。服務隊從2005年至今,走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歷經了多少個烈日雨雪,他們就是這樣,6年來,他們的足跡遍佈溫縣城鄉的大街小巷,入戶服務27635次,維修電器115376次,佈線61221米,8小時以外累計工作9126小時,總行程達15300余公里。
    溫縣縣委書記魏曰高在溫縣行風工作會議上高度評價説,溫縣電力退伍軍人服務隊的做法值得宣傳推廣,也希望各執法部門和服務單位能向他們學習,為優化全縣發展環境作出貢獻。

    “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服務隊”

    白色的奶油蛋糕,一桌美味的菜肴,一群小夥子唱着生日歌,80多歲的孤寡老人王艷花笑中有淚。這不是電影情節,正是電力退伍軍人服務隊在為非親非故的老媽媽王艷花慶祝壽辰呢。
    王艷花老人家裏沒電話,沒撥過退伍軍人服務隊的電話,但卻和服務隊員們“母子情深”。
    2005年春,退伍軍人服務隊隊長韓舉紅在溫泉鎮張疙瘩村下鄉服務中意外得知老人家裏的燈早就壞了沒有修,於是主動上門服務,發現老人無兒無女,兩間舊房下雨就漏,院子僅有一盞照明燈。為此,細心的隊員們幾天后主動上門為老人籌資修房,在院子裏安燈佈線,並包攬了老人的電費及日常生活等,一切都被服務隊的小夥子們打理的井井有條。逢年過節和老人過生日,服務隊員都自買禮物登門看望老人。
    今年6月,老人身體不舒服,鄰居張平就撥打了服務隊電話。韓舉紅當即找來三輪車騎車帶老人看病住院。老人腹中7公斤的腫瘤切除後,韓舉紅和妻子輪流看護。
  如今,已經快90歲高齡的王艷花逢人就説:“服務隊的人都是俺的親兒女,沒有他們,俺哪能活到今天!”村裏人都説,服務隊電話不僅是電力熱線,也是親情熱線。
  現在,退伍軍人電力服務隊不但肩負着保障居民安全用電的責任,還主動幫助五保戶、貧困戶、傷殘家庭以及老紅軍、老黨員、老革命、老先進、老功臣等“五老”人員,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積極幫助其解決各種困難。
  記者了解到,在他們的工作日誌上,還記錄着許多孤寡老人、殘疾人、貧困戶以及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勞動模範、老幹部、老復退軍人等特殊群體,需要定期回訪的日期和注意事項:家住倉胡同9號附19號的一級傷殘軍人王青海老人,一人獨居,子女在外地工作,必須勤到家中看望;家住西梁所東2路22號的一級傷殘軍人馬大爺,前段時間身體不好,情緒煩躁不安,需要多去拉家常;古溫大街39號的一級傷殘軍人朱永會,左小腿安裝假肢行動不便,要多電話問候……
  多年來,這支服務隊對群眾不僅做到有呼必應,也有難必幫,先後與十多位孤寡老人、特困戶等結成幫扶對子,建立檔案、定期走訪、扶助貧弱、救助危急,演繹出電力隊與人民的“魚水情深”。
  一位全國人大代表暗訪電力退伍軍人電力服務隊後感嘆説:“真沒有想到,一個縣級供電企業能把為民服務做得這麼優秀,這是我見過的最優秀的團隊,服務隊雖然沒有身穿軍裝,但在紀律、作風、為人民服務方面一點不比部隊差!”
  家住城區西梁所村年過八旬的老八路馬天魁老人一提起電力服務隊總是那句話:退伍軍人電力服務隊沒有丟了革命傳統,在俺心裏,他們和我是一家人!
  為了讓城鄉的廣大軍烈屬都能感受到電業人的關愛,每年清明節,退伍軍人電力服務隊都要到縣烈士陵園為先烈掃墓,義務提供各類用電服務,並到老紅軍家中聽他們上愛國主義課;每年八一前後,退伍軍人電力服務隊都要深入到城鄉為廣大軍烈屬義務整改、搶修線路,讓許多軍烈屬和馬天魁老人一樣感受到電業人特殊關愛。
  溫縣黨校辦公室主任張保安談起退伍軍人電力服務隊為人民服務的事跡時,不禁連聲稱讚道:“沒想到,主動上門搞電力服務,連水都不喝一口,他們送來的不僅是電呀!”
  7月1日中午,退伍軍人電力服務隊來到縣委黨校進行電力服務時,正好趕上黨校在搞校園建設,準備在院內草坪上安裝地燈,學校的幾名教師拿着鐵錘在破水泥地坪。
  “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向黨旗獻禮。”隊員們一商量,當即決定,“幹!”幾個人跑上前,接過鐵錘、拿起撬杠、揮動鐵鍬,開始破路挖溝。
  此時的溫度已達38度,四週沒有一點遮陰的地方,火辣辣的太陽照在人身上,不用動就已經汗流浹背了,可他們卻跑前跑後、錘敲杠撬、挖溝佈線,渾然不顧酷熱難耐的天氣,汗水將全身的衣服全部濕透,頭髮就像剛洗過一樣。
  張保安被他們的精神所感動,忙叫人切了幾個西瓜,倒了幾杯水端來,可隊員們卻舉着自帶的軍用壺笑着説:“我們有!”
  “退伍軍人就要處處爭當排頭兵,在工作拉得出、戰則勝”這是供電公司領導對服務隊的期望,也是服務隊一貫的作風。
  近年來,無論在公司組織開展的服務三農,幫助孤寡老人春灌、秋灌活動,還是各項臨時工作、棘手任務,服務隊總是衝鋒在前,叫響了焦作供電公司總經理趙建賓、黨委書記司學振對隊員提出的“急難險重工作跟我上,關鍵時刻我先上,臨時工作我要上”服務社會的口號。
  他們憑藉着精湛的技藝、火熱的激情、勤奮的工作、優良的服務,為千家萬戶的“光明事業”默默無私地奉獻。
  真情的付出,使退伍軍人服務隊贏得了群眾“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服務隊”的由衷讚嘆。漸漸地,退伍軍人電力服務隊成了人民心目中的金字招牌,成了優質服務、無私奉獻的代名詞和象徵。
  今年4月份加入退伍軍人電力服務隊的楊芳説,儘管我能力有限,但深深為自己能成為退伍軍人電力服務隊一員感到自豪和光榮!今年28歲的楊芳是隊裏惟一的女性。她拿來厚厚的兩打服務連心卡,自豪之情溢於言表:“總共有200多戶呢,但這只是我們8月份的部分工作量。”
  記者在服務隊一張服務連心卡的反饋欄裏看到這樣幾句順口溜:“退伍軍人服務隊,人民群眾真滿意。貼心服務真周到,真是人民的服務隊。”

  人民群眾是幸福的,
  我們就是最大快樂的!

  “如果您家裏突然出現用電故障,在溫縣縣城,只要撥打退伍軍人服務隊電話,保證10分鐘內上門,免費為你排憂解難。”
  這是電力退伍軍人服務隊為民立下的錚錚誓言!
  2009年1月1日夜裏9點鐘,李大娘正和老伴兒看電視,突然停電了。“大過節的,會停電?”李大娘嘟囔着到屋外一看,自家的閘刀正“嗤嗤”冒火呢。她趕緊給服務隊打了電話,一旁的老伴兒卻取笑她:“別打了,今天是元旦,這麼晚,誰會來上門服務。”李大娘卻胸有成竹地反駁:“服務隊有承諾,不信咱打個賭,要是他們不來,明天你想吃啥我給你買啥!”老兩口正打趣,沒幾分鐘,門外就響起了服務隊員的敲門聲。
  今年春節前夕,溫縣行風評議員張繼鋒和退休老幹部們一起來到溫縣供電公司,為職工們奉獻了一場自編自導的元旦晚會,讚頌電力退伍軍人服務隊。
  張繼鋒説,他關注溫縣供電公司就是緣於親身感受到服務隊的好服務。兩年前一個臘月雪夜,張繼鋒家中意外停電。他試着給服務熱線打過去,退伍軍人電力服務隊冒雪而來。去年七月夜半酷熱難耐,張繼鋒家中空調突然停了,撥通服務隊電話後僅十分鐘,服務隊就上了門。雖然張繼鋒知道,溫縣供電公司連續八年在縣行風評議中滿意率位居全縣第一,但服務隊真能做到數年如一日,不分晝夜,寒暑不論,上門服務?
  質疑之餘,張繼鋒以行風評議員的身份到企事業單位走訪,所到之處聽到的都是電力用戶對電力服務隊的讚美之詞。為此,他和退休老幹部們一合計,決定寫劇本、編小品,編排春節文藝節目,上門感謝可愛的退伍軍人服務隊。
  談起對群眾的堅守誠信,隊員侯之源説到這樣一件事,去年冬季的一天雪花飛舞,正在值夜班的隊長韓舉紅身體不適發起了高燒。凌晨兩點左右,電話突然響了起來。幾戶人家公用的供電閘刀出現故障,保險絲燒斷,這幾戶人家的取暖一下子成了問題。得知此情況後,韓舉紅立刻收拾行裝,冒雪出發……行走到半路時,由於發燒他頭腦昏昏沉沉,韓舉紅臨時拐到醫務所打了一針退燒針後又繼續前行,半小時後,故障排除了,幾戶人家用電和供暖恢復正常。韓舉紅回到隊裏後,一頭栽倒在床上……
  “每次提起韓舉紅,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讚隊長始終保持着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嚴於律己、樂於為人民群眾默默奉獻青春熱血和智慧。他的吃苦耐勞、他的敬業精神、他的始終如一深深感染着我們。”服務隊員們這樣對記者説。
  作為退伍軍人,隊員們都是血肉之軀,同樣也有親情、愛情和友情,也要照顧家庭,有病也要休養,然而一年365天全天候的忙碌工作,卻讓他們選擇了默默奉獻。因為他們知道,在“退伍軍人電力服務隊”的旗幟下,自己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形象,而是映襯着電力行業的形象,一個人就是一個窗口,一句誓言應該兌現為千萬次行動。
  9月19日上午,軍人出身的縣人大副主任、溫縣供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高慶祥和班子成員,這樣給記者解釋組建退伍軍人服務隊的初衷:公司有189名復員退伍軍人,軍人身上特有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綠色基因”已深深植入了他們的血脈,可以調動他們更好地為企業履行為人民服務的社會責任。基於這一層考慮,我們優選出8名思想品質好、業務技術精的退伍軍人組成電力服務隊,在這個&&民生最緊密、服務群眾最直接的窗口,主動適應人民群眾提高服務水平的新要求,在創先爭優中突出為民服務這個重點,錘煉一支為民服務的先進標兵、當地群眾稱讚的優秀模範退伍兵服務隊,讓為民服務創先爭優一步一個腳印在基層落實,變成在城鄉便民的實際行動,在人民群眾幸福生活中見成效。
  從此,在溫縣的大街小巷,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這支由退伍軍人組成的電力服務隊身着統一紅色工裝,統一車輛、統一標識,奉行“準時、守信、誠實、正直、嚴格、有效、提高”原則,每天巡迴城區義務為電力用戶提供服務,進行安全檢查、整改室內線路、維修電器設備等,並積極宣傳安全用電知識,為了保持服務隊良好的軍人形象。
  為提高這支服務隊工作的時效性,服務隊實施軍事化管理,並將整個服務區域劃分為重點區域、中心區域、邊緣地帶,要求隊員在接到報修電話後,十分鐘內必須趕到報修地點,以能打硬仗、勇於擔責、組織紀律性強、綜合素質高的軍人作風鑄造出一支金牌的服務隊。
  人民群眾沒有忘記退伍軍人服務隊。6年來,他們先後獲得了河南省標兵班組、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學習型先進班組、全國工人先鋒號等榮譽稱號,被河南省電力公司命名為“韓舉紅班站長工作室”。
  在溫縣多日,一次次的深入採訪、一番番的促膝交談,同退伍軍人服務隊員跟班作業半月之後,記者找到了“神兵”是如何煉成的答案:這就是,昔日戎裝在身守衛祖國,如今成為普普通通的一名工人,身着樸素的勞動服,憨厚而又樸實的電力退伍軍人服務隊員們,都喜歡説的一句話:人民群眾是幸福的,我們就是最大快樂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不信任CPI”投射民生焦慮情緒 2011-09-22
民生銀行:業績增長超預期 2011-09-16
基層實踐突出民主促民生 江陰創新社會管理 2011-09-15
群眾生活每年都有新改善 江陰六大體系打造民生工程 2011-09-15
中美物價對比隱喻的民生焦灼 2011-09-14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