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欲打造千億元民族醫藥産業
壯瑤醫藥太過“神秘”乏人問津
2011-10-14   作者:記者 鄒婷玉/南寧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一般看病就去找中醫或者西醫,感覺壯、瑤醫比較神秘,沒有聽過、見過,不敢輕易去。”廣西南寧市民黎軍説。記者採訪了解到,黎軍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在多數老百姓心目中,壯、瑤醫還是十分陌生的。就此,廣西將&&加快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和壯瑤醫藥振興計劃等政策。但由於缺乏健全的管理體制和有效的運行機制,壯瑤醫藥的發展難以突破原有的模式,發展規模較小,速度較慢,難以形成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壯瑤醫藥認知度低被指神秘

  近期,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將&&加快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和壯瑤醫藥振興計劃等政策,提出“311”發展新格局,即到2020年,形成特色優勢突出、在全國及東盟有影響力的臨床醫療、學科研究、人才培養三大體系,一個世界級藥用植物園和一個千億元産業,成為全國中醫藥民族醫藥面向東盟開放合作交流的新高地。
  但是,目前,廣西中醫藥民族醫藥是否真的已經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健康的需求呢?廣西中醫學院附屬瑞康醫院壯醫診室的主任醫師廖瑜修告訴記者,來壯醫診室的患者大都是患有比較頑固的疑難雜症,在各大中醫、西醫院治不好的情況下,才嘗試來看壯醫。”
  “廣西僅僅是個中醫藥民族醫藥的資源大省(區),由於起步較晚,同産業強省(區)還有較大差距。”廣西壯族自治區衞生廳副廳長、廣西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甘霖説。

  運行機制不健全産業發展滯後

  廣西中醫藥民族醫藥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健康的需求,原因在於産業規模和效益仍與資源優勢不匹配,管理體制仍不健全,基層和基礎設施建設仍比較薄弱,産業發展滯後,産業規模和水平仍與資源規模不相匹配等。
  質量標準體系缺位。資料顯示,廣西藥用資源的品種數量4623種,居全國第二位,有文獻記載的民族藥超2300種。但是國內市面上鮮有廣西壯藥、瑤藥的影子,更別説“國字號”的壯瑤藥。
  廣西民族醫藥研究院院長韋浩明坦言:“由於起步晚,我們在醫藥開發方面遠遠落後於藏藥等民族醫藥。”廣西中醫藥管理局常務副局長龐軍指出,“目前,由於沒有國家認可的行業質量標準,壯瑤醫藥的研發、生産和推廣都受到阻礙,不能像藏藥、維藥一樣,獲批生産、創出品牌。”
  “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目前,中醫藥民族醫藥的管理體系比較分散,衞生廳下屬中醫藥管理局、發改委、工信委、科技廳、農業廳、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等都各管一部分,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
  同時,中醫藥管理局現在只有六個人,市縣絕大部分沒有相應的機構,整個管理機構嚴重脫節。甘霖指出,現實的管理體制,已經不適應廣西中醫藥民族醫藥産業的發展,亟需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老、小、散、單”。目前,廣西有一百餘家醫藥企業,生産能力最大的是梧州中恒和桂林三金,均在十個億以上,但大都是三千到五千萬,一些甚至只有單一品種。“有的還是在計劃經濟時代建立起來的企業,‘老、小、散、單’的廣西醫藥企業現狀亟待扭轉。”甘霖認為,廣西醫藥企業亟需按照現代企業的發展規律進行不斷整合改造。

  “産後三泡”連泡三天 七天后即可下地勞動

  “端着金飯碗討飯”。壯、瑤醫藥雖然獨具特色,但始終缺乏一個有效的展示平台。如瑤族“産後三泡”,瑤族婦女産後洗泡“瑤族月子藥浴”,連泡三天,7天就可下地勞作。廣西中醫藥研究院陳小剛院長説,經實地考察發現,金秀瑤族自治縣婦女很少有産後後遺症、或者婦科病。“我們有這樣的神奇技藝,還有全國唯一的婦科方面的‘國醫大師’班秀文,就是苦於沒有專項資金的支持,至今未能將其開發出來,並形成産業,還在‘端着金飯碗討飯’。”
  面對當前“看病難、看病貴”的局勢以及人們崇尚回歸自然的思潮,如何最大限度地研究開發壯瑤醫藥的獨特優勢,將之轉化為産業能力並推向市場,向社會提供衞生産品和服務,為本民族經濟的可持續化發展注入新鮮活力,還需在中醫藥民族醫藥的管理體制和壯瑤醫藥質量標準等方面採取相應措施。
  完善標準體系和管理體制。“當務之急,要集中力量研究和頒佈壯藥、瑤藥的相關標準,由地方標準上升到行業標準,為推動壯藥、瑤藥産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法律保障。”同時,甘霖指出,廣西需要整合廣西中醫藥壯瑤醫藥優勢資源,建立具有中醫藥診療優勢、壯瑤醫診療特色和現代診療設備支撐的自治區級壯瑤醫醫院,發揮龍頭示範作用。
  抓住新的經濟增長點。中醫藥民族醫藥承載了非常優秀的傳統文化底蘊,尤其是廣西獨特的壯、瑤族的文化。甘霖建議,用新的思維模式來提升中醫藥民族醫藥的結構和平台,以豐富獨特的文化底蘊來帶動市場空間的開拓、形成中醫藥民族醫藥文化健康産業鏈,傳承創新彰顯中醫藥尤其是壯瑤等民族醫藥特色的優秀文化,集醫療、康復、養生保健、名優産品、生態健康旅游為一體,打造一批中醫藥壯瑤醫藥文化健康産業品牌。
  加強壯瑤醫藥人才隊伍建設。為了加速民族醫藥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民族醫藥人才隊伍是關鍵。甘霖指出,廣西中醫學院是培養中醫藥民族醫藥人才的重要學府,希望自治區黨委政府支持廣西中醫學院開設壯醫藥和瑤醫藥專業,申請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更名大學和新校區建設工作。同時,把中醫藥民族醫藥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納入自治區八桂學者、特聘專家、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博士後培養以及院士後備培養工程,擴大和加快發展中醫藥民族醫藥人才小高地。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廣西:未來10年千億元打造壯瑤民族醫藥産業 2011-09-02
科技部主導醫藥産業四規劃將&& 2011-08-19
貴州"十二五"期間加快醫藥産業園區建設打造西南藥業"高地" 2011-02-21
民族醫藥或開啟新一輪投資 2010-07-23
魯南制藥:為民族醫藥事業做貢獻 2008-06-27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