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10月6日電
美國參議院3日投票程序性通過了“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立項預案。該法案將矛頭直指人民幣匯率,但這一舉動遭到多方批評。 美國白宮新聞發言人傑伊 卡尼5日説,白宮擔心相關法案可能會與美國承擔的國際責任相衝突。他&&,白宮一直在與國會就該法案進行溝通。 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約翰 博納4日也&&,在美國國會通過立法來強迫別國處理其貨幣問題是“非常危險的”,並且這已經遠超出國會的職能範圍。 分析人士預計,參議院在本週的最終投票中可能通過這一法案,但在共和黨佔多數的眾議院,法案通過的概率很低。並且,即便眾議院通過,總統奧巴馬也有可能動用否決權。 《紐約時報》説,該法案是一個糟糕的主意,這一舉動將給美國經濟造成更大損害,還會給中美本已沉重的雙邊關係帶來新衝突。 德國外交部負責歐洲事務的國務秘書維爾納 霍耶4日在芝加哥的一個會議上&&:“當我們碰到自身結構性問題時,不應拿人民幣匯率當擋箭牌。” 德國《商報》5日發表文章説,由於高失業率,該法案在美國可能會獲得不少人支持。但美國政府無意同中國爆發新爭吵,華盛頓的優先考慮仍是推動自由貿易。 《法蘭克福匯報》5日刊文説,考慮到通脹因素,人民幣今年實際匯率已升值了約10%。但人民幣升值未必有助於減少美國貿易逆差。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計算,即便人民幣升值20%,5年內美國貿易逆差的降幅也只佔國內生産總值的0.5%。 英國《金融時報》5日援引布什政府時期白宮發言人托尼 弗拉托的話説:“該法案顯然與經濟無關,而與政治有關。明年的總統候選人需要尋找替罪羊,中國便成了這個替罪羊。” 《金融時報》此前還發表評論説,計算匯率偏差非常困難,將其納入貿易政策會帶來無休止的爭論和訴訟,並且可能升級成為大規模的“匯率戰”。
(綜合新華社駐華盛頓記者劉麗娜、駐芝加哥記者張保平、駐倫敦記者張越男、駐柏林記者焦宇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