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9月27日,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教授黎友煥在接受記者書面採訪時&&,民間信貸風險期已經到來,溫州的信貸危機存在演化成全國性危機的可能。 今年以來,溫州頻繁爆出民間借貸資金鏈斷裂老闆跑路的消息;而近日媒體、微博廣泛流傳的一份《近期溫州老闆跑路清單》更詳細披露近半年內就有十多位企業老闆失蹤,其中涉案金額都達到了幾千萬、幾億的規模。 黎友煥告訴記者,民間信貸是中小企業除商業銀行融資外獲得資金支持的重要渠道,主要採用信用擔保的方式進行融資,並進而衍生出連環擔保和相互擔保,連環抵押和相互抵押等方式;在2008、2009年度民間信貸利率不高時,貸款企業尚可維持,但是隨着商業銀行的信貸緊縮力度日益嚴厲,目前民間貸款利率之高已使企業難以用利潤來償還,此時企業非常可能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而一旦企業資金鏈出問題將會産生連鎖反應,最近溫州的民間信貸危機的爆發很可能會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 對於民間信貸的産生及目前衍生出的種種問題,黎友煥剖析稱,金融體制改革的滯後和貨幣政策的失靈導致了一系列的金融亂局,具體表現在國內市場資金充裕,卻沒有吸納資金的投資渠道。由於缺乏有效的規範和引導,民間資金在到處亂衝亂撞,而同時商業銀行緊縮信貸則使得缺錢企業不得不將目光轉向民間充裕的資本。“難得”機遇以及高息的誘惑便使民間信貸風行具有了一種必然性。 央行研究局日前的一份調查報告表明,在去年我國民間借貸市場開始抬頭之時,這一市場的資金存量就已超過2.4萬億元,佔當時借貸市場比重已達到5%以上。報告指出,近兩年來,我國民間借貸資金量逐年增長,存量資金增長超過28%。 最後,黎友煥提醒説,如果政府不能預警到民間信貸資金出局後的衍生問題,那麼未來其它投資領域——目前被炒作的藝術品、紅木傢俬、郵票市場、古玩市場等投機市場將在一段時間後都將面臨泡沫破裂的風險。 (證券市場周刊供稿)
|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