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業績變臉 瑞銀被疑只薦不保忽悠人
2011-09-27   作者:史燕君 張劍鋒  來源:國際金融報
 
【字號

    先是半年報公布凈利潤大幅下滑,隨後又傳出裁員消息,從H股回歸到A股不久的比亞迪一直“負面纏身”,其股價也如一隻泄氣的皮球,一路向下。對此,日前有行業人士質疑,作為保薦人的瑞銀存在“只薦不保”、忽悠投資者的嫌疑,應該對投資者負責。而相關金融和法學專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懲罰力度過輕,法規不健全,是券商敢忽悠投資者的主要原因。

  “雙簧説”有可能

  從今年6月份回歸A股後,比亞迪表現實在慘不忍睹。先是比亞迪半年報曝出上半年凈利同比下降88.63%,而後傳出裁減員消息。近日,又有媒體報道其上市保薦人瑞銀證券被要求向證監會提供説明,解釋上市前後比亞迪公司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這些消息又讓比亞迪股票持續走低,昨日比亞迪收盤價為19.32元,接近上市發行價。有行業人士猜測,業績“變臉”是比亞迪和瑞銀合力演的一出雙簧:比亞迪上市圈錢,瑞銀鼓吹收穫大筆佣金。據悉,在比亞迪高溢價發行後,瑞銀證券賺取了4550.40萬元的承銷費用。
  對於“雙簧説”,比亞迪和瑞銀都堅決否認。但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係教授楊朝軍和東南大學法學院律師張馬林在接受採訪時均認為,“雙簧説”很有可能。
  張馬林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巴菲特在比亞迪的炒作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他看來,比亞迪甚至可以説是一個“以做宣傳為主、做實業為輔的公司”,因此,上市之後股價大跌並不出人意料。
  據了解,2010年比亞迪汽車産銷量突破100萬輛,成為國內最快突破100萬輛的企業,刷新了奇瑞的紀錄。可以説,在比亞迪上市的前一年,比亞迪達到了最高峰。
  “比亞迪很聰明,感覺在港股不行的時候,馬上回內地圈錢。”楊朝軍分析説,當時比亞迪公司的業績表現還不錯,而市場正處對新能源汽車的狂熱中,再加上保薦商的“忽悠”,因此,投資者便“暈乎”了。

  法律尚存缺陷

  有市場人士稱,在比亞迪的招股書中瑞銀將若干風險隱藏,誇大其利好面,而違規成本過低是保薦人只薦不保和粉飾業績的根本原因。
  對此,張馬林認為,不太可能出現保薦商將一個明明不具備上市條件的企業給“忽悠”上市的情況。“可能存在的情況是,招股書中有意將有些風險隱去或過略提及。在比亞迪上市問題上,瑞銀可能存在信息披露不全面、不準確的問題,對重要信息有選擇性地進行了遺漏。”
  楊朝軍則分析説,上市公司的保薦人和投行對於企業未來的走向是有預判能力的,而普通股民是不具備這種能力的,因此他們有義務向公眾提供準確而真實的預測。
  根據《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72條規定,發行人在持續督導期間,公開發行證券上市當年營業利潤比上年下滑50%以上,中國證監會可根據情節輕重,自確認之日起3個月到12個月內不受理相關保薦代表人具體負責的推薦;情節特別嚴重的,撤銷相關人員的保薦代表人資格。但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的處罰明顯過輕。據公開信息,五年來,中國證監會僅對7名保薦人進行過警告處罰。
  “如果招股書中隱藏部分風險信息,投行是有責任的,因此,證監會有責任對瑞銀進行處罰,且應重罰,罰款300萬或5000萬元都可以。否則,以後類似的情況還會發生。”楊朝軍説。
  中國的法律目前存在一個重要的問題,即投資者無法起訴券商。“如果有的話,投資者就可以起訴瑞銀證券,要求賠償。”

  監管力度不夠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審查機構監管力度不足也是導致保薦人“只薦不保”和粉飾業績的重要原因。
  “對於比亞迪上市後業績大滑坡、股票狂跌的狀況,業內很難辨別到底是由於上市前保薦商過分包裝吆喝導致,還是由於上市後本身運營不當導致。”張馬林説,因為目前中國現行的上市制度為審核制,該制度的最大缺陷在於審查機構不能獲取全面、正確的信息。
  “如果企業本身不向國家監管機構披露全面、正確的信息,那麼,在很大程度上,監管機構是沒有辦法去核實企業所提供的信息是否全面和真實。因次,解決問題的關鍵核心還是要靠企業的自覺性。”張馬林&&。
  張馬林認為,解決這種情況最重要的是要加重保薦人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嚴格的監管機制。“但是這種監管只是一種滯後的監管。”
  “目前證監會擁有的權力過多,使其監管力度減弱。”楊朝軍&&,將來證監會更需要做的是監管,批准公司上市的權力應該給證券交易所。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比亞迪與瑞銀被疑演雙簧忽悠投資者 2011-09-26
比亞迪與瑞銀疑演雙簧忽悠大眾 雙方否認 2011-09-26
瑞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因交易員違規交易事件辭職 2011-09-25
國投瑞銀劉新勇:估值便宜並不是買入理由 2011-09-23
瑞銀違規交易損失23億美元 2011-09-19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