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收儲10日無成交 紡織企業依然面臨困境
2011-09-26   作者:記者 席敏 袁軍寶/濟南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網
 
【字號

  被業內認為是棉花“最低保護價”的臨時收儲政策自9月8日實施以來,至上周五10天時間(除去節假日)仍未獲任何成交,而上周棉花期貨價格受國際市場動蕩因素影響也出現大幅度下跌。
  記者近日走訪山東部分棉産地和紡織企業了解到,棉紡企業目前仍面臨較大壓力,大面積停産限産現狀沒有得到有效緩解。專家認為,棉花收儲政策對提高棉農積極性及規避紡織業風險有重要作用,但從目前來看,紡織企業要走出困境仍需時日。
  

    國家托底收儲棉農積極性提高


  雖然棉花收穫後期下了不少雨,影響了部分棉花的質量,但看著幾近成熟的棉花,山東省臨清市金郝莊鄉棉農金平順心情不錯。“今年産量應該是沒有問題,就看質量和價格最後能怎麼樣了。”他説。
  為防止棉花豐收造成的“棉賤傷農”現象發生,今年我國實行了棉花臨時收儲政策,標準級皮棉價格定為19800元/噸。雖然目前仍沒有一單成交,但對市場帶來的影響已經顯現。
  德州市棉花協會副秘書長馬俊凱説,今年收儲政策不同於以往的最大特點是第一次敞開收購,這對於穩定棉花價格十分有利,棉花價格肯定跌不了。
  對於今年的收成,金平順寄予了厚望。他説,國家最低收購價,對農民來説是大好事。今年種了10畝棉花,照每公斤8元、畝産250公斤計算,今年一畝地的毛收入可達到2000多元,這已接近種糧的收益了。”
  許多棉農告訴記者,種棉費工、費力,加上前些年行情不好,所以很多棉農放棄種棉花改種糧食,只有那些只適合種棉的沙地和鹽鹼地還在繼續種棉。這次國家實行最低收購保護價,才讓農民心裏吃了個“定心丸”。
  

    棉紡行業原料緊張形勢有所緩解


  山東省德州市是全國重點産棉區之一。2010年德州市植棉面積155萬畝,比上年減少32%,但今年這一趨勢已有所扭轉。德州棉花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馬俊凱説,今年德州市植棉面積160萬畝左右,比上年增加5萬畝,而且棉花長勢整體好於去年,預計産量也將有所增加。
  中國棉花協會的最新報告也顯示,今年全國棉花産量預計可達748萬噸,同比增長12.3%。中國棉花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高芳近日&&,從國際上看,2011年度大多數主産棉國棉花豐收,産量將大幅增加,而需求變化不大,供求關係明顯改善,供給略大於需求,棉價還有一定下行壓力。
  德州市夏津縣農業局植物保護站站長於佃平説,去年棉價上漲,籽棉的價格最高達到近15元/公斤,帶動了棉農的種植積極性。今年夏津縣的棉花種植面積為54.48萬畝,比去年有所提高。今後如果價格能夠穩住,種植面積就能穩住,國家的棉花安全也就有了保障。
  棉花産量的增加和價格的逐步穩定,讓不少棉花加工和紡織企業嚴峻的原料和成本壓力有所緩解。“以往棉花價格大起大落造成産業投機行為嚴重,企業經營風險增大,訂單也多以短小訂單為主,棉花價格穩定後許多風險將得以規避。”馬俊凱説。
  濟南元首針織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任泉遠説,近期棉花價格的相對穩定,帶動了棉紗價格的穩定,對於下游針織行業來説,這有利於和顧客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今年棉花增産,將為原材料供應及價格穩定創造條件。
  

    棉紡企業走出困境仍需時日


  一些棉花紡織企業反映,雖然紗價企穩,但棉紗市場供大於求的格局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銷售形勢依然嚴峻,紡織企業要走出困境仍需時日。
  記者採訪了解到,隨着8月份棉價止跌企穩,棉紗價格也漸趨穩定,銷量比前期稍快,但目前報價很難上調。棉紗價格比三月初最高價時每噸下跌了1萬多元,跌幅近三分之一,這一下跌趨勢讓許多企業難以緩過氣來。隨着新棉即將上市,市場上棉花資源更加充裕,棉價大幅上漲可能性很小,下游企業認為沒有必要大量進貨,仍是隨用隨買。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朱北娜認為,去年棉花價格大幅上漲,棉紡企業得到實惠,今年棉價大幅下跌,企業遇到很大困難。7月到8月上旬,價格下跌較大的階段,也是棉紡企業最困難的時期,中小企業關停較多,大型企業勉強維持。
  以山東德州為例,德州擁有規模以上紡織服裝企業397家,其中棉紡企業180多家,棉紡能力為山東的1/7,全國的1/20。目前,當地中小型棉紡企業開開停停,總體上80%的紡企處在限産、停産狀態,部分企業怕高溫高潮環境設備生銹及復工時招不到工人,不得不硬着頭皮生産,眼下仍然見不到紡織企業復蘇的跡象,紡企對後市普遍&&不樂觀。
  德州恒豐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思社説,行業目前面臨的壓力還是市場需求低迷,訂單不足,出口訂單更少。“因為下游紗價太低,棉紡企業尤其是純棉紡織企業生産一噸棉紗報價與所需要的棉花價格僅相差不足5000元,除去倉儲和加工以及人工成本,利潤非常低甚至虧損。”
  高芳分析認為,棉紡行業面臨國內通脹壓力仍然較大,企業融資困難、成本加大;國際經濟形勢多變,需求回升不穩,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國際競爭力削弱,出口存在不確定性;勞動力、原材料、能源等各類物資價格上漲,成本提升過快,企業難以消化。
  專家和行業人士建議,應繼續關注和扶持國內棉花生産,通過補貼和指導價保護價等方式提高棉農種植積極性,同時採取綠色信貸通道和專項資金引導棉紡企業實施升級改造,提高産品附加值,及時發布棉花棉紡産品信息,加大行業信息透明度等方式,引導紡織企業走出困境。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庫存充足棉價下跌 印度解除本財年棉花出口限制 2011-08-02
印媒稱印將轉變成棉花進口國 與中國爭全球供應 2011-07-11
山東棉花進口前5月量減價揚 單月進口均價創新高 2011-06-29
山東棉花進口前5個月量減價揚 單月進口均價創歷史新高 2011-06-28
應對風險共享機遇 2011中國國際棉花會議在大連開幕 2011-06-15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