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扭曲
2011-09-23   作者:  來源:經濟參考網
 

  接受記者採訪的經濟學家認為,正是高市盈率的泡沫化發行扭曲了市場,讓市場各個主體的行為變得近乎“瘋狂”。對上市公司而言,過度包裝、造假上市、瘋狂套現,這些行為成為眼下的“理性選擇”。對於投資者而言,不管是機構還是散戶,他們只有趨同地選擇短線操作、題材炒作。
  “儘管市場已經對‘三高’作出了不認同的反應,但258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平均發行市盈率依然高達66倍。創業板設計初衷就是給那些只需要1億元左右資金就能點燃其創業激情的企業提供資金。如果這些企業實際募集資金平均達到了7.5億元,並將超募資金通過各種手段變相用於歸還銀行貸款、購買地産和進行PE投資,這還是我們所期待的創業行為嗎?”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説。
  劉紀鵬&&,一些公司在創業板上市之後豪擲數億元購置寫字樓,類似這種對於募集資金揮霍的行為極大地浪費了社會資源,使得資本市場的效率缺失。這無疑加劇了創業企業本身的風險,並對後續上市中小企業的融資和上市構成了危害。
  更為嚴重的是,這種“體制性造富”導致資本市場公平的缺失。“在創業板上市的200多家企業,發行時就已經製造了689個億萬富翁,104個十億級的家族富翁。但如果財富並不是通過‘把蛋糕做大’的創造而得,而僅僅是由於不合理的發行制度驟然暴富,則有失市場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公平原則。”劉紀鵬説。
  “一定是制度設計出了問題。”劉紀鵬説,創業板對中國資本市場産生了制度性的傷害,對一些創業者是誤導,把他們從最初樸實的創業者變成了熱衷上市創富、減持兌現的資本運作人。
  股市的某些交易制度,更是助長了各種操縱、投機,其中最被專家詬病的就是退市制度的失效。
  自1999年7月12日琼民源A因證券置換退市以來,兩市12年來共計有83隻股票退市,其中因連續三年虧損而終止上市的股票僅有44隻,佔兩市整體比例僅為1.9%。一大批ST類股票在這個市場上浮浮沉沉,在投機客對於重組、借殼預期的炒作當中不斷的上演“不死神話”。由於投資者對於ST類股票的追捧,一些ST類股票甚至淪為了資本運作的道具。即便是專業的機構投資者,也對充滿重組預期的ST類股票青睞有加。2011年基金業中報顯示,共有164隻公募基金持有ST類股票,持股總市值達到了51億元。
  “當前股票市場的標準幾乎被搞顛倒了,改變主營、賣殼重組的痼疾長期風行,為大盤股估值低、小盤股估值高、投機炒作之風蔓延鋪下了土壤。股市光生不死,保護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卻損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著名經濟學家華生呼籲,盡快建立創業板的退市制度,禁止賣殼重組。如果總是瞻前顧後、患得患失,表面上是保護了上市公司和決策失誤的投資者,實際上是姑息養姦,給出了錯誤的政策信號,助長了投機炒作之風、推高了垃圾股的股價,結果反而貽害無窮。
  針對充斥於市場的過度包裝和造假行為,華生建議,加重懲罰造假與違法行為。“當前的懲罰力度太小,一些懲罰制度只是簡單的暫停兩天資格,完全起不到效果,下毛毛雨哪能濕地皮呢?”
  華生認為,處罰要起到警戒作用,可以考慮效仿美國的罰款模式,將罰款金額上升到億元以上。在處罰力度上心軟,只會讓人懷疑其中有“貓膩”,有“好處”。對於造假的發行人、股東、保薦人、券商,必須要有嚴厲的處罰措施。同時,針對發行人和保薦人的虛假陳述與言過其實的過度包裝,開通問責和索賠的快速通道。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中國股市生態透視系列報道 2011-09-23
中國股市何必總是看美國股市臉色 2011-09-23
中國股市透視之五:價值 價值 還是價值 2011-09-23
重塑中國股市生態 2011-09-23
海富通基金田仁燦:目前是介入股市最佳時機 2011-09-23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