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迷途
2011-09-22   作者:由曦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若從2009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推出算起,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起步已逾兩年,這項政策的實效也正受到越來越多的討論。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前委員余永定9月21日在社科院金融所演講時&&,人民幣國際化沒有達到“控制企業匯率風險”和“減少美元外匯儲備增加”的政策初衷。
  余永定還指出,在當今各國都想方設法調整資産負債幣種結構,置換掉美元資産之時,人民幣國際化恰為這些國家提供了轉換機制。“現在各國都想減少美元資産,增加美元負債,咱們人民幣國際化的結果是增加美元資産,減少美元負債。”

  偏離目標?

  一國貨幣的國際化是指該國貨幣在國際經濟交往中行使計價、結算和價值儲藏等職能,是貨幣的國內職能向國外職能的拓展。余永定&&,“在境外使用”和“相當高的認可程度”是國際化貨幣的重要特徵。
  相比定義,貨幣國際化的目標更值得關注,在余永定看來,“消除企業匯率風險”和“減少美元外匯儲備的增加”應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首要目標。
  若以此衡量,當前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為內容的國際化恰與上述目標背離。
  當前,在人民幣總結算量的1萬億元中,進口實付人民幣佔比與出口實收佔比很不平衡,前者佔80%~90%,後者佔10%~20%,以2011年首季數據為例,該季度人民幣結算實際收付總額2584.7億元,其中,實收392.5億元,實付2192.2億元,實收佔比15%,實付佔比85%。
  余永定認為,在上述結算結構下,人民幣結算的推進既沒有減少中國出口企業的匯率風險,也沒有使進口企業享受到人民幣升值的好處。
  事實上,人民幣結算的推進,還使得外匯儲備不減反增。
  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在2011年初時曾&&,用人民幣對外支付,雖然不是外匯形式,但可以減少用匯,變相增加了我國對外人民幣負債,從國際收入統計上應該屬於資本流入。
  截至2011年6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已經達到3.19萬億美元,2010年外匯儲備的增量就達到了4700億美元,而業內專家認為,2011年外匯儲備的增量至少會維持在3000億美元左右。
  余永定指出,假設中國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順差仍然維持,在流出人民幣等於流回人民幣的這種最理想的狀態下,在出口貿易結算中使用人民幣,並不會導致新增美元外匯儲備的減少。
  “由於種種原因,中國資本項目和經常項目,流出的人民幣不可能全部流回,因而以人民幣貿易結算為內容的國際化,必然導致新增美元儲備的增加,由於存在經常項目順差,在需要通過進口結算向境外提供人民幣的情況下,儘管在某些特定時期內可能有例外,進口人民幣結算比例肯定要大於出口人民幣結算的比例,順差越大,兩種比例差距就越大。”

  發展中國家的“資産危機”

  不僅偏離了目標,人民幣國際化還使我國不斷地用人民幣資産換回美元資産。
  “發展中國家都在想方設法將美元資産騰挪出去,國際上出現了資産置換的過程,即將美元資産置換成其他幣種資産,人民幣國際化適應了國際資本市場資産負債貨幣結構置換的需要。”余永定説。
  在他看來,發展中國家正面臨着一場“資産危機”,這場危機與1998年的債務危機不同,此次危機産生是發展中國家長期保持雙順差,快速積累外匯儲備所致,在美元長期貶值的大趨勢下,危機正在加劇。
  余永定&&,與國際上“減少美元資産、增加美元負債”的趨勢相反,人民幣國際化使得中國持有的美元資産增多,美元負債減少,在美元長期貶值之時,成本收益亟待考量。
  事實上,由於上述多種原因,學者們已經開始對於人民幣國際化採取了更加務實的態度,國研中心金融所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在近中期內,能夠做到人民幣區域化,就已經很不錯了。
  余永定建議,人民幣國際化應與資本項目開放相協調,在推進之前,需要完成匯率改革和利率市場化,另外,他還強調政府應尊重企業對於計價和結算貨幣的選擇自由。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商務部: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將盡快&& 2011-09-21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小幅回落 2011-09-20
警惕人民幣形態熱錢帶來的潛在風險 2011-09-20
[博客]警惕人民幣形態熱錢帶來的潛在風險 2011-09-20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小幅回落 2011-09-19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