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雲概念席捲中國彩電市場之時,業內出現了中國彩電業即將在雲時代超越日韓企業的輿論,一時間,雲時代能否扭轉中國彩電業相對弱勢的産業地位成為業內熱議話題。不可否認的是,雲電視的興起體現了電視終端謀求向智能化高級階段轉型的戰略渴望,但更為重要的是它也徹底顛覆了此前以面板供應商為主體的全球彩電業話語體系,形成了一種基於操作系統與節目內容的全新價值分配體系。 對中國彩電企業來講,隨着國內高世代面板生産線相繼量産,面板受制於人的局面或將有所改觀。此時雲電視的興起將大部分單純硬體製造企業拉回同一起跑線,在全新的産業價值分配體系中,中國彩電企業無疑再次陷入了關鍵資源相對缺失的困境。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彩電業要把握雲時代帶來的戰略機遇就必須跳出當前固有的發展模式,構建起適應雲時代持續發展的新型戰略架構,否則將再次落入尷尬的産業處境中。 雲時代帶給彩電業的最大變化不是單純電視屏幕大小的變化,而是基於不同雲之上的電視整機運算處理能力的提升與雲內容的極大豐富。此時的電視已不再是單一接收節目的硬體終端,而演化為相對智能的信息處理終端,於是軟體、操作系統等應用工具迅速集成到電視終端中。客觀地講,這給彩電業帶來了兩大變化:一是彩電産業價值鏈被重塑。與此前整個産業鏈條中幾乎是清一色的硬體製造企業不同,雲電視時代的産業參與者就囊括了操作系統供應商、軟體研發者以及內容運營商等,整個産業的價值分配體系也隨之改變。二是彩電産業鏈條被迅速扁平化。此前只有具備相當産能的硬體製造企業才能參與到彩電産業分工中,在節目內容上則是一對多的相對壟斷的內容供應形態,而雲電視時代內容運營商以及軟體應用提供商地位被迅速放大,內容供應也演化成多對一的民主選擇時代。 隨着谷歌、蘋果等IT巨頭切入彩電業,以往日韓企業以面板資源為關鍵籌碼主導全球産業發展的格局被徹底顛覆,此前寄望於通過硬體相對壟斷控制全球産業發展的計劃將無法成行,這對在平板時代一直處於弱勢地位的中國彩電業倒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從目前市場情況看,中國彩電企業推出的所謂雲電視僅僅停留在概念階段,更多的是充當了一個産業整合者的角色,意在用新概念拉動市場。但按照不同産業角色的産業鏈控制力看,當前僅僅處於加工製造定位的國內企業顯然是缺乏足夠産業話語權的,照此發展下去,整個産業又將陷入受制於人的尷尬處境。在當前産業環境下,從軟體、操作系統研發和節目內容運營兩個層面進行突破,是中國彩電業謀取未來全球競爭力的重要路徑。 雲時代節目內容的扁平化使電視從被動的按時接收節目的終端,變成在節目數據庫中按照個性化要求尋找節目的工具。未來全球産業角色必然將分化成軟體(包括操作系統)供應商、內容運營商以及硬體加工製造商三大角色,而軟體及內容商的産業掌控力明顯要優於單純的硬體製造商。因此中國彩電企業必須在這兩個維度進行突破,一方面集中産業力量突破外資在操作系統、軟體應用上相對壟斷的格局,形成具備自主知識産權的“軟實力”,另一方面強化內容運營能力,推動企業從單純硬體製造商向綜合內容及服務供應商轉型。 不同雲端接入電視終端將使電視從線+端的傳統格局演變為雲+端的新型産業結構,集成了不同雲端的內容運營商提供節目數據庫,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時間從數據庫中選擇節目。對彩電製造商來説,只製造和銷售硬體的利潤將會越來越低,今後的方向是運營內容。通過控制內容去影響並控制內容的格式標準,通過內容格式標準來確定硬體的技術標準,最終實現軟體與硬體的協同捆綁,實現市場利益的最大化,這是當前外資彩電企業的産業發展邏輯。對國內企業而言,要掌握雲電視産業發展的主導權,就必須構建完善的節目內容供應&&,通過提升內容&&運營能力,真正把握其帶來的市場機遇。 單純將産業角色定位於硬體製造商的想法是明顯缺乏戰略思考的,中國彩電業必須調整戰略發展模式才能真正抓住雲電視轉型帶來的戰略契機,否則仍將處於受制於人的尷尬處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