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高儲蓄困局依舊 82.8%的居民傾向於儲蓄
2011-09-16   作者:  來源:國際金融報
 
【字號


  9月15日,央行發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居民對物價滿意度偏低,未來上漲預期依然強烈。與此同時,居民依然感覺當前房價過高,並且消費意願維持低位,儲蓄意願繼續升高,而這與當前國家擬大力刺激內需的願望背道而馳。對此,有專家&&,居民收入的增長趕不上通脹和經濟增長的速度,是導致消費意願不足的主要原因。

  物價房價滿意指數偏低

  今年樓市銷售的“金九銀十”雖然不如往年火爆,但房價仍處於高位。央行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75.6%的居民認為當前房價“過高,難以接受”,這一比例較上個季度提高1.3個百分點,達到2009年實施該調查以來的最高值。對下個季度的房價走勢,居民對政策調控力度信心仍顯不足,有79%的居民認為上升或基本不變。
  中國房地産經理人聯盟秘書長陳雲峰也同意大部分民眾的感受。他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下個季度,局部地區房價會有所下降,但整體仍會上升。據我所知,至少二三線城市的房價仍在穩步上漲。”
  相較於房價,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價更讓居民憂心。央行調查報告顯示,72%的居民認為物價“高得難以接受”,環比增加3.8個百分點,而居民對當期物價滿意指數僅為14.8%,環比下降兩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大部分居民認為物價仍將保持上升趨勢。
  而在物價上行的背景下,居民消費意願更加低迷,82.8%的居民傾向於儲蓄。而在投資選擇中,股票投資僅佔9.2%,是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居民收入的增長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也趕不上GDP增長速度,導致消費意願不足。居民收入方式也缺乏多元化,主要還是靠工資,股市的長期低迷,投資渠道的狹窄,迫使居民在銀行負利率的情況下仍選擇儲蓄存款的方式。”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宋頌興有些無奈地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説。

  存準新規難成調控利器

  面對當前的通脹形勢,央行近日再出重拳,擬擴大存款準備金的基數,將保證金存款納入存款準備金的繳存範圍。繼9月5日,工、農、中、建、交及郵儲六大行向央行上繳保證金存款後,其他金融機構於昨日起上繳保證金存款,其中,中小銀行第一階段將上繳約700億元。
  對此,有專家指出,從此次存準新規來看,央行一改往常“一提一加”(提存準、加息)的“兩招鮮”,而是對單一的票據融資採取了更為精準的打擊。這表明央行管理通脹預期上的手段進一步地完善與成熟,同時,避免了因加息帶來的融資成本增加和外圍熱錢涌入加速。事實上,在今年多次上調存準率和加息之後,票據融資正成為銀行騰挪貸款規模的主要手段,這無形中放大了貨幣信貸的空轉效應,也間接增加了通脹治理難度。
  但聯訊證券首席策略師曹衛東卻持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來,存準新政對銀行的影響沒想象中的那麼大。
  “央行把保證金存款納入存款準備金範圍裏,並不是為了收緊貨幣,而是想遏制銀行利用資産負債表外的資産對高風險業務貸款的衝動。把表外資産收入表內,可使資金狀況更為真實,便於加強管理。至於市場上關於流動性會因此趨緊的説法,我認為,央行完全有能力通過央票發行與回收等公開市場的操作來進行對衝。”曹衛東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如是説。
  正如曹衛東所説,9月15日,央行在公開市場地量發行20億元3個月期央票,價格為99.22元,規模縮減至前期發行量的一半,中標收益率與上周同期持平,仍為3.1618%。同時,央行實施了91天期限的正回購操作,回收流動性100億元,中標利率3.16%。
  同日,央行還發布了第三季度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結果顯示,超過96%的銀行家認為,貨幣政策將在第四季度維持不變或繼續收緊。
  曹衛東認為,“央行目前是在守住現有力度的情況下觀察,如果想看貨幣政策的轉向,要等10月份數據出來。除非CPI連續3個月明顯下降,才有下一步動作的可能。我認為,今年CPI會超過4%的既定目標,落在5%左右。”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消除負利率才是當務之急 2011-08-31
我國實際負利率已延續18個月 社保基金安全縮水 2011-08-15
美聯儲樂見“負利率” 2011-08-12
持續17月負利率百姓"傷不起" 建議不對稱加息 2011-08-11
周小川:負利率是影響貨幣工具有效性原因之一 2011-07-08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