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9月6日,第七屆中國吉林 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在長春開幕。新華社記者
林宏/攝 |
在9月6日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吉林 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上,品牌影響力正在逐漸上升的吉林人參受到了國內外客商的廣泛關注。
近年來,吉林省開展“人參振興工程”,特別是2010年,衞生部批准了吉林省作為“人工種植人參進入食品試點”後,吉林一些人參製品生産企業坦言,這既是歷史性的發展機遇,更是自主創新支撐未來發展的關鍵時期。2011年2月,我國首次成功地完成了人參基因組框架圖譜的製作,這將為人參的育種、加工、産品開發,尤其是人參功能性食品、化粧品、保健品整個産業提供技術保障,為開發人參新藥和藥食同源新産品,加快人參産業轉變發展方式提供了科技支撐。吉林人參正在向戰略性新興産業轉移。
“藥食同源”拉長人參産業新鏈條
“藥食同源”的人參産品,悄然進入了人們的視線。在9月6日開幕的第七屆中國吉林 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上,通化市力推“醫藥名城”和“科技人參”主題,組織了吉林紫鑫藥業、通化一洋、修正參茸、干支人參等6戶重點人參深加工企業參會,全面展示人參“藥食同源”試點後,人參食品的研發、生産成果。
在紫鑫藥業展廳,參觀的人群絡繹不絕。吃了各種風味人參糖的人們,不住地説:“好吃、好吃。”據在場的紫鑫藥業董事長郭春生介紹,去年企業就着力在省內人參主産區建立了四個人參生産加工基地,並成立了兩家研發公司,開始立項研發食品、化粧品、保健品等大類的500個人參系列産品。目前,已有100多個品種研發成功。今年初,成為國家批准吉林人工種植人參進入食品試點企業後,已有人參果蔬酵素口服液、人參軟糖、人參纖維曲奇餅乾、人參枸杞蘋果飲、人參茶、人參咖啡、人參蜜片、人參酒、人參面、人參飲品等41個品種獲得“藥食同源”生産批准。
在“中國紅”元素濃郁的通化一洋保健品有限公司展廳,人們紛紛品嘗人參飲品“元秘─D”。人參“藥食同源”試點,通化一洋的人參可樂、人參桂圓飲料、人參菊花飲料等9個産品獲批進入食品。展廳的貨架上,包裝精美的“元秘─D”、“元秘牌太威師口服液”、“元秘牌鐵力飲品”、“元秘牌靈秘泉口服液”、“元秘牌高麗人參茶”等30多保健系列食品琳瑯滿目。總經理李青山告訴記者,在這屆博覽會上成功與韓國一洋公司再次簽約投資3.6億元進行人參系列食品擴能改造,將實施人參産業基地擴建及人參科研開發項目建設,投資1.6億元實施生産線改造工程和科研基地建設,擴建4500平方米生産車間,新上4條人參製品生産線,新建8000平方米綜合科研基地;還投資2億元實施人參系列食品、人參序列(DNA)分析技術、紅參提取液的生物發酵技術、人參須液體組織培育技術4項人參科研開發項目建設。已研發的人參可口飲料、紅參蜂蜜飲料、人參精、紅參精等將是填補我省、乃至國內以人參為主要原料的食品空白。據了解,未來3年,通化一洋還將開發、生産人參系列産品50余種,形成年産人參飲品1億瓶的生産規模,可實現産值5億元,利潤4000萬元,稅金5000萬元。
人參素有“百草之王”美譽。作為全國乃至世界最大的人參主産區,吉林省人參産量佔世界的70%,出口量佔世界的60%。但長期以來,人參不能進入食品領域,極大地限制了吉林人參産業的發展。近年來,吉林省開展“人參振興工程”,推動人參産業做大做強。特別是2010年,衞生部批准了吉林省作為“人工種植人參進入食品試點”後,吉林省首批確定了25家試點企業,在科學、安全基礎上大力開發人參食品。吉林人參研究院院長蔡樹群&&,利用現代技術研發人參高端産品和長白山天然資源新産品,實現人參加工産品的創新,提升人參傳統産業的附加值並做好前瞻性技術的儲備工作,是人參産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所以,科技創新是人參産業健康發展的源泉。”他説。
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的總體部署,全省上下開展了振興人參産業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確定了人參産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方向;進行了科學規劃和布局;&&了《吉林省人參管理辦法》;強化了政策資金扶持;調控了生産規模,優化了種植結構;推進了人參進入食品試點工作;全力打造了‘長白山人參’品牌;強化了標準化體系建設;啟動了人參基因組計劃;加大了産業宣傳力度。”
主管這項工作的省農委副主任、省振興人參産業推進組副組長劉豐艷,總結了近年來的進展情況。2010年,人參産業總産值實現102億元,比上年增長155%;鮮參價格達到48元/公斤,比上一年翻了一番。人參産業已經成為主産區農村經濟的支柱産業,農民增收的重要增長點。從2009年開始,省農委組織有關人員深入各産區開展調查研究,認真聽取有關市縣和省直部門的意見,多次邀請省內外有關專家論證,制定了《2010-2020年人參産業發展長遠規劃》和《吉林省人參産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為指導人參産業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規劃對人參産業進行了合理布局,按照中藥材GAP和綠色食品生産基地建設標準,在人參重點縣(市、區)規劃和啟動建設了五種模式的20個人參標準化生産示範基地,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政策扶持、市場運作的原則,規劃建設了撫松人參産業園、集安新開河産業園、敦化敖東工業園、靖宇健康産業園、延吉紫光産業園、長白産業園等6個人參産業園區。經過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努力,目前基地和園區建設初見成效。
為進一步加強吉林省人參産業的行政和行業管理,經過全省各級人參主管部門的共同努力,研究制定了《吉林省人參管理辦法》(草案),去年末獲得了省政府通過和頒佈,自201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辦法》將吉林省人參産業納入了規範化、法制化管理軌道,通過對人參種植、加工和流通等全過程實行法制化管理,全面提升吉林省人參産品質量安全水平。2010年,在全省財力緊張的情況下,省政府拿出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支持人參産業發展,支持項目44個,帶動資金投入7.273億元。並開展了測土栽參、人參種植保險、農機購置等多項補貼。今年,省政府專項扶持資金增加到了3500萬元。各地也都採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
人參不能進入食品,是多年來制約吉林省人參産業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對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責成相關部門全力協調國家有關部委和國內知名專家,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率先在吉林省開展了人工種植人參進入食品的試點工作。目前,人工種植人參進入食品試點工作已經獲得國家批准,吉林省首批確定敖東藥業、紫鑫藥業等25戶試點企業,工作進展順利。為加強品牌保護,2010年,吉林省成立了“長白山人參”品牌管理委員會,組織開展了品牌標準制定、企業篩選、品牌産品開發等工作。申報了馬德里聯盟的82個成員國和10個特定國家的“長白山人參”國際商標註冊。確定了康美新開河(吉林)藥業有限公司等13戶企業的71種産品為首批“長白山人參”品牌産品。
經努力爭取,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批准成立了全國參茸産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並將秘書處設在吉林省。吉林省組織全國40多個單位、79名專家開展了人參系列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現已頒佈實施了國家標準14項,地方標準8項。2010年,又組織開展了42項“長白山人參”品牌産品等的地方標準制定工作。中國人參基因組圖譜測序,是破解人參産業精細化、科學化發展瓶頸的前瞻性和戰略性基礎工作。2010年4月28日,在長春舉行了中國人參基因組計劃啟動儀式,省科技廳與天津中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共同簽署了中國人參基因組計劃合作協議,標誌着我國人參基因組研究與開發工作正式啟動,人參産品及功效深度研究開發進入了新階段。
“基因組圖譜”助力千億産業規模藍圖
2011年3月4日,中國首度對外公布人參基因組圖譜。據吉林省通化市政府相關人士介紹,人參基因組圖譜由通化市政府、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吉林紫鑫藥業共同協作開發繪製,為人參的種植、防病、開發與人參産業發展振興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同時,人參基因組圖譜測序是破解人參産業精細化、科學化發展瓶頸的前瞻性和戰略性的基礎工作。據中科院於軍博士介紹,人參基因組圖譜的測定將獲得人參最基本的生物學信息,為基因組多樣性、基因組起源以及基因組進化等研究提供數據。
2011年8月2日,吉林省振興人參産業現場會在集安市召開。副省長王守臣強調,吉林省人參産業振興正處在關鍵階段,各地各部門一定要增強緊迫意識、責任意識和發展意識,確保人參産業振興健康有序快速推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種植規範化、質量標準化、加工精深化、産業集約化的發展方向,着力把人參産業打造成戰略性新興産業,為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吉林全面振興作出新的貢獻。總體目標是:到2012年,參業産值實現200億元,參農收入年均增長20%,60%以上的人參産品達到綠色、有機標準,精深加工量佔總量比重達到40%以上。到2015年,參業産值實現400億元,參農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人參産品普遍達到綠色、有機標準,精深加工量佔總量比重達到70%以上。到2020年,參業産值實現1000億元,參農收入在2015年的基礎上再翻一番。
通化市委書記張安順&&,該市未來將努力推動人參種植規範化、質量標準化、加工精深化,積極開發人參新藥和藥食同源新産品,推動産業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升檔次,盡快做大做強。同時,要提供優惠政策支持,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打造通化的人參産業基地。
根據吉林省的産業戰略規劃,未來吉林將全力打造人參特色産業,按照綠色、有機標準,實施品牌戰略,2020年人參業産值將實現1000億元。目前吉林已確定長白、撫松、靖宇、臨江等15個縣(市、區)為人參標準化種植重點發展區域。
此外,紫鑫藥業的人參種植基地項目、康美藥業吉林人參産業園和修正人參産業園等六個人參産業園都將動工建設。吉林省人參産業龍頭企業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春生&&,公司將進一步密切院企合作,深化人參領域科技研究和科技公關,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加強人參食品、化粧品、保健品等系列産品的精細加工開發,使高附加值的人參精細加工産品成為公司發展的有力保障。據他透露,去年通過增發募集的10億資金都已經到位,4個募投項目將爭取在今年9月1日前全部完工,這比原來規劃的時間提前近兩年。
吉林人參這一産業到底有多大發展潛力?上海醫藥工程研究院的一位教授曾語出驚人:“吉林人參産業有年産值4000億元的發展潛力。”其實早在幾年前,吉林省振興人參産業的保衛戰就已開始。吉林省人參商會現已有100多家會員單位。商會成立伊始就在“統一”這一點上做文章。包括統一商品品種名稱、統一産地、統一環保包裝與防偽、統一規格和價格、統一經營理念,樹立品牌形象,控制市場總量等。在此基礎上,吉林省政府和敦化市政府曾各出資40萬元,將已被吉林省一家公司註冊的“長白山人參”商標買回。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眾多消費者都知道,最地道的中國人參産在長白山。“長白山人參”這一商標可以説是無價的金字招牌。與此同時,吉林省還採取了一系列相應舉措,真正將“長白山人參”的品牌樹立起來,最終振興吉林人參産業。措施主要包括:組織實施“吉林人參振興工程”,啟動“人參優質高效綜合配套技術研究”和“人參標準化及系列産品開發”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等。除此之外,還制訂了吉林省人參産業今後發展將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即一是不能盲目追求産量,而要追求質量,同時實行市場策略,將低檔人參産品與高檔人參産品區分開來,創出品牌;二是改進深加工,提高産品附加值,並在銷售市場上鋪設自己的渠道,直接面向最終消費者。
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
目前,吉林省振興人參産業取得了初步成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在推進過程中還存在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專家&&,從産業發展上看,主要是精深加工和高端産品少、品牌影響力小、人參生産經營者組織化程度低、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特別是過去存在的個別地方生産、加工、銷售環節管理混亂,産品質量良莠不齊,出現假冒偽劣産品等問題沒有有效解決,損害了吉林人參形象,制約了人參産業發展。從工作機制上看,一些縣(市、區)的組織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還需進一步理順和完善,有的地方還沒有成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沒有配備專門工作人員,沒有形成上下貫通,運行高效的組織管理服務體系,不利於工作的深入有序開展。
從項目落實上看,據去年項目檢查發現,個別地方為了獲取省專項扶持資金,過分注重項目申報書編制,而忽視項目資金落實,存在項目實際建設情況與上報內容不符合等問題。有些園區沒有完成責任目標,有些入駐的企業也沒有真正按照計劃投資興建。有的基地缺乏完整的建設方案和建設實體。
“我國人參産業處於亟需國家保護的幼稚期。”吉林省人參産業龍頭企業紫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春生&&,中國目前涉參企業大約有2000家,典型的小而散,沒有大型、著名品牌的龍頭骨幹企業,人參産品仍是初級加工,産品的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我國是人參産量大國,卻是人參産業的小國。2007年,中國人參産量佔世界的70%以上,出口占70-80%,但世界人參總産值500億元,中國只有16億元,不到世界的4%。2010年,中國人參産業與2007年相比,出現一些積極變化。
民族人參企業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培育。目前,中國從事人參種植、加工和貿易企業,典型的小而散,缺乏有較強資金實力、有較強的市場開拓能力、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涉參企業。在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中國只是日本和韓國參企的低廉、優質原材料供應基地,沒有定價權。中國人參出口到韓國,經過加工後售價是進價的10倍以上。1984年、1997年、2001年、2005年,韓國及日本參企巨頭通過國內代理商與參農大量簽訂長期收購合同,並支付少量定金,廣大參農大量種植人參,而在人參大量收購年份,其代理商以重金屬超標、關稅調整等種種藉口毀約,並將儲備人參向市場低價拋售,造成人參大量過剩的假象,人為壓低人參價格,致使人參價格大跌。由於國內人參市場缺乏有效監管,其代理商暗中低價收購,低價出口給韓國參企。通過囤積、拋售、收購等手段,經過四輪衝擊後,在2005年我國人參價格跌到了近30年的最低點,水參最低價僅為5-6元/市斤。部分參農被迫破産,出現了因償還不了種參欠下的債務而自殺事件。在長期價格低迷中,外國資本不斷低價收購中國優質、低廉人參,精加工後銷往世界各地,謀取暴利。
郭春生認為,人參産業是一個朝陽産業,關係國民健康。藥食同源打開人參的市場空間,必將進入高速發展期,期待國家制定國家人參産業發展政策。人參是食品中的“稀土”,把人參作為戰略資源,&&未來5-10年國家人參産業發展規劃,制定促進人參産業健康發展的系列政策。其次是國家能制定國家人參藥食同源的質量和技術規範標準。國家加強對人參食用的技術攻關,制定人參進入食品的國家級質量技術標準和質量、安全認證體系,確保人參入食的安全。在試點的基礎上,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藥食同源。給予人參行業內的龍頭骨幹企業給予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借鑒韓國經驗,在不會引起市場價格較大波動和企業自用的前提下,適度放寬骨幹企業收購人參的比例限制,鼓勵行業內兼併重組。給予骨幹企業一定資金支持。同時加強對人參行業的市場監管,規範市場秩序,優化市場環境,推動人參産業有序、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