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工信部公布2011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報告稱,近年來重化工業中重復投資所導致的産能過剩問題,影響工業持續健康發展。同時,在許多産能過剩行業中還伴隨着相當數量的落後産能。
為此,下一步將繼續促進汽車、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實施企業兼併重組和産業鏈整合,完善落後産能退出機制,建立健全産能過剩行業落後産能減量置換辦法。
工信部本次公布了四大行業的“十二五”落後産能的淘汰目標,即“十二五”時期仍需淘汰7000萬噸煉鐵、2.5億噸以上水泥、600萬噸鐵合金、4000萬噸焦炭的落後生産能力。
此前工信部已經公布了各個行業的落後産能目標。工信部擔心目前落後産能淘汰的任務比較大,“2011年涉及淘汰落後産能的18個工業行業中有10個行業目標任務比去年有較大增加,在人員安置、債務處置、兼顧地方利益等方面面臨更大難度和壓力。”上述報告説。
不過記者了解到,儘管國家發改委去年以來並未審批新的項目,不過各地一般採取産能等量置換的辦法,或者採取拆小爐上大爐的辦法增加産能,各個行業的實際産能仍在增加。
目前工信部公布的2011年落後産能淘汰的目標,幾乎佔到“十二五”需要淘汰的1/3-1/2,這是否意味着工信部要提前完成淘汰落後産能目標的任務,或者增加目標,據接近工信部的人士稱,可能暫時沒有此結論。
過剩行業産能仍快速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工信部提供的數據,目前被工信部確定為産能過剩的行業,仍出現工業加快生産的情況。
如8月份鋼材生産7700萬噸,日平均産量248萬噸,增長12.9%。當月電解鋁産量1020萬噸,增長6.8%。平板玻璃産量4.34億重量箱,增長13.8%。而上述行業均為工信部産能過剩的行業。工信部發布的報告指出,目前在煉鋼、煉鐵、電解鋁、焦炭、水泥、化纖等行業中均存在産能過剩問題。
對此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張琳告訴記者,今年全年鋼鐵産量可能會突破7億噸,這説明中央在2009年38號文擔心的過剩現象,已經出現。“當時還説是潛在産能為7億噸,現在是潛在産能可能在8億噸以上了。”她説。
上述産能過快增長,使得行業利潤率下降很快。比如1-7月
鋼鐵行業主營收入利潤率只有2.4%,同比回落0.24個百分點,利潤同比增長17.1%,虧損面高達20%,相當企業處在虧損邊緣。
對此廣西鐵合金協會秘書長楊文春指出,鐵合金和鋼鐵行業緊密相關,這些行業在上游礦産價格上漲,下游産品價格下跌的情況下,作為中間行業的産品一直利潤不好。“像鐵合金開工率能在50%已經不錯了,很多地方都是晚上有電時生産一下。”他説。
據悉,被定義為過剩的平板玻璃製造業8月份實現利潤14.4億元,下降65.9%。水泥行業實現利潤558億元,增長1.6倍。不過一位建材協會的人士認為,實際水泥的利潤可能沒這麼高。比如河北每噸水泥也就掙20-40元,能有10%的利潤率已經不錯了。
銀河證券建材行業分析師洪亮認為,水泥行業利潤增長快,主要是實際産能的增長達到了有效控制。“實際産量的增加,相比潛在産能而言,仍差得遠,水泥仍在過剩之列。”
此前,根據2009年38號文判斷,2008年中國水泥産能18.7億噸,落後産能約5億噸,加上在建的水泥生産線,這些産能全部建成後,水泥産能將達到27億噸,而市場需求僅為16億噸,産能將嚴重過剩。其他的電解鋁産能為1800萬噸,佔全球42.9%,産能利用率僅為73.2%。
減量置換難度很大
對此,工信部夏季報告指出,下一步更多運用市場化工具和手段推進結構調整工作,進一步發揮産業政策的導向作用,將政策重點落在調整結構上。
為此繼續促進汽車、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實施企業兼併重組和産業鏈整合,完善落後産能退出機制,建立健全産能過剩行業落後産能減量置換辦法。
此前工信部已經提出,
2011年要淘汰煉鋼産能2627萬噸,水泥産能1.33億噸,鐵合金産能185.7萬噸,焦炭産能1975萬噸,佔“十二五”淘汰目標的1/3-1/2不等。其中2011年水泥行業産能淘汰目標,甚至超過了“十二五”目標的一半。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工信部將在2、3年內很快將“十二五”的落後産能目標提前實現。廣西鐵合金協會秘書長楊文春告訴記者,一般而言,地方在淘汰落後産能時,很少有減少産能的(減量置換),一般是等量置換,或者增加産能。
多年以來,國家有關部門一直在稱要防患産能過剩。不過像鋼鐵等多個行業,産能從幾千萬一直擴充到7億噸甚至更多。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張琳認為,導致如此的怪圈是,不同性質的企業盈利情況不一。
比如目前鋼鐵整個行業受上游鐵礦石漲價,以及下游鋼材價格下跌的利潤擠壓,但是有趣的是,越是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因為生産高端板材多,由於造船等行業不景氣,板材效益並不好;而技術含量很低的線材,比如建築用的螺紋鋼等,因為市場好,很多民營的小企業利潤非常好,這些企業不管是否淘汰落後産能,最後總的産能會增加。
這就導致全國的潛在鋼鐵産能,可能已經達到八九億噸的水平。“國家2年沒有新批鋼鐵等項目,但是實際産能在增加,背後的故事是越淘汰落後産能,總的産能會繼續增加。”張琳説。
根據了解,目前淘汰落後産能取得了巨大進展。2011年18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後産能目標任務按期下達,已經分解落實到2255家企業。其中,工信部加大了對電解鋁、平板玻璃、煤化工等部分産能過剩行業的調控力度。不過,最後由於很多被列入名單的企業自稱早已淘汰了落後産能,最後實際結果如何,仍待深入調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