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IPv6大規模商用驅動力不夠
2011-09-13   作者:記者 李靜/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資料照片
  在不久前舉辦的2011互聯網大會IPv6及智慧城市發展論壇中,與會專家向《經濟參考報》記者&&,國內IPv6的部署仍處於萌芽階段。這其中的原因何在?政府部門又將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業內專家日前向《經濟參考報》記者揭曉了答案。

  IPv6是解決地址問題根本途徑

  今年2月3日,全球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IANA)正式宣布,已將IPv4地址庫剩餘的五個A地址分配給五個地區性互聯網註冊管理機構(RIR),這標誌着全球現有的約43億個IPv4地址資源已經分配完畢。
  在如今移動互聯網大發展的背景下,IPv4地址的枯竭對於全球的影響可謂深遠。而對於在IPv4方面本不佔優勢的中國更不是什麼好消息。數據顯示,擁有全球1/4互聯網用戶的中國,僅擁有9.85%的IPv4地址,近年來我國IPv4地址的年使用數量平均增速為43.7%,遠高於19%的全球平均增速。截止到2011年6月底,我國IPv4地址數量為3.32億,我國網民總數達到4.85億。
  事實上,我國目前物聯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三網融合等産業的發展對IP地址數量提出了大量的需求。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的數據,未來五年我國移動互聯網IP地址的需求量為10億,物聯網預計需求量為100億,固定互聯網為五億。顯然,我國目前的IPv4地址資源遠遠不能滿足其發展需求。
  “IPv6是解決地址問題的根本途徑。”中國聯通電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唐雄燕博士在IPv6及智慧城市發展論壇中説。據其透露,截止到2011年6月,中國聯通IPv4地址使用量已經達到申請總量的80%,今年IPv4地址需求與寬帶用戶同步增長,按照目前的態勢,到2011年底,部分省公司的IPv4地址將耗盡,其他省也只能支撐到2012年下半年。
  國家發展改革委綦成元司長在今年6月的一個會議上指出,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中,以IPv6為發展起點的下一代互聯網是其他技術和産業發展的基礎和先導,將直接支撐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的發展,引發社會新需求、引領産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中國IPv6推動力不夠

  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不久前透露,目前全球IPv6地址已分配量中,中國僅佔0.29%,所佔比重遠遠低於第一名巴西的44.15%和美國的11%。
  而事實上,儘管運營商早已開始進行IPv6的相關實驗,但目前並沒有實現大規模的網絡遷移。國內的一些互聯網企業如騰訊、百度和搜狐雖然有在進行系統向IPv6遷移的傳聞,但是截止到目前,國內大多數網絡內容服務商都不提供IPv6服務,應用軟體方面對於IPv6支持的也不多。終端更是IPv6發展的短板,目前大多數商用固網終端和手機都不支持IPv6。而在網絡設備方面,能夠支持IPv6的也是非常少。不久前,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網絡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段曉東還公開&&,建議強制要求設備和終端入網時支持IPv6。
  唐雄燕&&,這些年來,關於IPv6的研究和實驗工作雖然做得不少,但更多的是局限在學術類研究或者是小範圍實驗,並沒有推向商業應用和規模發展。
  電信運營商的行為也顯得相對保守。據悉,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均計劃在2015年左右啟動IPv6試商用部署,中國聯通也是將2011年到2015年視為初級階段。專家預計,IPv6大規模的應用,有可能在2020年左右。而唐雄燕也&&,未來的五到十年,仍將會是IPv6與IPv4並存的狀態。
  “關於IPv4向IPv6的遷移,現在是説得多,做得少。”電信專家、中科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侯自強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如是説。
  而鄔賀銓院士直言,中國在IPv6方面的推動力度不夠。

  IPv6發展面臨諸多挑戰

  中國互聯網服務商聯盟副秘書長董岩對《經濟參考報》記者&&,儘管目前在IPv6的技術問題上並沒有得到全面解決,但這並不能成為主要障礙。
  而在相關標準制定方面,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標準所所長劉多在IPv6及智慧城市發展論壇中&&,如今我國IPv6標準進展與國際標準基本一致,過渡類標準方面有所創新(如軟線技術,IVI技術標準等)。除了過渡類標準、應用類標準方面尚未完善,需要重點研究以外,國內標準在網絡協議、設備標準等方面已能滿足國內IPv6網絡建設需要,且CCSA TC10泛在網工作組正在積極推動IPv6在物聯網中應用的相關技術。
  有專家&&,因為我國缺乏部署IPv6的整體規劃,迄今為止,並沒有推出明確的商用時間表。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沒有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董岩&&,關於IPv6的部署需要巨大的投入,遷移開發成本高,測試等環節準備周期長,且回報率不可知,因此大部分企業都不願意去做大量的投入。
  據悉,目前儘管IPv4地址面臨枯竭,但是一些企業仍可以採用“非IPv6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例如通過地址交易向資源有富餘的企業購買IPv4地址或者將現有地址優化利用,如私有地址+NAT的方式。
  唐雄燕&&,如今IPv6發展面臨諸多挑戰。首先就是投資回報的問題,即改造的惰性。與移動通信2G向3G的演進無法相提並論,IPv6是不帶來明顯收益的投資,所以大規模IPv6網絡改造的市場驅動力很小。另一方面,在IPv4向IPv6的遷移中,不存在理想的平滑演進方案,但又存在不小的風險問題。
  唐雄燕認為,IPv6演進涉及終端、網絡、應用、支撐等多個環節。即使運營商給用戶提供了IPv6接入,如果缺乏有吸引力的IPv6應用,用戶依然會以使用IPv4為主,IPv4地址短缺依然難以緩解。因此,現有IPv4向IPv6演進將是一個長期和循序漸進的過程,IPv4與IPv6將在較長時間內共存,加快IPv6培育是解決問題的根本。“真正把IPv6推向商業應用和規模發展,這才是關鍵。”
  而董岩則認為,IPv6的部署是一項龐大而艱巨的系統工程,涉及全産業鏈的各個環節,這需要整個産業鏈的企業和各個部門的共同努力。
  唐雄燕則認為,培育IPv6産業的發展,需要政府之手與市場之手的共同努力。他&&,首先,政府部門要積極推動,&&IPv6發展規劃和指導意見。而在市場培育方面,他&&培育IPv6是運營商的責任。運營商的IPv6進程將取決於投資、市場、技術、競爭、監管等多方面的因素,無論如何,運營商應當擔負起為IPv6發展提供基礎網絡環境的責任。建設新的IPv6核心網絡,為有IPv6業務需要的用戶提供IPv6接入手段。此外,還要與産業鏈各方合作,打造新的IPv6業務創新環境。另外,還可通過商業手段(如優惠的資費、獨特的應用等)吸引用戶使用IPv6,解決純IPv6用戶使用IPv4的問題。

  [相關鏈結] 關於IPv6

  IPv6是國際互聯網標準化組織互聯網工程任務小組於1995年正式發布的新的數據包傳送格式,即IPv6協議。與IPv4相比,IPv6能夠提供海量的地址空間,可有效解決IP地址資源不足的問題。
  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中,以IPv6為發展起點的下一代互聯網是其他技術和産業發展的基礎和先導,將直接支撐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的發展,引發社會新需求、引領産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雲計算和IPv6引爆“十二五”創投熱點 2011-08-24
IPv6試商用體系深圳大運會運行良好 2011-08-23
全球互聯網搶佔IPv6資源 2011-08-04
全球互聯網“暗戰”IPv6資源 2011-08-04
工信部:“十二五”將全面推動IPV6部署 2010-10-29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周繼堅:別讓“陸地思維”毀了渤海灣[思想]鈕文新:緊縮貨幣“弊端”凸顯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