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上海雲計算技術與産業發展論壇上,上海市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透露,為規範雲計算産業的發展,上海正緊鑼密鼓地制定雲計算標準,其中對雲計算企業的認定標準已經&&,上海在雲計算領域的其它標準也正在制定中。
雲計算作為一種通過網絡的方式來交付計算資源的新興商業模式,目前正在國內各地呈現出蓬勃發展勢頭。但國內雲計算産業現在仍處於起步階段,標準的缺失和不統一已成為限制雲計算産業發展的瓶頸。市場諮詢機構IDC發布報告認為,當前許多和雲計算有關的術語、技術接口等仍是“各説各的”,不同公司採用不同的技術方案,導致大量數據和服務無法在各公司範圍內轉移、共享,從而局限了雲計算的應用服務範圍。
雲計算漸成“淘金”熱點
2011年是國家“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雲計算實際落地走向務實應用起始之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國家發改委此前曾於2010年聯合印發《關於做好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範工作的通知》,確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等五個城市先行開展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範工作。國家對雲計算服務的扶持被認為將會更好促進雲計算在國內的發展。這種扶持將主要體現在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國家標準方面的制定以及對於雲計算産業鏈的研發投入和政策傾斜,其社會和經濟效益將在未來幾年中體現。
盛大在線副總裁季昕華近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雲計算是一個爆炸性增長的市場,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它是將自給自足的IT自然經濟轉換為IT商品經濟。盛大網絡於今年7月下旬宣布進軍雲計算市場,旗下的‘盛大雲’平台正式開放公測,計劃為企業提供包括主機、存儲、網絡加速等在內的IT管家式服務。”
作為以網絡游戲起家的國內互聯網龍頭企業,盛大創新院——雲計算主題院院長何剛&&,盛大網絡之所以進軍雲計算市場,是因為目前國內互聯網創業高峰來臨,移動互聯網呈現巨大發展機會,開放平台催生大量創業者,這些都將為“盛大雲”帶來發展機遇。通過雲計算,盛大希望降低國內互聯網創業門檻,使用戶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到其核心業務上。據悉,為進軍雲計算市場,盛大網絡目前在雲計算方面已投資一億元人民幣,未來投資總額將達四到五億元。
盛大網絡只是當前雲計算大軍中的一家代表性企業。在近日落幕的“上海市雲計算産業基地成立一周年暨雲計算産業發展推進大會”上,上海市雲計算産業基地宣布,基地成立一年來,目前已有68家雲計算企業入駐,總註冊資本超過15億元,總營收已突破20億元。
除上海外,最近一年來,雲計算在國內其他多個城市都呈現快速發展態勢。今年5月下旬,山東省雲計算産業聯盟正式成立。7月21日,國家超算天津中心、惠普、騰訊等35家高新科技企業在天津成立雲計算産業聯盟。8月3日,深圳雲計算産學研聯盟成立,聯盟成員將共同推進實施“鯤雲計劃”。
據研究機構賽迪顧問預測,2010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達到167.31億元,未來三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將從2009年的92.23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606.78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87.4%。
標準缺失制約産業發展
在國內雲計算産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雲計算企業目前同時也面臨着諸多瓶頸,特別是在標準方面,尚未形成統一標準,致使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着産業的健康發展。
據專家介紹,目前雲計算在國際上已成為標準化工作熱點之一,但多個標準化組織互有交叉和重復,雲計算標準還處於草案規劃階段,國際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雲計算標準體系。而在國內,雲計算的標準工作雖已啟動,但也還處於起步階段。
賽迪顧問發布報告指出,目前中國雲計算的産業化快速發展尚存在如用戶認知不足、標準缺失、數據主權爭議、服務質量難以規範等諸多障礙。其中,標準和安全這一對“翅膀”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是最為核心、也是最為迫切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雲標準之翼對於雲的起飛至關重要。沒有標準,雲計算産業的發展就難以得到規範健康發展,難以形成規模化和産業化集群發展。”
“雲計算是從企業級層面發展起來的一項新興技術,在國內目前還沒有形成明確的標準”。上海數據港投資公司副總裁吳思權向記者&&,目前在國際上,谷歌有自己的一套標準,亞馬遜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大家並不統一。現在國內雲計算企業許多正處在打造自身技術的階段,在此基礎上也有一些企業的産品正嘗試着逐步走向市場,産業的發展需要時間和完善的過程。
在專家看來,隨着國內雲計算産業的迅猛發展,雲計算相關國家技術標準的建設需求更顯迫切。雲計算在我國已經生根發芽,當前我國各級政府紛紛建設雲計算中心,全國各地都在推進相應的雲計算計劃,但在這如火如荼的建設熱潮中,人們逐漸發現雲計算發展存在缺少頂層設計、建設各自為政、難以發揮協同優勢等問題,不符合雲計算最大限度共享資源、彈性使用的特徵。為此,有專家指出:“沒有標準,雲計算産業就難以得到規範健康發展,難以形成規模化和産業化集群發展。”
另外從國家層面來講,如果我國能夠基於行業用戶的需求建立試點、制定標準並且推廣應用,那麼在雲計算領域的機會就非常大;如果在全球整個産業生態系統裏擁有自己的標準,國內企業的發展前景就會非常好,進而帶動整個雲計算産業的快速協調發展。
標準制定步伐加速
標準是産業發展中的制高點,對新興的雲計算産業來説,加快雲計算標準制定對推動我國雲計算技術、産業及應用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而在最近舉行的上海雲計算技術與産業發展論壇上,相關人士透露,在上海雲計算企業認定標準&&之後,目前上海正在盛大、世紀互聯、上海電信、華東電腦等幾家大型企業的牽頭下,制定一些本地的雲計算標準,例如虛擬機之間的互相遷移等。
據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的一份雲計算研究報告顯示,國際上已有歐洲電信標準研究所(ETSI)、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等13家雲計算標準化工作組織參與雲計算標準的制定。
在國內,工信部自2009年以來已將推動和促進雲計算技術研發、産業發展和標準化工作作為重點工作內容之一,並及時組織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CESI)、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OA標準工作組和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服務標準(ITSS)工作組啟動了雲計算相關技術和服務標準的預研和規劃工作。一方面研究國際標準工作情況,調研中國國內雲計算應用及標準化的需求,基於此研究梳理我國的雲計算標準體系和産業急需的産業標準;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國際各種標準化組織的標準化工作,以提升我國在國際雲計算標準化工作中的參與度,促進國內雲計算標準工作和國際標準的協調發展。
對於制定國內雲計算標準,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雲計算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文芳近期&&,雲計算不能各地為政,需要從國家層面上統籌布局,從關鍵技術突破、産業鏈培養、重點行業應用、區域布局、投融資支持等方面,有效整合“産學研用”各方資源,推動我國雲計算産業快速發展。據悉,在工信部的指導下,雲計算相關標準的研究工作已經展開,相關政策有望在年內率先&&。
鏈結:雲計算成為全球信息化領域一大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