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觀察文字稿-溢油事件:相關損失如何索賠?
2011-08-30   作者:  來源:央視網
 

    解説:康菲渤海漏油事件又有新進展,海洋局代表國家索賠,律師團隊響應熱烈,究竟還有誰是這起事故的賠償主體,《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史小諾):各位晚上好!歡迎收看今天的《今日觀察》,今天我們將會一起來關注一下康菲渤海漏油事件的最新進展。漏油事件被曝光至今已經有2個月的時間,8月25日晚間國家海洋局發布消息,再次催促康菲公司在8月31號大限之前,徹底地排查溢油風險點、徹底封堵溢油源。康菲渤海漏油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有效地應對這起漏油事件?相關的損失又該怎樣進行索賠?漏油問題還要持續多久才可以得到根本上的解決?

    今天的評論員是張鴻和霍德明,首先一起來看一下康菲漏油污染事件的最新進展。

    解説:隨着國家海洋局要求康菲公司8月31日前,實現徹底排查溢油風險點,徹底封堵溢油源的時間日益臨近,有關事件進展更是牽動民眾目光,在北海分局監督督促下,康菲公司25日承認,蓬萊市19-3油田C平台附近海床又發現新的油污滲漏點,這些滲漏點與前幾天發現的滲漏點為同一來源,C平台附近先後共發現滲漏點16個。

    林芳忠(中國海監北海總隊副總隊長):康菲公司在完成國家海洋局“兩個徹底”上,還有很大的差距,海底不斷出現新的溢油點,説明溢油源沒有排查清楚,更沒有進行封堵,再次發生溢油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解説:25日,國家海洋局&&,這次溢油事故是我國最嚴重的海洋環境生態事故,正在積極準備相關工作,任何企業損害我國海洋環境都將付出代價。

    記者:如果康菲到時候完不成,咱們國家海洋局這個“兩個徹底”的要求,怎麼辦,咱們就任由它發展下去嗎?

    劉賜貴(國家海洋局局長):絕對不會,在中國的海洋,我們不允許任何企業,任何方面對它肆意地進行損害。那麼從8月31號這個節點,我們提出“兩個徹底”,如果(康菲)實現不了,那麼我們將進一步採取措施,這種措施一定會比過去更加嚴厲。

    解説:國家海洋局&&,代表國家依法依規向事故責任方提起海洋生態損害索賠訴訟,階段性索賠的時間是6月4日至8月31日,這段時間對海洋生態損害進行資料證據蒐集,對損害進行評估,9月1日後,對生態造成的影響與損害,將另外追索賠償。

    同時還要考慮疊加的損害影響,國家海洋局一開始在國內公開招募律師團隊,已有49家律師事務所報名應聘,目前渤海溢油事故已經造成5500平方公里海面遭受污染,其中劣四類水質海面超過870平方公里。

    對於溢油事故的界定,目前行業和國際慣例,普遍應用的三級事故系統為一級少於10噸,二級10噸以上100噸以下,三級100噸以上。國家海洋局將100噸以上的溢油量定為重大事故。目前由國家海洋局牽頭組成的聯合調查組,正在抓緊取證,為鑒定事故級別做準備。

    主持人:我們先來關心一下索賠的最新的進展,那麼這起漏油事件,最新進展是我們看到25號國家海洋局代表國家、代表政府向康菲公司提起了海洋生態損害索賠的訴訟,在之前的相關報道當中,我們也是非常想了解當地的海洋生物的養殖戶,他們有怎樣的索賠要求,他們説是想看國家和政府的步驟,所以這次提起索賠訴訟,可不可以説是我們態度的一個明確和強硬?

    張鴻(財經頻道評論員):對,我們對他不再那麼客氣了,很多人也擔心説,按照《海洋環境保護法》,是不是最高只能讓他賠20萬,這是一個誤解,那個是行政處罰最高20萬,但是你如果給我的生態造成了這樣損害的話,我是可以來起訴你的。

    主持人:經濟上的索賠。

    張鴻:對,對,現在我們國家海洋局其實他用盡了前面的一些辦法,就是包括現場督察、警告、要求道歉、發通知等等,他們在總結工作的時候,説發了60多份傳真。但是那還是客氣的辦法,接下來可能就是用不客氣,就是咱們法庭上見,我們來訴訟你,這個訴訟是基於《海洋環境保護法》當中有這樣一條,説對破壞海洋生態、海洋水産資源、海洋保護區給國家,記住國家,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就是整個生態受到了特別大的影響,由行使海洋環境監管權的部門,就是國家海洋局嘛,代表國家對責任者提出損害賠償的要求,這就是海洋生態損害的一個索賠。

    所以第一我們支持索賠,第二,我覺得我們的索賠額度一定要讓這個作惡者膽寒才可以。

    主持人:要讓他們感覺到有些痛。

    張鴻:對。

    主持人:那麼我們再看一下康菲他們的一些回應,國家海洋局在19-3油田的C平台附近又發現了新的漏油點,但我們知道,之前康菲公司説,這個漏油點已經是封堵上了,到25號他們又反過來説,其實確實是新的漏油點還是有,所以我們看到,他們之間一直就是有爭論點。

    霍德明:對,因為我説其實8月25號,國家海洋局給了一個最後通牒“兩個徹底”,説是8月31號要怎麼樣怎麼樣,嚴格上講起來是6月4號到8月31號的這兩個多月的時間,應該是事件發生,同時在蒐集證據,當然了,證據是誰拿出來,這個要搞清楚,國家海洋局這邊有證據,但是康菲公司他也有他的證據,但這兩個證據現在都不起來,是不是。

    主持人:各説各的。

    霍德明:原來康菲公司説,我只有污染200平米,7月多的時候國家海洋局説不對,你已經污染了800多平方公里,這個差的很多很多。所以我注意到,在這一個我們説2個多月蒐集證據的過程中間,國家海洋局當然他很顯然在資訊方面不像是康菲公司,他可能技術,他是直接鑽油的嘛,他只是事後看到這些事情,既然資訊都不對稱,如果説將來要産生官司的話,而且國家海洋局它又代表了公眾利益,如果要進行這種利益法律訴訟的話,他可能會遭受到一些比較限制的地方,因為他只能看到後果,至於説裏面的油到底在哪兒漏,為什麼康菲公司不能夠阻止,到底他是有意的,還是故意拖延,因為將來在所有的舉證責任中間,是屬於國家海洋局要舉發出來的,而國家海洋局他必須要能夠強而有力,獨立的做一些判斷,不能夠只是靠康菲公司的技術面的報道。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下網友他們的觀點,我們來看看第一位朋友,他説“對於康菲溢油事件影響最為深遠的應該是國家,國家有權對責任者提出索賠要求,理應擺出主人的姿態,積極進行索賠,也只有國家做出正面回應,地方政府才會有指向標,將索賠事宜提上議事日程。”

    我們看到現在這樣一個索賠已經在進行了,那麼從溢油曝光的重重迷霧到現在又發現了新的漏油點,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我們接下來通過一個短片來進行梳理和了解。

    解説:回顧溢油事件來龍去脈,6月4日,蓬萊19-3油田B平台附近海面發現少量油膜。6月17日,康菲公司報道,蓬萊19-3油田C平台C20井發生小型井涌事故,7月5日國家海洋局稱溢油污染海面840平方公里,7月13日,國家海洋局責令康菲公司立即停止蓬萊19-3油田B、C平台的油、汽生産作業活動,7月14日,康菲公司&&,蓬萊19-3油田B、C平台溢出的石油和遊擊鑽井業總量約為1500桶,7月31日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下發通知,對康菲公司未按時完成蓬萊19-3油田油污清理作業提出批評,要求其加快C平台海底油污清理工作進度,8月7日前完成海底油污清理工作。

    8月9日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向康菲公司下發了關於蓬萊19-3油田海底油污清理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責成康菲公司,就前期海底油污處置不利向公眾道歉,康菲公司宣布,8月11日舉行媒體溝通會,後來又臨時改到8月12日,到了12日又臨時宣布取消,8月12日媒體披露,康菲公司稱井涌事故所溢出的礦物油油基泥漿總量增加到2500桶。

    8月20日,康菲公司承認,在C平台北側發現9處滲漏點,國家海洋局責成康菲公司徹底查清海底油污滲漏原因,徹底切斷海底滲漏源。

    8月22日,康菲公司承認,在C平台北側,共發現10處滲漏點,24日,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召開媒體溝通會,其總裁司徒瑞&&,19-3油田B平台已經制定永久性方案,C平台海底全部油基泥漿已經清理完95%,到目前為止,康菲公司沒有收到任何賠償要求,如果有賠償要求,康菲公司會進行考慮。

    記者:為什麼這長時間才道歉?

    司徒瑞(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我們今天再次就溢油事件,對他人造成的損失致歉,如果有任何賠償要求的話,我們會對這些要求進行評估,會按照中國的法律來進行。

    解説:8月25日,國家海洋局&&,溢油累計造成5500平方公里海水受到污染,其中劣四類海水面積累計約870平方公里,國家海洋局向康菲公司發出最後通牒,同日,康菲公司承認,C平台附近發現新漏油點。

    主持人:我們特別想了解這次漏油事故,它背後曝露出怎樣的問題,出現這樣的問題,曝露出這樣的問題以後,我們應該怎樣去封堵它?然後讓今後能夠做得更好一些。

    張鴻:我看很多網友提到這個事的時候,説康菲公司他們用了幾個詞,一個是比較“拽”、比較“牛”、比較“傲慢”,説這個公司跑到中國學了打太極,你看從幾百平方米到幾百平方公里,對吧,然後一開始説我們已經有效控制了,不斷説我們有效控制了,然後新溢油點出來的時候,哎呀,又有一個,然後説這新溢油點,它也不是新的,它是過去老的溢油點,然後它外側的那些油花,你看到這些油花是機油罩,罩錯了位置,全是這樣一點點拖,然後你這邊有壓力了,他就開始承認一點。

    但是,他最死扛的一點是根上的,根本上的是什麼,就是他現在都在説是地層自然裂縫。

    主持人:對。

    張鴻:所以他不會積極的。因為是自然事件,如果説是因為我的責任的話,那我要積極去處理,但是現在他擔心説,我如果積極處理的話,你就會説那是我的責任,所以是自然裂縫。

    主持人:想逃避責任。

    張鴻:對,對,要逃避責任,然後還有就是他非常清楚,國家海洋局的負責人接受採訪的時候也説了,説他非常清楚,在中國的法律法規當中,如果他隱瞞了,他拖延了,他掩蓋了。

    主持人:他後果也沒有……

    張鴻:他不會因此多承擔責任,所以他不如就拖着,就扛着,説不定哪天他得過且過,扛就扛過去了,所以這才是最根本的。還有就是暴露的是什麼?是我們監管的力量不足,就是現在我們知道,石油的開採已經開始從大陸進入到近海,然後甚至進入到遠海,這個科學技術手段也越來越先進,它是越來越,對監管方來説越來越信息不對稱,中國的海洋經濟現在已經大幅度發展,包括整個石油開採等等。

    剛剛公布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上市公司的報告,上半年每天掙多少,掙8個億,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增長幅度。那我們的監管手段能跟上嗎,國家海洋局的有關負責人他也説了,説現在執法人員每年登檢海洋油氣平台一到兩次,所以你能保證這一到兩次就能保證它的安全嗎。

    主持人:對。

    張鴻:所以我們的監管手段、監管理念、監管的政策,也要跟着我們每天掙8個億這樣一個速度。

    主持人:速度、頻率。

    張鴻:對,去發展。

    霍德明:事情從6月4號開始,好,既然國家海洋局發現了污染,康菲公司也承認有漏油了。接下來發生重要的事情什麼事情呢?就是在7月13號的時候,康菲公司被國家海洋局説,你不能在那個C平台那裏繼續挖井了,而且要在8月7號以前,完成海底油污清理工作。你看,8月7號是一個,基本上也是最後通牒了,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精彩了,8月11號,原來康菲公司有一個媒體説明會,結果他説,延到12號,到12號那天説,臨時我又取消了,什麼事情,8月7號到8月12號中間,又發生一些新的漏油點,還有新的多少桶油,原來是1500萬,1500桶,現在漏到2500桶,8月12號的估計,康菲公司自己説的。

    所以在我們國家海洋局他所能做到的事情,就是不停地發最後通牒,包括現在到8月31號,又是一個最後通牒。

    張鴻:後天。

    霍德明:而這個最後通牒,我想口氣一次比一次強硬,當然説我可以採取訴訟了,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是不是還有更具體的牙齒咬到這麼一個始作俑者,是不是,假如説是能夠對他進行訴訟,而且提出很明確的要求。

    譬如説,賠償基金,現在要準備好,31號以後就要準備,如果繼續漏的話,100億,或者一天能夠5億、10億,你剛剛講8億,我們如果能用這种經濟的很具體的訴求。

    主持人:去制約他。

    霍德明:來去做這種最後通牒的話,我覺得會更有效。

    主持人:那麼我們知道近年來國際上也是發生了很多的漏油事故,這些漏油事故後續處理給我們帶來怎樣的警示和提醒?對於漏油事故它所帶來的一些污染和賠償的具體的問題,應該怎樣更好的進行處理?稍候我們和兩位評論員繼續進行討論。

    解説:康菲漏油曝露出規則漏洞,相關損失如何索賠?規範的賠償懲戒機制,如何建立?《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歡迎繼續收看今天的《今日觀察》,關於康菲石油公司的漏油事故,很多的媒體和專家也是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片子來了解。

    解説: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飛日前&&,已有部分渤海周邊岸線受到溢油事故影響。

    王飛(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監測結果表明,溢油已影響到渤海西岸部分岸線,以零星油污顆粒為主,截至目前,遼寧綏東東戴河、河北京唐港淺水灣海岸、秦皇島昌黎黃金海岸浴場海岸岸灘,採集到油污顆粒,全部或者部分是來自蓬萊19-3油田的油污。

    解説:再來看新華社記者報道,7月19日到7月30日,昌黎縣海洋局先後在黃金海岸浴場、滑沙場浴場、漁島浴場、新開口南至灤河口區段等地,共清理出油污300多公斤。

    針對渤海溢油事件,專家學者也在各抒己見,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認為,將來我國海上石油開採勢必要走向深海,深海作業對技術有很高的要求,同時對企業管理,對行業監管方面的要求會更高,要健全法律法規,掌握主動監管權,有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監管體系,不能等企業出事後再處理。

    作為高利潤與高風險並存的行業,石油開採企業在享有高額利潤的同時,是否承擔着相應的約束與責任,在此次渤海溢油事件之後,這一問題已凸顯出來。

    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一旦發生海洋污染,在發達國家,罰款都是天文數字,這樣的約束機制會讓各家石油公司在海洋石油開採過程中會變得非常謹慎,企業往往會調整自己的過激戰略,以減少因追求利潤最大化,而導致的安全事故。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對媒體&&,此次渤海溢油事故中的原油管線建在20年前,20年前管線標準和現在有很大的差距,這種差距就是風險。對於渤海溢油這種此前從未發生過的突發事故,企業只能不斷提高技術標準,來應對開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

    主持人:剛才片子當中也是説到,就是高利潤它後面其實隱藏了高風險,所以你要獲得高利潤的同時,你必須要防範這個風險,所以怎樣更好地建立一個比較規範的機制和懲戒的機制?兩位評論員的觀點怎樣。

    張鴻:接下來我覺得應該利用這樣的一個契機,建立一個樣板,一個模板,就是以後再出現這種事的時候,我們有一個相對完善的一個機制,一個反彈的機制,什麼反彈的機制呢?就是當你對生態破壞,海洋生態破壞的時候,海洋局跳出來説我要起訴你,你對旅游傷害,因為山東很多地方,包括沿海的很多地方,渤海灣很多地方現在已經旅游受此影響,當然你要證明你受的影響是和它那有關的,那旅游部門反彈出來説我要起訴你,對吧,你對漁業造成了損害,很多漁民説我有損失,漁政部門反彈出來説我要起訴你。

    霍德明:索賠還是要靠證據,證據是要靠你的信息、資訊透明,尤其是我剛剛前面説過,這件事情發生的時候,我感覺到它就是資訊不透明,張鴻剛剛也説了,康菲公司認為這是地殼自己在變動,它在動,它在漏,我也沒辦法,所以我想,在我們資訊不對稱,應該是這一次的漏油事件最大的警惕,將來萬一再出現這個事情的時候,我想國家海洋局和任何一個政府機構,要有能力在一個,甚至幾天以內,就要動員全國的專家聚在一起,咱們把真正事情的原因、技術問題搞清楚,而不要説只是表面現象觀察到。

    主持人:好,接下來就這個話題,我們再來聽一下,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他們有着怎樣的有益的建議。

    王錫鋅(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律上的賠償責任,第一個方面就是,因為污染而導致的侵權賠償,它的求償的主體就是,比如説漁民,比如説沿海的居民,比如當地的旅游産業,如果受害的主體要去申請賠償的話,他會有一個非常複雜的司法程序,而且最後還要有一個賠償款的落實到位,所以一種可行的索賠的程序,就是通過主管部門和政府的聯合的努力,比如説就與污染公司進行談判,迫使他成立一個賠償基金,一旦賠償基金設立以後,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污染損害的這些主體,就可以向這個基金的管理委員會來申請賠償;第二個方面是污染對海洋環境所造成的損害賠償,求償的主體應該是海洋行政管理部門,那麼賠償的程序要麼通過談判施壓的方式,當然最終是可以通過訴諸法律的方式來獲得對海洋環境、海洋生態的損害賠償。

    易鵬(北京大學人力資本研究所研究員 能源經濟學者):康菲事件中也發現了,我們現行的法律存在一些缺陷,有必要進行改進,第一個方面,我認為是要大幅提高行政罰款的額度,目前按照現行的規定,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最高的處罰標準只有20萬,那麼對於這種違法者所得的巨大利益面前,這個數字太微不足道;第二個方面,要明確生態賠償的標準,因為現在《海洋保護法》的第90條,有提出生態賠償的意思,但是目前全國沒有統一、明確的海洋環境污染損害的核算方法,這使得這個規定往往難以執行,所以我認為要細化到生態賠償、生態補償,這種標準要細化下來。

    主持人:那麼在最後,就是漏油事件怎樣得到更好地圓滿地解決,兩位評論員還有怎樣更好的建議。

    張鴻:堵漏,康菲你去堵你那個油井的漏,那如果因為我們相關的法律法規和一些政策不那麼嚴厲,導致康菲公司的拽的牛、它的傲慢、它的拖延,那我們也要堵住我們這些政策的漏,讓他們不敢這麼牛,這麼拽。

    霍德明:堵漏很好,不過我覺得將來這種公益訴訟會越來越多,新的油、汽什麼地方哪兒又冒出來一個東西,所以我覺得在行政和立法上面,原來法制肯定不是完善的,行政單位呢也不是一天到晚坐在那隨時準備知道一切事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今日觀察文字稿-金價會上2000嗎? 2011-08-24
今日觀察文字稿-我的物業誰做主? 2011-08-23
今日觀察文字稿-誠信是真:百度行動比回應更重要 2011-08-19
今日觀察文字稿-谷歌收購摩托羅拉要洗誰的牌? 2011-08-18
今日觀察文字稿-《婚姻法》新解--能否算清經濟賬? 2011-08-16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