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目前的弱市格局下,監管層推出轉融通政策,對整個市場來説影響自然不容小覷。
資本市場活水來
轉融通業務給融券業務注下一池活水,券商、集合資産管理計劃、基金、保險、信託、社保基金、企業年金和其他機構等八大機構股東所持證券都可以作為融券來源。這説明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的持股並不是常年冰封,可通過新的途徑實現更多盈利。
“轉融通業務完善了我國做空的機制,增加做空賺錢的機會。但隨着標的證券範圍和數量的增加,市場下跌的風險也會增長。” 廣東西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水江説。
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楊國平在研究報告裏指出,轉融通業務讓融資融券更好地完善市場價格。在做空也可能賺錢的雙邊市中,投資者對上市公司信息挖掘和研究將更全面,股價運行機制將發生深刻變革。雖然轉融通運行初期的規模受到限制,融資融券交易額市場佔比可能達不到20%,但此後信用交易額將大幅上升。ETF、股指期貨定價效率和以配對交易為主的另類投資策略將得益於此。
A股做空力量增強
融資融券業務主要是券商把自有資金和自有證券出借給客戶,轉融通則是券商向金融公司借入資金和證券後再轉借給客戶,實質上是證券金融公司對券商的融資融券。
從風險指標來看,《辦法》規定,證券金融公司對單一證券公司轉融通的餘額,不得超過證券金融公司凈資本的50%;融出的每種證券餘額不得超過該證券可流通市值的5%;充抵保證金的每種證券餘額不得超過該證券總市值的10%。同時,為適應融資融券業務常規化的需要,證監會放寬了業務准入門檻。
證監會有關負責人&&,自2010年3月31日啟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以來,截至目前,共批准25家證券公司開展了融資融券業務。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18日,融資和融券的截止日餘額分別為329.69億元和2.60億元,其中融資餘額佔比99.22%,試點以來,全行業尚未出現一起強制平倉的風險。
“轉融通將刺激融券的業務量增長,但關鍵在於標的證券品種範圍能否擴大。”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經濟參考報》記者&&,目前現貨市場上活躍的證券品種還是以中小板和創業板居多。但目前融資融券的標的證券則主要集中在一些相對藍籌的大盤股上。“在標的證券的範圍方面,如果能拓展到中小板和創業板,對於把融券做大更有效果”。
董登新説:“(轉融通)會讓新股和次新股的波幅收窄,在做空機制的作用下,將對市場發掘合理的價格産生作用。同時對於現貨市場的莊家和投機者也會産生一定的威懾力,投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或難左右大盤走勢
面對轉融通業務臨近,一些券商和私募人士比較淡定,認為該業務的推出無法左右大盤走勢。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轉融通業務僅加大了融資融券的供應量,並非新制度的引入,更多是一個中性的政策定位。他&&,從融資融券的發展初期看,融資的力量大於融券的力量,轉融通業務是為了讓加大融券的力度,使之前不平衡的融資融券業務得到平衡,但融資的力度也在加大,這是一個偏中性的政策,並非做空的政策。同時,轉融通業務僅加大了融資融券的供應量,並非新制度的引入,這是一個中性的政策定位。
知名私募投資人吳國平也撰文指出,在市場處於相對低位的當下,對於主力資金而言,大肆做空並不是一種明智的做法。吳國平分析認為原因有三:首先,當下接近歷史低位的估值水平,並不存在大幅做空的基礎;其次,對於借券賣出的證券,最終都要歸還,市場一旦逆轉,大規模買入還券效應一旦發生那麼其對市場做多能量産生的推波助瀾作用或讓市場發生顛覆性的效果;再次,對於A股市場二千多只個股而言可供融券賣出的股票數量是有限的,但對於資金而言,可以説是無限的,社保資金,保險資金,銀行閒置資金都會有涌入市場的趨勢。(綜合《經濟參考報》、《證券日報》、《南方日報》、《投資快報》等媒體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