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汽車市場出現新的變化。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相對於日産車穩定的銷售量,美國本土品牌汽車銷售差距明顯。與此同時,混合動力汽車成為市場“寵兒”。當地銷售商認為,中國品牌汽車要獲得美國市場認可,依然面臨諸多難題。
“東風壓倒西風”
美國首都華盛頓附近福特4S店的銷售顧問菲爾 海爾這段時間一直挺鬱悶,因為與在豐田汽車店做銷售的哥哥相比,海爾有着不小的心理落差。
海爾説:“我一個月只賣出六七輛車,我哥哥卻能賣出25輛到30輛。”銷售量的差別自然也反映到收入上——海爾的年收入在六萬美元左右,他哥哥年收入則高達15萬美元。“我正想著跳槽到我哥哥那裏呢。”
海爾的“遭遇”是美國汽車市場的一個縮影。記者近日走訪幾家汽車店之後,總體感覺是:豐田、本田等日産車在美國市場表現突出,大有“東風壓倒西風”之勢。
在華盛頓周邊的一家豐田4S店裏,不少顧客正在與銷售顧問交談。銷售員泰 耶馬內告訴記者,他在這家店工作已有八年,自己家裏有一輛豐田卡羅拉。目前店裏每月銷量在120輛至150輛之間,他本人每月能銷售10多輛,感覺“還不錯”。
不過,耶馬內認為,美國汽車市場並未從經濟危機中復蘇,只能説比危機嚴重時稍好些而已。福特店的海爾承認,日産車確實“賣得好”,這是因為相同款式的車,福特要比豐田貴3000美元左右。
本田4S店銷售員拉裏 李告訴記者,日産車便宜、省油、安全、壽命長,在全球都有很好的口碑,也是美國誚費者購車時的首選。美國作為“車輪上的國家”,其民眾購車是“剛性需求”,因此本田車銷售沒有受到太多經濟危機的影響。“與經濟危機前相比,我們感覺不到多大變化。沒有特別差,也沒有特別好,銷售穩定,再怎麼危機,該買車還得買車。”
“熱捧”混合動力汽車
美聯儲稱,日本遭受地震和海嘯後,已影響到美國部分地區汽車銷售,其中東北部地區的汽車銷售已出現放緩跡象,但這並未影響到市場對混合動力汽車的熱捧。
拉裏 李告訴記者,車行以前一個月平均可以賣出250輛到300輛汽車,地震後供貨不足,6月份他們一共才拿到31輛新車,“這些車早已被預訂出去,根本滿足不了需求”。正因如此,一輛基本款本田雅閣,價格比震前上漲約1000美元。
據耶馬內介紹,在美國銷售的混合動力汽車裏,豐田普銳斯是最暢銷的産品,在加利福尼亞州尤其暢銷。“如果你去加州,你會感到吃驚,那裏一半以上的混合動力車都是普銳斯。”記者看到,這家店當天僅有一輛二手普銳斯,新車已全部售罄。耶馬內告訴記者,普銳斯目前供應吃緊是因為日本受地震海嘯影響産能下降,導致供不應求。
耶馬內説,豐田的混合動力汽車普銳斯暢銷的主要原因是省油,綜合油耗達51 MPG(每加侖汽油可供車輛行駛51英里,約合每100公里4.6升)。“今年油價漲了,對油價的擔憂推高了對高效節能車的需求。因此,普銳斯價格與去年相比略有提高。”
在福特汽車店裏,記者採訪的一個多小時內,售出了一輛車,也是混合動力汽車。該店銷售顧問蘭登 科頓告訴記者,混合動力車在大華盛頓地區比較受歡迎,他們店一星期可售出10輛到12輛。
記者問到福特最暢銷的福星混合動力車價格是否有優惠時,海爾稱價格沒有太大商量餘地。他説,這些混合動力汽車的電池系統是日本生産的,受日本地震和海嘯影響,電池供應出現問題,所以導致汽車庫存短缺,“六個月前,庫存沒有任何問題,可以提供2000美元甚至更多折扣”。
在問到汽車業未來發展趨勢時,大部分經銷商認為,混合動力汽車是未來主要發展方向,因為能源價格高企已經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車需求和選擇,而混合動力車的能效明顯高於普通汽油車。
新品牌進入美國市場不易
記者了解到,過去五年中,華晨、吉利、長城、比亞迪等中國汽車廠商都在底特律和洛杉磯汽車展上亮相併發布新聞公告,稱要在不遠的將來在美銷售汽車。
在採訪中,大部分經銷商&&,對中國汽車不是很了解,只是知道很多日本品牌汽車是在中國生産的。
“新的汽車品牌想進入美國市場太難了。”耶馬內説,“拿意大利的菲亞特來説吧,它們試圖進入,但進不來。美國對整車標準要求較高,菲亞特設法與其他品牌車輛競爭,但沒有成功。法國的標致也嘗試過,但賣不動,最後也走了。”
福特店的海爾稱,最初韓國現代汽車是靠低價進入美國市場的,目前售價也很便宜,但現代汽車質量已開始穩步提高,只有質量好,而且價格實惠,才能招來回頭客。
此外,接受採訪的部分銷售員認為,發展經銷商對新汽車品牌至關重要,但這項工作需要投入且時間漫長。
對於中國汽車在美國市場的表現,《紐約時報》今年年初曾刊文評論稱,中國廠商可收購競爭對手,然後利用其銷售商打入美國市場。最有可能實現此戰略的就是吉利,該公司在2010年夏天收購沃爾沃公司。即使如此,吉利也不得不花費鉅資搞市場營銷。吉利公司曾在2006年和2008年在底特律汽車展上展出小型轎車,但這些車未能滿足美國的安全和尾氣排放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