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中國“西雅圖”崛起的秘密:全産業鏈的魅力
2011-08-17   作者:記者 毛海峰 沈忠浩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由西安航空基地入區企業購置的A320,將在役整機用於維修培訓尚屬國內首例。
    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在短短六年時間內能迅速崛起,除了底氣和機遇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秘密:構建全産業鏈。
  目前,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已成功培育出了一條以民營資本和外資為主導、上下游産業覆蓋細密、擁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航空工業産業鏈,成為業界公認的國內産業鏈最完整、就地配套能力最強、産業聚集度最高的航空産業特色區域。正是依靠這條全産業鏈,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才得以異軍突起。
  不少産業經濟學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通過構建全産業鏈發展的做法,對於我國其他地區發展包括航空工業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具有很大的借鑒性。

  領導規劃不如市場指南

  自我國提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以來,全國各地都&&了各種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規劃,其中不少規劃有一定的科學性,但也有一些規劃只是領導重視、強行推進,實踐起來困難很大。
  比如,近年來,有不少省市提出要大力發展太陽光伏、半導體照明等新興産業,試圖以所謂的超常規思維謀劃,超常規路子發展,從而使其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但在規劃時卻少有市場論證,也不考慮是否有發展這些新興産業的優勢。
  西安國家航空基地的發展則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在2005年成立之初,負責人金乾生就提出,要以“市場導向”來發展産業。他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把西安國家航空基地定位於推動中國民用航空産業發展的引擎,特別是要扶持通用飛機産業的發展。他認為,準確的市場定位,是構建優勢全産業鏈的基礎。
  金乾生為西安國家航空基地做出“推動中國民用航空産業發展引擎”的市場定位,便是建立在對我國航空工業發展趨勢準確判斷的基礎上的。
  從進入本世紀初開始,隨着國內經濟的發展,富豪數量不斷增多,以私人飛機為代表的通用飛機産業作為民機市場的新需求已開始起步。尤其是隨着我國人均GDP在2007年進入2000美元的大關後,國內私人飛機市場需求真正進入啟動期,並有可能出現一個較長的迅速增長期。
  據預測,國內目前至少有30萬人將成為私人飛機潛在的消費者,通用飛機産業正面臨着前有未有的發展機遇。

  構建優勢全産業鏈促進産業“內生性”發展

  在確立了準確的市場定位後,便是要構建優勢的全産業鏈。目前,我國不少地區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雖然市場定位不錯,但是由於存在着産業集群中的中小企業配套率低、上下游産業鏈短的問題,這就極大地限制了當地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使産業發展不具備“內生性”。
  如西安近年來發展起來的電訊、IT、動漫等新興産業由於産業鏈不健全出現了嚴重的後勁不足問題。從事電訊行業的西安海天天線副總經理潘志清對記者説,西安的電訊産業鏈遠沒有形成氣候,像沿海的珠三角、長三角現在都形成了很大的電訊産業區,規模大了以後,企業在當地生存就感覺像龍進了大海一樣,而在西安卻沒有這種感覺。我們的産品是做通訊天線的,但是在裝配、調試時西安就無法提供配套的産業鏈,這就相當於“在本地磨豆腐還要到外地買黃豆一樣”。據陜西省決策諮詢委員會諮詢委員曾昭寧教授介紹,西安工業整體中小企業配套率僅為20%。
  西安國家航空基地從一開始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尤其航空産業是一個高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的産業,要讓企業的老總們在西安國家航空基地投資發展,就必須要使西安國家航空基地具備強大的産業就地配套能力。
  金乾生對記者説:“一個企業脫離了産業鏈,前方必定是死胡同;一個地區脫離了産業鏈,經濟的崛起終將只是個夢想。”西安國家航空基地在成立時就已明晰了“産業鏈構建,集群化發展”的發展理念。近年來,在中航工業一批整機研製企業的龍頭帶動下,眾多中小航空配套企業開始向航空基地聚集,企業數量不斷增加、企業規模逐漸擴大,在航空新材料、零部件加工、專用設備製造等領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小企業集群,為整機研製起到了重要的支撐和推動作用。
  同時,隨着基地的發展,産業已經從過去整機設計、生産向包括面向民航的飛機改裝、維修和保障服務在內的整個航空産業鏈延伸,並由此帶來專業化分工更加明細,上下游企業密切配合、相互促進,極大地提高了産業的技術水平和産品質量。
  産業鏈的牽引,使龍頭項目的帶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區內中小企業向整機生産企業配套,區內中小企業內部相互配套的循環發展態勢逐漸形成。德國浦菲沃(西安)機械製造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是第一家入駐航空基地的德資企業,長期為波音、空客等國際知名航空企業提供配套生産,並融入了陜西航空産業鏈。從金融危機之後,總部已連續兩次在西安航空基地擴大生産規模,利潤從在歐洲時候的5%,短期內提高到了去年的45%。
  浦菲沃選擇了西安航空基地,不僅僅是因為基地高標準的硬體環境和高效優質的服務,更是因為在這裡産業聚集的輻射效應得以充分顯現。諸多航空企業的不斷入區聚集和細化分工,使得基地航空上下游配套産業逐步完善,企業自然是如魚得水。“我們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中,對企業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可以肯定,會有更多的一流企業入駐開發區。”企業負責人馬克如是説。

  地區經濟産業“聚光”才能做強

  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提出後,很多地區在做規劃時往往同時做幾項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計劃。實事上,一個地區人力、物力、財力是有限的,能做好一項戰略性新興産業已十分不容易,幾項戰略性新興産業同時提出發展,往往使得各種資源分散使用,地區經濟存在嚴重的産業“散光”現象。西安國家航空基地為此提出,在形成航空工業優勢産業鏈後,更要進行産業“聚光”,要把所有資源用於發展航空産業,而不涉獵其他的産業。
  西安國家航空基地的産業“聚光”政策的努力,使得國內外航空工業大量有效生産要素向西安航空基地聚集,有力地促進了基地航空産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同時促進了當地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使得西安國家航空基地在六年內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記者日前從西安驅車向東北行約四十分鐘,來到西安國家航空基地看到,這裡雖是一個以航空裝備製造為主導産業的工業開發區,卻看不到黑煙和污水。平整潔凈的人行道邊紅花綠葉相映成趣,設計理念超前的景觀小品錯落有致,有着統一明快顏色的建築與廠房星羅棋佈,湛藍的天空中時不時有一架架飛機掠過,更像是一座清新優雅的花園之城。
  放眼整個園區,這裡正進入了實現跨越發展的黃金時期,一幕紅紅火火的建設場景和發展畫面展現在眼前,讓人不禁精神一振。難以想象,在幾年前這裡甚至沒有一條像樣的道路,有的只是一個個不起眼的小村莊,和一片片種着玉米的農田,而現在,一座現代化航空産業新城正逐漸成形。
  西安國家航空基地主任何亮自信地告訴記者,西安國家航空基地現已成功地走出了一條資源優勢——産業優勢——競爭優勢——經濟優勢的特色發展之路。隨着基地航空産業鏈日益強大,西安國家航空基地在國內航空界“領頭羊”的角色將更加顯現。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股市:高鐵"傷",航空"飛" 2011-07-28
航空股借勢領漲 滬指收復2700 2011-07-27
民生證券:航空股或“飛越”短期弱市 2011-07-27
美聯邦航空局4000員工因撥款不到位“放大假” 2011-07-24
捷星航空飛進北京 2011-07-22
 
頻道精選:
[財智]肯德基曝炸雞油4天一換 陷食品安全N重門[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