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基地全景。 |
|
西雅圖,是位於美國西部的一座舉世聞名的航空城。
六年前,西安閻良的一片片玉米地中,一座中國航空新城拔地而起。成立於2005年的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産業基地(簡稱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迅速培育出國內聚集度最高的航空産業,成為了國內外航空界所矚目的中國“西雅圖”。
國家級航空基地的“老大”
我國的飛機産業始於上世紀50年代,其間發展一波三折,進入本世紀後,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包括民機、軍機在內的飛機工業又出現了一次快速發展的機會。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作為我國第一個設立的國家級航空基地,抓住機遇迅速崛起,被業內稱為中國“西雅圖”。
2005年3月24日,在中央的支持下,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正式奠基啟動。當時,這是我國惟一的集航空技術研發、航空人才培養、航空裝備生産及整機製造、零部件加工、航空服務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技術産業基地。此後雖然國家陸續成立了多家國家級航空基地,但是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始終被業內稱為中國國家級航空基地的“老大”。
時任陜西省省長的陳德銘説,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將在今後建設中體現三個特點:第一是做與航空相關的産業,第二是體現出高科技性,第三是建設成為一個完整的産業鏈基地。他希望,把該基地能打造成中國的“西雅圖”,與世界航空業對接。
根據規劃,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總面積為10平方公里。2003年至2006年,投資20億元左右,把園區建設成為基礎設施一流、生態環境優美、適宜人居住的專業化園區。2007年至2010年,發展上百家航空企業壯大産業鏈,最終形成多元化、開放型、多功能的服務體系。
“老大”的底氣
作為國家級航空基地的“老大”,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有着其他地區無可比擬的優勢。我國航空界雖然對如何發展飛機産業一直存在爭議,但是從來沒有一個人能輕視陜西的航空力量,因為每個航空人都知道,沒有陜西航空界力量的參與,中國的大飛機夢是無法實現的。而新成立的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又集中了陜西航空力量的精華。
據統計,陜西的航空産業資産約佔到全國航空産業總資産的1/4,産值佔全行業的近1/3。職工佔全國航空産業職工總數1/4強,其中兩院院士11人,外籍院士5人。
陜西,尤其西安閻良在飛機的研發和製造方面具備了全國領先的力量。位於西安閻良的中航一集團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是我國實力最強的大中型軍民機設計研究院,設有飛機總體、氣動、強度、結構、機械系統、航電系統、電氣系統、綜合保障、計算機技術、測試計量、情報資料等設計研究室,先後成功地完成了轟六、預警機、運七系列、“中國飛豹”等10多種軍民用飛機的改進改型、自行設計等任務。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西飛),是全國最大的大中型軍民機製造企業,先後試製、改進改型了轟六、運七、運八、中國飛豹、空中加油機等近30多種型號的飛機,目前我國正在研製的最新的支線飛機ARJ21的很多重大部件就是由西飛研製的。
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黨工委書記金乾生對記者説,做飛機首要的是要有強大的研製力量,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西飛的研製力量是我國發展大飛機必不可少的,沒有這些強大的研製力量,中國生産大飛機會是一句空話。而這些研製力量,正是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發展最大的底氣。
抓住機遇迅速崛起
與此同時,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還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在民機方面,我國自主品牌民用飛機從2005年開始加速發展。大型客機開始全國論證,之後便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商飛,進行了C919大型客機的研製。國産新舟系列支線飛機和新型渦扇噴氣支線飛機ARJ21也順利推進。在軍機方面,大型軍用運輸軍機開始研發。在這些新研發的飛機中,新舟系列支線飛機和大型軍用運輸軍機都在西安閻良進行,大型客機和ARJ21飛整機廠雖然在上海,但是其一部分大部分件和飛機的試飛、測試等也都在西安閻良進行。
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決定抓住中國飛機産業加快發展的這個難得的歷史機遇,計劃依託西飛集團公司、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聯合陜西飛機製造公司、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等企業和有關科研單位,將産業發展重點集中在整機製造領域、零部件加工製造領域和航空服務領域三大領域。
在短短的六年時間內,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便迅速崛起,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速始終保持在30%以上。截至今年6月底,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入駐的航空企業已超過300家,成為全國航空産業聚集度最高的地區。
金乾生説:“雖然發展得很快,但是西安閻良國家航空基地現在還是一個只有6歲的小孩。隨着國家飛機産業的快速發展,今後這個小孩將會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最終一定會成長為舉世矚目的國際化航空新城,成為中國的‘西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