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在美國紐約州被訴訟後,夏普、三星、LG、奇美等全球面板巨頭再度被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指責存在操縱價格等違法行為,未來很可能面臨相關制裁,此舉也被有關媒體解讀為韓國政府借機打壓日本以及中國台灣地區面板業的保護主義行動。在全球面板業掀起區域貿易戰之時,中國面板業卻悄然加快發展步伐。隨着京東方、華星光電的8.5代面板生産線相繼投産,特別是與之配套的液晶面板産業鏈正加速形成,中國將成為全球面板業最重要的一股力量。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由於全球液晶面板需求持續走低,加之國內多條高世代面板生産線或開建或投産,全球液晶面板業很可能面臨着産能過剩的危機。更何況,隨着全球電子産品智能化趨勢日益明顯,面板資源在全球産業體系中的話語權正不斷降低,取而代之的是芯片、操作系統以及應用軟體、內容等。從這個意義上講,在全球面板産能過剩預期不斷增強和全球産業話語體系變革的雙重影響下,液晶面板行業或將爆發激烈的價格戰。 隨着全球彩電業進入平板時代,全球液晶面板需求也迅速膨脹,全球産業界迅速形成了日本、韓國以及中國台灣地區三足鼎立的格局。由於在缺乏核心技術以及産業鏈建設不配套等原因,中國彩電業自進入平板時代後就陷入了面板資源手受制於人的尷尬境地,這也造成了中國彩電業缺乏強有力的全球競爭力,只能處於全球産業價值鏈的末端。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不斷衰退,但在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內需刺激政策影響下,中國市場成為全球最具市場活力的消費電子市場,這加速了日韓面板企業向中國轉移面板生産線的步伐。同時,長虹、京東方等國內企業自主建設面板生産線的舉動使原有的處於全球面板相對壟斷地位的企業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的壓力,而此時受美元流動性過剩影響,全球匯市也處於不斷波動狀態,部分地區貨幣的持續升值使其電子産品出口遭受重大打擊,向中國大陸轉移生産線成為緩解這些企業運營壓力的有效途徑。 於是,在京東方、中電熊貓、TCL—華星光電以及長虹等國內企業的面板生産線相繼建設或投産之際,三星、LG、友達等全球面板巨頭紛紛將高世代面板生産線向中國大陸轉移,一時間中國大陸掀起一股高世代面板生産線建設熱。與此同時,國內面板生産配套進程也不斷加快,包括液晶玻璃、化學品、偏光片、背光源等基礎原材料在內的全球供應商也加速了在中國大陸的戰略布局速度。 而與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生産線建設熱幾乎同步的是,全球液晶面板價格陷入了連續下行空間。資料顯示,從去年第二季度開始,全球液晶面板價格進入新一輪下降周期,到今年8月已經連續14個月出現下滑。從這個意義上講,全球液晶面板業的價格戰已經觸發。全球液晶面板産能過剩的擔憂以及新型平板顯示技術的日趨成熟固然加速了液晶面板價格的不斷下行,但真正使全球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低迷的原因還是不同液晶面板産業板塊間的博弈以及面板資源在全球産業價值鏈中地位的削弱。 一方面,隨着中國自主建設的高世代面板生産線相繼投入建設或投産,日韓以及台灣地區企圖利用面板資源鉗制中國彩電業發展節奏的計劃面臨落空危機,特別是在中國人口紅利帶來的巨大市場容量刺激下,向中國轉移面板生産線同時降低全球液晶面板價格成為鉗制中國大陸自主面板生産線發展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隨着三屏合一趨勢不斷明顯,面板在全球産業價值鏈中的話語權不斷削弱,芯片、操作系統成為未來産業發展的主導要素,這也加速了面板價格的持續下降。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産業競爭必將是一場企業綜合實力間全方位比拼,如果我們想從其中任何一個單一角度出發,去獲得世界競爭的話語權已經完全不可能了,單純掌握面板資源已經無法成為未來全球産業競爭中獲得話語權的有效籌碼。因此,中國彩電企業要獲得全球話語權,就必須從兩個維度進行突破,一是立足當前高世代面板生産線的同時,加快下一代新型顯示方式的研發,二是強化芯片、操作系統以及軟體等方面的研發力度,構建布局均衡的綜合發展體系。只有這樣,中國企業才能走出價格戰的泥潭,真正實現持續健康發展,達成打造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面板及彩電業的戰略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