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信證券資管縮水48億 3産品逼近清盤底線
2011-08-08   作者:丁青雲  來源:理財周報
 
【字號

    贖回還是不贖回,這是一個問題。這是券商集合理財産品持有人今年最糾結的問題。
  今年以來,A股市場一直不給力,正在起步的券商資管並沒有出現之前券商們所預期的“爆發式增長”。目前,券商資管規模為1371億,僅比年初增長了244億,但平均每只産品規模卻出現縮水。今年初,152隻券商集合理財産品平均規模為7.4億。而截至8月4日,206隻産品平均規模縮水至6.65億。
  這讓券商們壓力倍增。典型者國信證券,今年以來旗下的9隻集合理財産品正遭遇2010年以來最大的贖回潮。

  國信3産品瀕臨清盤,老將胡慧珍落寞

  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券商集合理財産品規模逼近1億的清盤底線。
  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6月30日,共有18隻券商集合理財産品規模小於1.2億。根據《證券公司集合資産管理業務實施細則(試行)》的相關規定,“連續20個交易日計劃資産凈值低於1億元,集合計劃應當終止”。
  其中,産品瀕臨清盤數量最多的是國信證券和長江證券,分別有3隻産品規模在1.2億以下。
  截至6月30日,國信證券旗下混合型産品“國信金理財限額特定1號”凈資産規模僅1.055億,債券型産品“國信金理財收益增強”凈資産規模僅1.11億,混合型産品“國信金理財泰然1號”凈資産規模僅1.15億。而按截至8月4日單位資産凈值估算,這三隻産品凈資産規模仍然在1.15億以下徘徊。
  其中,規模縮水最嚴重的是“國信金理財收益增強”。2010年1月,該産品成立時規模為4.52億,目前縮水至1.11億,短短一年半即面臨清盤威脅。
  這與今年3月,國信證券發行今年內第一隻新産品“國信金理財內需升級”的風光相去甚遠。當時,該産品順利募集到了16億,産品規模在今年53隻新産品中排名第五,目前該産品資産凈值縮至15.2億。
  這與國信資管産品今年以來的業績表現有着莫大關係。截至8月3日,國信證券旗下9隻集合理財産品今年以來收益全部為負。其中,浮虧最多的正是“國信金理財限額特定1號”,今年以來浮虧9.62%。
  “國信資管很多産品都是在2010年上半年發行的,當時行情不好,而且本身成立規模就不大,很容易觸到1億的底線。”深圳一位券商資管人士認為,首發規模偏小、1億清盤底線太高是券商資管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對此,國信證券資産管理部回應,“短期市場波動帶來的凈值下行,並未改變支撐長期優異業績的基礎。”
  同時,該回應中還&&,“今年以來,我部放緩産品發行計劃。”
  值得注意的是,這國信證券3隻瀕臨清盤的産品均與國信證券資産管理部總經理助理胡慧珍有關。胡慧珍目前是“國信金理財收益增強”投資主辦,並曾任“國信金理財限額特定1號”和“國信金理財泰然1號”投資主辦。
  公開資料顯示,胡慧珍學歷為北京大學經濟學學士,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金融學碩士,曾任職於深發展、銀華基金公司,2007年9月進入國信證券資産管理總部。
  “券商一般都不會讓清盤這種事情發生。我們一般會找大客戶,找銀行,找營業部幫忙。常用的方法是,今天找一個關係戶把資産凈值拉上去,隔幾天,再換一個,直到行情好轉。”深圳一位券商資管部人士透露。
  “國信資管2010年以來,就做得非常一般,和之前相比差距比較大。”深圳一位券商資管投資人士透露,“以前招商銀行經常推廣國信資管産品,現在都不理他們了。”

  10.15億份贖回潮的背後

  市場不景氣、業績不給力,持有人只好用腳投票。2011年,國信證券正承受着巨大的贖回壓力。
  國信證券9隻集合理財産品成立時規模總和為99億,但目前9隻産品凈資産規模縮水到51億,縮水近50%。剔除考慮兩隻在2006、2007年牛市時成立、後被大量贖回的産品,國信證券2010年成立的産品今年遭遇了大規模縮水。最典型的是,2010年1月成立的“國信金理財多策略”,成立時規模是22.6億,目前已經縮水到9.4億,減少了13.2億。
  據Wind資訊顯示,今年以來,國信證券9隻集合理財産品開放了兩次,在開放期間遭遇了繼2008年以來最大規模的贖回潮。
  今年以來,國信資管産品總贖回份額為111384萬份,但總申購份額僅9924萬份,凈贖回份額為101460萬份,贖回份額規模之大,相當於“蒸發”了國信證券當前2隻中等規模的集合理財産品。
  對國信證券而言,遭遇的最大贖回潮沒有發生在2008年的大熊市,而是從2010年開始。2010年,國信資管遭遇500762萬份凈贖回,而在2008年大熊市,國信資管才發生了165908萬份凈贖回。
  “這和國信資管總經理蔣國雲帶着核心團隊出走有很大關係,影響了持有人的信心。”一位接近國信資管的機構人士透露。
  此外,這與券商理財産品行業現狀不無關係。“每只産品剛成立的時候,我們會找一些關係比較好的資金客戶幫忙,盡量做大産品首發規模。産品成立時,對客戶經理的激勵比較高,客戶經理就會不斷讓客戶贖回老産品,再買新産品。”前述券商資管部人士透露,“産品很快縮水,在市場上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國信資管的尷尬也折射出整個券商資管行業的困境。
  隨着券商資管産品審批放鬆、進入門檻放低,越來越多的券商開始進入這個領域。但無奈的是,券商們坐上了“動車”,速度實在太快了。
  “券商資管施行多通道審批,接下來審批制改為備案制,一下子放這麼多産品進來。以前只有創新類券商才有資格做資管業務,現在門檻放低了,很多券商沒有資管團隊,就這樣急吼吼上馬了,市場又不景氣,發這麼多産品,每只産品的規模自然大不起來”,上述資管人士抱怨,“大家都太急了,一窩蜂上,産品太多了。國信也是步子太快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安居寶借國信證券超募6億 業績半年兩跳水 2011-07-08
中航信息IPO游走監管紅線 國信證券撈過億 2011-07-04
國信證券保薦股破發數量居首 被指最不靠譜券商 2011-06-13
國信證券:下半年A股機會預計在七八月份 2011-06-10
國信證券再現PE腐敗苗頭 三券商頻繁入股 2011-05-30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