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巨大的庫存壓力下,中小房企或將成為北京樓市降價的先行者。 鏈家地産市場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7月北京新建商品房
(不含保障房)成交量為8232套,環比上漲16.5%,創半年來新高。然而,截至7月31日,全市新房庫存量已連續68天處於10萬套以上,其中大部分庫存為中小房企所有。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市場降價預期或將被逐漸推進。
以2011年中國房地産上市公司綜合實力榜為依據,將100名之後的房企定義為中小房企。據鏈家地産市場研究部統計,截至目前,北京新建商品房庫存量為106900套。其中大型房企所佔庫存比重約為35%,中小房企佔65%,承載庫存量為6.9萬套,市值大概超過3000億元。 同時,根據2011年入市項目成交情況,中小房企和大型房企的簽約率分別為28.5%和55.5%。截至7月31日,成交率低於30%的項目數為41個。其中中小房企佔24個,近期同一區域內,中小房企簽約率明顯相對較低。 據悉,截至目前,中小房企積壓庫存量約為6.9萬套,今年前7個月新房月平均成交約7500套,中小房企佔1/3。以每月可成交約2500套計算,在不增加新入市項目的情況下,中小房企需要28個月才能完成現有庫存的銷售,而大房企消化庫存只需8個月時間。 對此,鏈家地産首席分析師張月認為,目前,大部分庫存壓力向中小房企傾斜,隨着新項目入市和滯銷情況的增多,銷售壓力還將持續增大。3000億元庫存市值積壓套牢企業流動資金,未來“降價放量”以增加資金回流將成為必然。此外,2011年新入市的95個項目中,中小房企佔39個,供應量只有大型房企的30%,但總庫存積壓是大房企的一倍左右。在庫存積壓和大房企的銷售雙向衝擊下,中小房企推盤力度將相應減弱。預計下半年項目入市量減少,“降價釋壓”成為主要現象,三季度後,中小房企項目或將率先出現實質性降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