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社會用電增速始終保持在10%以上,累計同比增長12.2%。其中,建材、冶金、化工、有色四大高耗能行業合計用電量748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2%,拉動全社會用電增長3.8個百分點。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高耗能産業用電量的高增長顯示,要實現調結構、産業升級的目標,能源資源價改勢在必行,可以用“小步快走”的方式逐步到位。
從用電量上來看,中西部省份對高耗能行業表現出了較高的熱情。1至6月,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增長較快的省份依次是新疆(48
.2%)、雲南(26%)、江西(20.3%)、福建(19.5%)、內蒙(16.8%)、重慶(16.7%)和青海(15.8%)。
華東電網一位高層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時&&,這幾年國家希望通過産業結構調整等政策,把相對傳統的、技術含量不高但能耗高的産業,轉移到中西部地區。這些地區用電量本身基數不大,裝機比較富裕,煤炭資源也在當地,將部分高載能産業從沿海轉移到中西部對引導産業布局有好處。
不少專家在接受採訪時直指目前進展遲滯的能源資源價改是高耗能産業在多地熱度不減的原因。
華北電力大學校長助理張粒子教授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高耗能産業復蘇是造成用電量增速加快和近期電荒的重要原因。“電價形成機制進展遲滯,煤電聯動執行艱難,是不少高耗能産業發展的動力。”
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從最近十年來看,中國的經濟增長大約以10%的速度增長,能源消耗大約以9%的速度增長,在金融危機過後,用電量增速均在12%以上,不少地方對高耗能産業投資過熱,與國家提倡調結構産業升級的政策相悖。
“最關鍵的就是要盡快推進能源資源價改,現在的電價未能反映正常供需,如果能夠通過一系列政策協調‘小步快走’逐步提高電價水平,就能提高高耗能産業的生産成本,實現産業升級。”蔡志洲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