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7月28日文章】題:五問美聯儲和財政部(作者吉蓮 泰特)
本週,美國電台和電視台發出了不和諧的喧鬧聲。隨着提高債務上限最後期限的臨近,幾乎每一位稱職的評論員和政治家都對隨後可能發生或應該發生的情況發表自己的看法。
然而,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外是強大的美聯儲和財政部。最近幾週,兩個機構的高級官員們籠統地警告人們注意不能提高債務上限的風險。他們還試圖讓投資者放心,這種風險不大。
但是,這兩個機構尚未做的事情是向金融界明確解釋,如果在8月2日之前達不成債務上限協議或美國國債被降級,它們將採取什麼行動。雖然這種緘默可以理解(畢竟任何人都不想承認這種情況可能發生),但是它加劇了人們的焦慮感。最強大的華爾街公司之一的老總本週承認:“它們一言不發,甚至在私下都是如此。”他和別人一樣感到“蒙在鼓裏”。
銀行家和投資者究竟想在今後幾天裏知道什麼情況呢?最明顯的問題是,如果達不成債務上限協議,在8月2日美國財政部據説需要減少一些支付之後,哪些支付會優先辦理呢?這個問題使銀行家、政治家和選民都感到不安。但是,除此之外,市場還面臨一些更具技術性的問題,其中包括:
●如果美國債務降級或者發生技術性違約,美國政府會採取什麼措施支持美國的貨幣市場基金?這些基金目前持有大量美國國債,如果國債價值下跌或者出現技術性違約,這可能削弱這些基金的資産凈值。這繼而可能像2008年發生的情況那樣引發對這些基金的擠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基金不同於銀行存款,得不到保護。但是由於這種情況可能産生系統性的影響,現在不能肯定政府是否會採取行動。
●如果部分市場發生凍結,美國當局會干預市場並充當大家最後求助的經紀人或金融家嗎?目前,美國國債在任何降級之後看來都不大可能失去流動性;畢竟這是最根深蒂固的債券市場。不過,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債務的降級可能迫使一些資産管理公司拋售風險較大的債券,例如3B級債券,以便在他們的投資組合中保持平均評級基準。這可能造成瓶頸。還有一種風險是,所謂的回購市場可能凍結。這幾乎肯定會促使政府介入。
●如果一些銀行的資産負債表膨脹,監管機構會對資本標準採取什麼措施?最近幾週,已經有跡象表明資金在逃往歐洲和美國的據稱“安全的”銀行。如果這種趨勢加快,就可能破壞一些銀行為清理自己的資産負債表所做的嘗試。銀行家們猜測,監管機構會寬宏大量;但是,這種局面也不明朗。
●如果美國債務的“無風險”地位下降,監管機構和風險管理者會採取何種對策?美國國債目前為零風險,為銀行資本充裕目的加權。銀行監督機構不大可能改變這種局面。然而,一些銀行正在審查抵押擔保政策。
●如果發生技術性違約,國債利息、應計利息和本金的支付將實行什麼規定?在正常的日子,資産管理機構和保管銀行向投資者進行大量的支付,這些支付與國債市場挂鉤。但是許多機構不能肯定的是,如果發生技術性違約,它們應採取什麼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