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理財産品未來或受衝擊
銀行有權提前終止 客戶無權提前贖回
2011-07-22   作者:記者 張莫/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新華社發
    近來,一些月末發行的、短期限的、高收益的理財産品被銀行單方面提前終止。對此,專家分析認為,目前被提前終止的産品數量有限,多為信託類産品或投資方向涉及信託貸款類産品,而銀行提前終止産品或由“産品投資運作屬性”所致,不過也不排除和銀行在月末為衝“存貸比”時點而利用理財産品“高息攬存”有關。若未來監管部門加強對理財市場的整頓,這類高收益理財或將受衝擊。

  提前終止産品多為信貸類

  近期,部分銀行開始單方面提前終止理財産品。據國內媒體援引一位投資者的話稱,其日前接到某銀行工作人員的電話稱,於6月底購買的一款信託類理財産品被銀行單方面提前終止。該款産品的存續期在1個月左右,投資收益以50萬元為界限,投資金額50萬元以下的年化收益率為6.2%,50萬元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在6.5%。
  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瑞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一般理財産品在發生對收益産生重大變化的事件時會提前終止,如企業提前還貸、産品凈值收益上漲到一定高度或跌破止損線等等。目前,提前終止的産品並不多,一般為信貸類産品。
  銀率網理財産品分析師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也&&,理財産品提前終止主要原因為政策調整,貸款企業提前還款,理財産品挂鉤標的表現異常,理財産品表現觸發提前終止條件。目前來看,提前終止的産品主要為信託類産品或投資方向涉及信託貸款類産品及結構性産品,提前終止的産品並不是很多。
  記者注意到,對此,有媒體援引銀行內部人士的話稱,這種“提前終止”的出現可能和最近監管機構嚴查銀行理財有關。目前監管機構已經明確要求銀行對理財産品中的違規現象進行新一輪自查。提前終止一些超高收益理財産品,既對監管機構“存貸比”要求有了交代,也讓銀行用較少的資金去填補窟窿,這對銀行來説自然是最優選擇。

  産品投資運作屬性致使客戶無法隨時贖回

  “現在多數産品是銀行有權提前終止,客戶無權提前贖回,可能由於投資運作的屬性導致的,如,信貸發放無法使客戶能夠隨時贖回。”方瑞&&。
  銀率網理財産品分析師&&,理財産品的運作模式會對理財資金的投資期限有要求,而銀行作為理財産品的主要管理者,可以遵循理財産品合同規定對理財資金做調整。
  “如信託類産品,該類産品的募集資金在産品成立後已經劃入貸款方,貸款方在運用這筆資金的過程中不可能隨時把資金撤出。又比如一些結構性産品(産品結構為投資於零息債券+期權),如果投資者在存續期內贖回,産品不能保本或部分保本,投資者可能會承擔更大的損失。”銀率網理財産品分析師補充道。

  “被終止”或致投資者面臨再投資風險

  方瑞指出,高收益率産品是由市場資金利率所支撐的,一旦貨幣市場利率有所回落,目前短期産品的收益率也將隨之下降。
  此前有報道稱,銀監會近日在內部會議上擬叫停融資類資産進入銀行理財資産池,也就是説將信託貸款清除出銀行的資産池,今後銀行理財産品只能投向債券、貨幣市場工具,或者是目前尚未明確的信託受益權。融資類資産包括委託貸款、信託貸款等,正是理財産品中收益較高的資産配置。如此消息屬實,將會對理財産品收益産生巨大衝擊。
  業內專家&&,一般情況下,産品的期限、流動性以及産品的風險度是決定理財産品收益率的主要因素。通常,産品的投資期限越長,收益率越高,同時流動性相對較差的、風險系數高的産品收益率也會相應提高。因此,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産品時要把握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分析未來的資金需求以及個人風險承受度的前提下來進行篩選,所選擇的産品既要有穩定的收益,又要保持一定的流動性,兩者一定要兼顧。
  銀率網理財産品分析師稱,高收益理財産品必然會存在高風險,其風險主要體現在産品到期後本金是否能保證及是否能夠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的不確定性上。除此之外,如果産品提前終止,投資者也會面臨再投資的風險。
  “目前通貨膨脹高企,高收益理財産品會吸引很多投資者的關注,但理財産品並非儲蓄或者國債,所以投資者需要考慮到風險性,結合自身的投資期限以及風險承受能力,選擇相匹配的産品。”銀率網理財産品分析師指出。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投資銀行理財需警惕兩類産品風險 2011-07-21
銀行理財惡性競爭叫停 預期收益將回歸 2011-07-21
理財業務多宗罪 銀監會發出警示 2011-07-21
加息進尾聲 後加息時代如何理財跑贏CPI 2011-07-20
上半年16款理財品不達標 華夏三款零收益 2011-07-20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