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宏觀調控的難與易
2011-07-21   作者:陳曉彬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上半年的各項宏觀經濟數據發布後,學界、財經媒體觀點紛呈,對未來中國經濟走勢、宏觀調控政策取向都有不同看法。權威媒體認為,“這些爭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複雜形勢。”筆者認為,目前中國所面臨的經濟形勢確實十分複雜,但並不是整體經濟運行出了大問題,而是進入轉型期後,深層次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凸顯,令一般意義上的宏觀調控處於“兩難”,甚至“多難”的境遇,只有積極推進改革才能使難者亦易矣。
  宏觀經濟的概念是凱恩斯提出來的。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國家政府普遍根據凱恩斯的理論對宏觀經濟,即經濟總量的運行進行干預。上世紀70年代後,由於凱恩斯的理論不能有效應對“滯脹”問題,貨幣學派由此得勢。儘管貨幣學派反對政府干預經濟,但信奉這一學派理論的西方國家政府並沒有停止對宏觀經濟的干預,只是更多地採用了貨幣政策手段,或是將宏觀調節任務更多地交付給相對獨立的貨幣當局。這種宏觀干預,對戰後西方國家緩解經濟波動的衝擊,適應新的産業、革命帶來的生産力大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因此認為,只要找到正確的宏觀管理理論和政策手段,就能令市場經濟體制順利運行,恐怕就失之偏頗了。
  從理論上説,戰後西方經濟學界最有影響的派別中,除凱恩斯學派、貨幣學派外,還有新制度學派(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這個學派認為,把經濟學分為宏觀和微觀兩部分是一種不幸,凱恩斯主義的政策並不能解決西方經濟的病症,一些市場上供求失衡現象,往往是制度造成的。他們主張從制度和結構上改造社會。新制度學派代表人物加爾佈雷思,不僅是著述頗豐的經濟學家,當過美國經濟學會會長,還出任過政府官員,並且是肯尼迪家族的密友,因此對美國政府的政策曾發揮重要影響。
  從實踐中看,戰後西方各國在市場經濟的大框架內,不斷地調整體制和結構,以適應生産力的新發展。德國、日本作為戰敗國,其經濟體制被美國佔領當局動過大手術。美國人自己也是在不斷地反復、爭論中,調整了經濟體制和結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壟斷勢力,保護了中小企業,增進中低階層的社會福利和消費能力,形成了一個以中産階層為主體的社會。沒有這些制度、結構方面的調整,很難想象西方經濟現在是何狀況。
  按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日前的説法,當前中國整體經濟的運行狀況,“仍具平穩特徵,既沒有過熱,也沒有出現大幅度下行,目前最突出的問題仍是通脹。”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目前的通脹仍在可控制範圍,下半年可望逐步下降。環望世界各主要市場體制下的經濟體,這樣的形勢實屬難能可貴,何勞宏觀調控者為難?要説經濟形勢複雜,讓調控者感到難以下手,正是因為遇到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以豬肉價格為例,30年來,中國豬肉價格出現過六次大的周期性波動,多是與産供銷體制方面的缺陷有關,與宏觀經濟政策的關係不大。
  説到今年的經濟形勢,人們往往強調“十二五”開局之年,如何如何重要。“十二五”規劃確實提出了一些有關經濟總量的數字指標,但和計劃經濟時代不同,這些指標只對指導經濟工作有參考價值。規劃中提出的有關如何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有些雖沒具體的量化指標,但從開局之年就不能有絲毫懈怠。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博客]宏觀調控何妨多些淡定 2011-07-06
溫家寶:穩定物價仍是宏觀調控首要任務 2011-07-06
宏觀調控何妨多些淡定 2011-07-06
搞好宏觀調控須加強預期引導 2011-06-14
宏觀調控加強 商品高位回調 2011-02-23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