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投資者人均虧損過半 被指存制度漏洞
2011-07-17   作者:熊毅  來源:華夏時報
 
【字號

    日前,有投資者據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中金所”)有關人士在一次論壇上公布出的數字得出結論:期指投資者人均虧損已經超過50%。
  “從期貨歷史數據來看,大部分人的虧損也是一個正常現象。”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特聘教授、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吳國俊教授説,這一市場的特徵就是快速、高頻交易,同時對衝風險。

  虧損源於手續費“太黑”

  上海的一位投資者認為,虧損已經超過50%的説法並非空穴來風,按照中金所提供的數據:截至今年6月中旬,中金所開戶7.1萬戶,資金170億,每日有1.4萬人參與交易,保證金佔用100億。按照這個數據,全天活躍的交易者只有二成,另外八成處於休眠狀態。而這1.4萬較活躍的投資者人均資金超過70萬元。那另外不太活躍的5.7萬人,合計資金就只有70億元——人均只有12.3萬元。
  他認為,如果全市場平均的話,這7.1萬人的平均保證金餘額也不過24萬元。相對初期的50萬元保證金,減少率超過50%。因此,簡單判斷期指投資者平均虧損50%,也沒有什麼不妥。
  “根據保證金和開戶數來這麼簡單地加減乘除,是有邏輯錯誤的。”一位接近中金所的期貨業人士稱,中金所要求開戶資金為50萬不假,但在開戶之後不是一定會用資金單做股指期貨,同樣可以做其它金屬或者期貨産品。
  這位上海投資者將虧損的原因歸咎於高昂的手續費。
  他計算認為,如果滬深300)指數目前是3100點,實際價值93萬元,接近100萬元。每交易一次,交易所要收取萬分之0.5的手續費。這意味着,一筆價值100萬的合約,雙方成交之後再同時平倉,合計要支付給交易所200元,另外還要給期貨公司差不多100元。這就是300元。對於兩個資金合計100萬的人來説,意味着如果他們沒有任何盈虧,僅僅做2000手交易,就損失了60萬,然後他們基本就不能再有交易了(目前每手合約基本需要20萬元保證金)。可對從事期指投機的人來説,一天做幾十手交易是司空見慣的!
  他對比香港恒指交易認為,恒生指數期貨相當於十萬分之1.15。而中金所是十萬分之10,相當於香港標準的9倍。即便如此,香港的徵費標準仍顯得過貴了。目前,香港恒指期貨標準合約每日成交不到10萬張,交易所收取的費用不過百萬元而已。而中金所每日成交22萬張闔約,成交金額近300億元,按照雙邊600億計算,中金所每日收取的費用超過3000萬(每年250個交易日,就是75億元),是香港的30倍以上。
  由此他認為期指市場就是一個巨大的黑洞。
  但期貨界人士認為股指期貨手續費在國內市場而言,不算最高,只能算中等偏高。比如一些金屬期貨品種手續費用就比股指期貨手續費高昂。他&&,産品的交易制度設計是為大型機構做套保設計,而非完全的投機性交易,不鼓勵短期高頻交易,所以手續費不低。提高交易費用跟加印花稅一樣,效果很好,某些品種的成交量明顯下來了,比如銅。”

  合約設計有制度漏洞

  “中金所的期貨合約是畸形的。”上述上海投資者認為,這個産品杜絕了有效套利者的存在。理由就是,股票是T+1交易的,期指是T+0交易的,二者根本就沒有辦法實現當日全對衝。“更重要的是,到目前為止,兩市甚至沒有一個完整的滬深300指數基金可以對衝,也正因為如此,機構基本不玩,只靠投機者在裏面。”他&&。
  “在現貨市場,沒有對衝産品設計不能説是股指合約設計就有問題。”吳國俊教授説,按照國外經驗,標普100和標普500指數合約當初在現貨市場也沒有對衝産品,在其運行將近30年之後,才在現貨市場設計對衝産品。但不能説這個産品合約設計有問題。如果按照合約設計的套保初衷,如果大資金需要現貨市場的對衝産品,完全可以自己做一個組合,在滬深300指標股中,挑選出適合自己組合的産品,進行風險對衝。
  實際上,對於限制投機性高頻交易的交易次數和持倉張數,中金所一直在做。接近中金所的人士稱,滬深300股指期貨交易實行持倉限額制度,進行投機交易的客戶號對某一合約的持倉限額為100手,目的是防止實施操縱行為。同時股指期貨市場也實行大戶持倉報告、盤中實時監控、異常交易監控、跨市場監管等強勢監管措施。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就坦言自己喜歡高頻交易。“運用高頻交易可以在市場獲利,這種成功非常容易複製。我從來不覺得是做投機,高頻交易掙來的錢比做長線股票掙來的錢要骯髒。在監管層看來,高頻交易客戶是不可取的,人人都應該在期貨市場進行風險規避和價格發現。期貨市場沒有了投機,還是期貨麼?”
  對於限制高頻交易的措施,他不以為然。“限制撤單次數,這有點道理,因為高頻交易的特點是對盤價要求瞬時成交,不成馬上就要撤了再追;限制自成交這個也有點道理。畢竟同價位自己雙開或者雙平,有點操縱市場的意思。這些措施,都是針對高頻交易客戶的。”
  “風險偏好不同,投機沒啥不好。投機者至少為這個市場貢獻了以下最大的一點:為所有的交易參與者提供對手盤!這是投機者的最大貢獻,你想要消滅投機者,這個市場就可以關門了。”
  “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的人群偏好投機性操作和高頻交易,這也是交易所為啥有大量手續費收入的原因。”一位期貨公司老總説,“監管層視高頻交易為洪水猛獸,從來都是用圍堵措施,而不是疏導監管,自然在制度的方向性上就有缺陷。自然是大量參與人群更喜好投機而不是套保。而實際上,沒有大型主流機構和資金參與的市場,如何做套保?”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證監會:信託和QFII參與股指期貨在做入市準備 2011-07-07
等待築底完成 關注股指期貨 2011-06-24
股指期貨進入震蕩尋底過程 2011-06-17
適時推出中小盤股指期貨以防風險 2011-06-07
QFII參與股指期貨正在有序推進 2011-05-22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