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二五”開局之年,老工業基地吉林省正在以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素質提升為抓手,全力推進支柱優勢産業躍升計劃,以科技引領夯實吉林省汽車、石化及農産品加工“三足鼎立”格局,力爭進一步擴大産業規模,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工藝裝備水平,優化産品結構,延伸産業鏈條,加強産業關聯,向高端、精品、集群配套、精深加工方向發展。
“我們將以科技引領再造支柱産業的新優勢。”吉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周永澤説,計劃到“十二五”末,實現工業總量“雙翻番”,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達到2.6萬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7300億元以上,年均分別增長超過15%和14%,實現老格局的新跨越。
汽車:依靠自主創新打造“世界級”産業基地
“到2015年,把吉林省汽車産業建設成國內整車規模最大、研發實力最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汽車産業基地、國家級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和新能源汽車研發産業基地。”周永澤説,近年來吉林省汽車産業在一汽集團帶動下,整車生産能力大幅提高,汽車零部件企業同步發展,形成了集汽車研發、整車製造、零部件配套、專用車生産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汽車産業體系,自主品牌優勢明顯。
據了解,2010年省內汽車産量達到16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車達到65萬輛,汽車零部件配套産品3500多種,為一汽配套率38%,混合動力客車實現批量生産,B70、B50等多款插電式混合動力及純電動汽車進入試製階段,研發水平國內領先,汽車産業完成産值3966億元,實現增加值1091億元。
更令吉林汽車人感到驕傲的,是自主研發能力的提升。以一汽集團為依託,吉林省新能源汽車研發、汽車電子等領域,近年來取得長足發展。今年1月14日,一汽集團“J6重型車及重型柴油機自主研發與技術創新”獲得了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預計今年7月份,一條包括奔騰等車型在內的新能源汽車生産線將在一汽集團正式投産。
如今,吉林省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具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由2005年的17家增加到40家。其中,作為國家級技術中心的一汽集團技術中心已形成中、重、輕、微、轎、客、軍等商用車、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的自主研發能力,在國內高端重型商用車底盤、發動機、變速器、車橋、駕駛室及白車身的開發及試製、試驗等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十二五”期間,吉林將依託一汽集團,大力發展汽車産業,突出整車産能擴張、自主品牌打造、新能源汽車産業化、零部件配套體系建設和自主研發能力提升,進一步提高國內市場份額。周永澤説,整車生産力爭形成400萬輛生産能力,其中紅旗、奔騰、解放、佳寶等自主品牌産能將達200萬輛,新能源汽車達20萬輛,其中純電動車超過10萬輛。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吉林省將加大汽車自主創新與技術研發,加強汽車零部件研發體系建設,把一汽技術中心打造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發機構;在長春、吉林兩大汽車園區建設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支撐的公共研發平台;促進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形成國家、省和企業三級零部件研發體系。
石化:延伸産業鏈條向“精深化”方向發展
作為傳統的支柱産業,吉林省石化産業經過“十一五”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石油、天然氣、基本有機化工原料、煤化工、鹽化工等多門類較為完整的産業結構。到2010年,主要裝置及産品産量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乙丙橡膠、聚乙烯、醇醚等16套裝置生産能力居國內前三甲,而且産業鏈條不斷延伸,正在朝着“精深化”方向發展。
“十一五”末期,吉林省ABS、丙烯晴、聚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苯橡膠、氯鹼等30余種産品在國內佔有一定優勢。其中石油和天然氣産能750萬噸、原油加工能力1200萬噸、乙烯産能85萬噸、合成樹脂産能100萬噸、尿素産能40萬噸、氯鹼産能35萬噸。2010年全省石化行業完成産值1609億元,實現增加值565億元。
進入“十二五”,吉林將將圍繞助劑、添加劑、催化劑,大力發展精細化工産品,延伸産業鏈條。重點支持石油鑽井助劑、納米碳酸鈣、FCC催化劑等産品發展;農藥類重點支持高效、低毒、低殘留、安全的農藥産品發展,精細化學品率由目前的32.5%提高到40%,化工為汽車行業配套比例顯著提高。
據了解,吉林省還將按照基地化、大型化、一體化、園區化發展方向,依託現有資源優勢,優化産品結構,延伸産業鏈條,推動石化産業向精深化、高端化發展。加大勘探開發,增儲上産,實現油氣當量1000萬噸目標;形成1500萬噸煉油加工能力和140萬噸乙烯、110萬噸丙烯生産能力;加大C4、C5資源綜合利用開發力度,擴大丙烯和石油樹脂生産能力,形成中國石油東北地區C4、C5資源聚集加工基地。
吉林油田公司總經理侯啟軍説,2000年以來,吉林油田堅持油氣並舉,通過技術和管理“雙輪”驅動發展,油氣産量2004年跨越500萬噸,2006年跨越600萬噸,2008年跨越700萬噸,2010年達到750萬噸,是我國東部陸上增産幅度最大的油田。他説:“新增石油探明儲量2億噸、天然氣探明儲量2000億方,2015年油氣産量將達到千萬噸規模。”
“十二五”期間,吉林石化公司將建成千億元化工産業基地,吉林化工園區將建成千億元國家級石化産業園區,全省石化産業實現工業産值3000億元,工業增加值1000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3.3%和12%。
農産品加工:依靠技術鑄就品牌實現“新跨越”
“依靠技術引領打造名牌産品,做強農産品加工業新支柱。”吉林省農委主任任克軍説:“到2015年,全省農産品加工業將實現銷售收入5000億元,工業增加值實現1200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4.5%和15%。”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吉林省農産品和特色資源加工深度不斷提高,已形成了中部糧食和畜禽深加工區、西部畜乳産品和雜糧雜豆加工區、東部長白山特産品加工區的産業布局。玉米深加工産業優勢明顯,賴氨酸市場份額佔主導地位,以玉米為原料的丙酮、丁醇、多元醇以及秸稈、玉米芯等非糧生物質原料的生産技術和規模國內領先。到2010年,氨基酸等主要産品産量居全國領先地位,其中氨基酸70萬噸,發酵酒精138.8萬噸,居全國第一位;包裝飲用水370萬噸,葡萄酒20.5萬千升,居全國第二位;鮮冷藏肉181萬噸,冷凍飲品26萬噸,居全國第三位;捲煙實現産銷80萬大箱。
“十二五”期間,吉林將依託豐富的農畜特産資源,做大做強糧食精深加工、畜禽加工和長白山生態食品三大優勢産業,大力發展生物質化工産業,深度開發礦泉水、人參、林蛙、梅花鹿、食用菌等長白山特色資源,提高加工深度及高端産品、終端産品比重,努力建設全國重要的優質安全産品生産基地、循環高效現代農業産業示範基地和生化加工高新技術轉化基地。
任克軍介紹説,一方面,進一步擴大賴氨酸生産規模,以賴氨酸為主的氨基酸由目前的70萬噸達到100萬噸産能,保持國際領先地位;加強酒精下游産品開發,加快非糧酒精的産業化進程,發酵酒精規模由目前的150萬噸達到200萬噸産能,鞏固全國領先地位;澱粉糖和秸稈糖由目前的220萬噸達到400萬噸産能;進一步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生物質化工醇由目前的40萬噸達到300萬噸産能,打造以大成集團為主導的千億元生物質化工産業基地。
另一方面,鮮冷藏肉由181萬噸提高到300萬噸,乳製品由7萬噸提高到20萬噸,精製稻米産量由350萬噸提高到500萬噸;人參産業加快進入食品試點,重點支持開發、生産人參食品、人參藥品、人參化粧品等系列産品,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參深加工産業基地;礦泉水業加快調整産品結構,大力發展高端水産品,提高産業集中度,努力打造長白山礦泉水品牌,建設千萬噸長白山礦泉水産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