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出路調查
探索“集群化”路徑 培育市場土壤
2011-07-15   作者:王曉明  來源:經濟參考網
 
【字號
    吉林省近年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調整經濟結構,生物化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及新能源等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産業開始崛起,但目前産業鏈條短、配套能力弱、核心技術匱乏等特徵明顯。建議一方面加強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整體布局、規劃和引導,另一方面積極探索集群化、集約化發展道路,不斷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使之成為轉變經濟增長模式的破題點和“主引擎”。
  
  轉方式調結構:老工業基地崛起新興産業
  
  作為傳統的老工業基地省份,經過“十一五”的發展,吉林省初步確立了生物醫藥、生物化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製造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到目前已經初具規模和特色。吉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所長高有福介紹説,以玉米加工轉化為標誌的生物化工産業規模、研發能力和企業地位等國內領先;以光電子和汽車電子為核心的電子信息産業成為國家重要産業基地;風電裝機居全國第4位,成為我國七大千萬千瓦風電産業基地之一;以軌道客車為代表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快速發展,文化、旅游産業形成了優勢板塊和品牌效應……
  吉林省首先擁有了一批關鍵技術。《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吉林省發改委了解到,小衛星製造技術、可調諧激光器技術、高速軌道客車製造技術、LED顯示技術和平板顯示技術等多項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高有福介紹説,非糧生物質技術處於世界前列;吉林燃料乙醇濕法生産工藝屬世界首創;混合動力汽車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現代疫苗生産技術、差別化纖維生産技術、ECU等汽車電子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其次,吉林涌現出一批龍頭企業。長春大成集團是世界領先的大型生物化工企業,賴氨酸生産規模居世界首位,國際市場佔有率超過30%;長客集團是亞洲最大的高速軌道客車生産企業,國內市場佔有率接近50%;吉林修正藥業集團在全國中藥百強企業中居第3名;啟明信息公司是國內軟體50強企業,在汽車管理軟體産品和車載信息系統研製及服務領域的市場佔有率國內第一……
  同時,吉林還形成了一批“拳頭”産品。380km/h高速軌道客車、生物基化工醇等産品水平國際領先,具有較大生産規模和較強市場競爭優勢;基因重組人胰島素填補國內空白,使我國成為繼美國和丹麥之後全球第三個能生産和銷售該産品的國家。
  
  産業鏈條短 配套能力弱 核心技術匱乏
  
  吉林省幹部認為,當前戰略性新興産業仍處於起步階段,面臨着很多矛盾和問題。具體表現為:産業規模較小,産業鏈條短,帶動能力和整體競爭實力不強;企業自主創新地位尚未確立,區域創新能力較弱,産業核心技術匱乏;有利於産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市場環境尚不健全,産業領軍人才缺乏,各類服務體系尚待進一步完善。
  “LED産業上,包括照明、景觀、顯示,我們在應用技術上有突破,包括産業規模也是最大的,但是並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劉維亞説,吉林省的地緣經濟、地緣環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産業的發展。他舉例説,他有一個朋友在深圳做手機組裝,人家本身並不了解這個行業,但深圳做手機組裝的上下游鏈條非常齊全,比如手機的機殼、屏幕、鍵盤等,每一個部件都有專門的企業在做,有一個完整的産業集群。“在長春,我們沒有相關的企業群,相關的配套企業比較少,産業鏈不夠長,也沒有什麼競爭,整個設備、加工工藝都不如南方,導致産業競爭力不強。”他説。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少岩認為,和南方省份相比,吉林省很多産業的市場發育不夠充分,所以企業要生存就只能“一條龍”生産,做全産業鏈,五臟六腑都要齊全,這種方式也有好處,就是不受市場其它方面的制約,但問題是規模難以做大,做出來的産品相對成本比較高,質量雖然好,但到了市場上銷售價格必然偏高,導致市場競爭力不強。
  長春市光華偉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逸夫介紹説,他們企業目前主要做電子標籤行業,實際上就是無線識別、對數據進行存儲的技術。他説:“産品的芯片基本都是國外進口的,我們企業主要做應用,目前國內做這個産品的企業還不多,而且技術含量也和國外差距很大。”
  在今年吉林省“兩會”上,吉林省政協委員張榮生在一份提案中建議,首先應進一步加強戰略性新興産業的規劃和引導。盡快研究制定重點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指導目錄,明確戰略性新興企業認定和准入標準,優先發展的各分項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明確發展重點及具體實施步驟、措施;同時,應統籌研究相關部門支持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政策,整合現有政策和資金,加強與相關規劃和政策措施的銜接與配套,形成支持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合力;要優化區域産業布局,發揮比較優勢,避免“一哄而起”、盲目發展和重復建設。
  
  探索“集群化”路徑 “十二五”再出發
  
  專家認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既要研究總量擴張,也要注重結構性增長,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産業的不斷崛起,對於扭轉老工業基地傳統以汽車、石化等為支柱的經濟結構調整,是重要的突破口和“主引擎”。
  “瞄準國際技術發展前沿,把握市場需求變化和産業發展趨勢,實施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計劃,強化技術創新和産業創新,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努力把戰略性新興産業打造成支柱産業。”吉林省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加快發展醫藥産業、生物化工産業、電子信息産業、新能源、新材料産業及節能環保産業等,力促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吉林省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將強化以玉米為原料的精深加工,依託大成、中糧、嘉吉等骨幹企業,進一步開發氨基酸新品種,推進蛋氨酸、色氨酸、精氨酸等系列新産品規模生産;加大化工醇下游産品開發力度,加快聚酯産業化;依託長春應化所等科研機構,積極推進聚乳酸生産技術及應用材料産業化。大力推進非糧原料替代,重點開發秸稈制糖、秸稈化工醇、秸稈丁醇等非糧生物化工技術,加快中試和産業化,實現我省非糧生物化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電子信息産業方面,吉林將進一步突破汽車電子、光電子、電力電子等重點領域的核心技術,擴大産業規模。抓住一汽集團擴能契機,加大在車載電子産品、車身控制系統、動力控制系統等方面研發力度,迅速擴大産業規模;以半導體發光器件、激光産品、光電儀器與設備和國防光電子為重點,加快LED高端顯示和專用照明産品的研發和産業化,推進全固體激光器等盡快形成生産規模,大力提高光電子終端産品比重,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和軍品轉民用。
  “目前吉林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在6%左右,5年以後佔比將超過10%,成為吉林經濟新的支柱。”高有福説,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探索“集群化”發展路徑,向園區集中。建議一方面,集中力量加快在新能源汽車、生物工程等方面核心技術研發;另一方面,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合理規劃,使之真正成為科技成果研發和孵化基地、新興産業高速發展、集約發展的有效載體和依託平台。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相關新聞:
吉林永大:極具成長性的永磁開關大企業 2011-07-08
吉林省將實施流通領域食品售前網絡備案制度 2011-07-04
吉林星泰集團董事長孫金寶:誠信建築城市,感恩回報社會 2011-07-01
吉林銀行加快推進區域戰略布局 域外第二家分行在沈開業 2011-05-30
一些市場中介組織嚴重違法違規 吉林將集中清理和規範 2011-05-23
 
頻道精選:
[財智]中國概念股造假危機不斷 在美遇寒流[財智]忽悠不斷 黑幕頻現,券商能否被信任
[思想]觀點擂&:奢侈品,降稅的糾結[思想]破解"兩難"選擇成為宏觀政策着眼點
[讀書]《五常學經濟》[讀書]投資盡可逆向思維 做人恪守道德底線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