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底34項個人收費項目被叫停後,一張銀行卡還能被收多少費用?部分銀行為何如此熱衷於收費?又為何享受高息差仍不滿足?一張銀行卡究竟能産生多大的效益?
一張銀行卡的收費賬本
在武漢讀書的小余為我們詳細講述了他在某銀行開卡時的一場經歷。
“開戶需要預存10元錢。”填好開戶申請過後,櫃&工作人員這樣告訴小余。他同時對小余説,還需要扣除3元的借記卡工本費。
隨後,工作人員將卡與兩張回單遞給小余。在這兩張回單上,分別顯示存款10元以及扣費3元。
由於小余是家在外地的學生,因此,他特別關心跨行及異地存取款會如何收費。對此工作人員的答覆是,跨行存取款,每筆要收取5元,如果是行內異地存取款或電匯,那麼最低收費是1%;如果是異地跨行,則每筆存取款要收取12元。
“我每個月的生活費只有1000元,資金流量很小,會不會被銀行收取小額賬戶管理費呢?”作為學生,小余也有這樣的擔心。很不幸的是,在這家銀行這筆費用是不能免除的。工作人員稱,除工資卡外,季度日均資産小余300元的存摺賬戶收取每季度3元的小額賬戶管理費用,或者是10元的年費。
當然,如果小余使用這張卡時,遺失或更改密碼都會被收費,如果挂失,除了再交3元工本費外,銀行還要收取10元的挂失費。“這樣收費,我可傷不起啊!”小余感嘆道。自己每年學費5000多元,生活費1萬元,一般是分三四次在老家存入銀行,在武漢提取,一年可能有5次左右的跨行取款。如果把這一業務交給銀行來做,他的成本將是這樣的:開戶成本及年費:13元;將學費和生活費跨地區存款或者匯款費用150元;5次跨行取款:25元;共計是188元。
種類繁多名目各異消費者難逃被收費
那麼,如此高的收費,僅是上述銀行獨有嗎?事實並非如此。
同樣是在7月4日,老李在建設銀行一家營業點查詢手中一張建行借記卡。此卡老李是一年多前開通的,曾利用該卡轉賬過一次,金額為1700元。此後,該卡一直未能發揮太多的用處,老李決定將該卡登出。
在銀行的終端,老李查詢發現,該筆轉賬被收費8.5元。一個月後,該賬戶上的餘額1.5元被扣除。
而在老李填了登出申請後,工作人員要求補交26.5元的小額賬戶管理費後,方能登出賬戶。“如果不交,則可能會被徵信系統記錄!”工作人員稱,也可以不繳費,待5年後賬戶自動登出,不過,很可能會在徵信系統留下負面信息。無奈之下,老李只好全額交納後將卡登出。
“銀行收費,可謂名目繁多。”市民王路這樣感慨着。2009年,她在建設銀行開通了一張借記卡,在工作人員的強烈推薦之下,她開通了一個手機銀行的功能。“工作人員説,可以監控到賬戶的實時運行狀況。”王路回憶。
不過除了每月收到一條短信,銀行還要收取她1元的手機銀行費用。由於這一功能她沒怎麼使用過,目前想將其取消這一功能,但銀行告訴王路,這項操作不能在櫃&&理,只能自己在網上取消。仔細算來,一年多以來,她已經被收取了將近20元。
高息差也要高收費 利潤乃收費驅動力
圍繞着一張卡,老百姓每年要交各種費用,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元,甚至數百元。面對銀行重重收費,有人不禁發出這樣的疑問:“相比很多國外銀行,它們享受着高達2.5%-3%的利息差,已經很賺錢了,難道還不夠嗎?”
對此,某銀行管理人員&&,目前,國內銀行的確享受了息差帶來的盈利,不過目前五年期人民幣定期存款利率為5.25%,五年以上貸款利率為6.80%,現在銀行5年期的存貸利差僅為1.5,這是一個很低的水平。
上述銀行管理人員介紹,一些大行熱衷於收費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多家銀行均已上市,而外國投資者對銀行中間業務的贏利能力十分看中。在國內銀行界,中間業務主要來自收費項目以及擔保業務和基金託管等。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曹勇教授&&,國外銀行的市場化程度較高,在利差方面不及國內銀行,因此,國外銀行在開闢中間業務上,就顯得更加努力和創新。而國內不少銀行,由於享受2%-3%的利差,日子比國外銀行要好過得多,近些年才開始重視中間業務。
他同時認為,另一方面,由於國內居民用於理財的資金並不多,銀行在開展中間業務的時候,也顯得創新不足,於是就將目光盯在了銀行卡收費上,譬如在資産管理、風險介入等國外銀行開展中間業務的主要領域則很少涉足。
曹勇教授&&,目前國內銀行同質化競爭嚴重,也是目前對銀行卡收費名目繁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同時認為,雖然銀行對用戶收費是一個大勢所趨,但銀行也應提高創新能力,不能總盯着一些諸如跨行收費、挂失收費等這些基本項目,而應該在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上進行創新,這樣的收費才是有價值的。(經濟參考網綜合理財周報、現代快報、北京商報、勞動報、證券日報、楚天金報、揚子晚報等媒體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