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譽&&,儘管銀行業信貸增速放緩,但由於銀行體系內外新的融資渠道涌現,中國的信貸水平依然居高不下。 惠譽在周三(7月13日)發布的名為《中國銀行業:信貸增速仍快於GDP增速》的報告中估計,2011年中國凈新增融資額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例或達38%,低於2009-2010年之間的平均水平42%,但仍然遠高於金融危機之前的平均水平22%。 惠譽預計,到2011年底,全年融資總量佔GDP的比例或達185%,較2007年高61個百分點。在其他國家,類似程度的指標上升現象往往會出現在銀行業出現壓力前的年份中,因此這一報告凸現出惠譽對中國銀行業前景的謹慎看法。 惠譽中國銀行業評級部門負責人朱夏蓮&&,金融危機後中國信貸激增的現象常被錯誤地看作是2009年上半年一個短暫而孤立的事件。而事實上,信貸激增的狀況持續了足足兩年,並且隨着新的信貸渠道增多,這一勢頭有增無減。 2011年初,中國央行採用了社會融資總量這一新指標,以考察銀行體系之外的信貸活動增長水平。但惠譽指出,社會融資總量還是忽略了一些項目,因此沒有將正規形式的融資和影子體系的融資一網打盡。 有鋻於此,惠譽開發出“經過惠譽調整的社會融資總量”,該指標納入了當前被官方標準所忽略的關鍵項目,其中包括了信用證、國內信託公司信貸、國內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放貸、以及香港銀行業的貸款。以上每個項目在2011年均有可能達到人民幣7,000億元至1萬億元。 朱夏蓮&&,如果在官方社會融資總量中加入上述各項,那麼預計2011年新增融資規模將超過人民幣18萬億元,較惠譽預計的全年新增貸款規模人民幣8萬億元高出一倍以上;在人民幣18萬億元中,預計有超過55%的融資來自於國內銀行業貸款之外,為2006年的近三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