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全球彩電業正掀起一股智能電視發展熱潮,海爾、索尼等企業均推出了智能電視産品,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彩電企業正成為此輪智能電視熱的主導者。筆者認為,智能電視的出現正在改寫當前全球彩電業競爭秩序,傳統的單純依靠硬體産品爭奪市場的游戲方式已經被改寫,在這一輪全球産業變革中,憑藉對市場的準確把握,中國彩電企業已經佔據了先機,這或將掀開中國彩電企業主導全球産業新格局的篇章。 從産業發展歷程看,全球彩電業經歷了從黑白到彩色、從CRT到平板電視的兩大轉變,但從本質上看,這兩次轉變僅僅是硬體顯示方式的一種變革,應該説只是在顯示技術更迭基礎上進行的簡單的産品革新,並未從本質上改變彩電業的發展生態。與此相對應的事,全球彩電業形成了單純以精簡産品為基礎的價值分配體系,無論是CRT時代的晶體管,還是平板電視時代的面板資源,都是構建起一種以硬體資源為基礎的産業驅動模式。 然而,隨着全球産業進入過剩時代,以往單線式的産業發展模式正面臨着巨大考驗,單純注重産能規模大小的比拼已經毫無意義,此時脫離市場需求去談論市場規模已經成為不合時宜的空談,因為大規模製造出來的産品很可能因為不符合消費需求而沒有銷路。如果仍然沿用大規模製造時代的發展模式,脫離消費需求去一味執着於産品的研發與生産,企業很可能被大量製造出來而無銷路的庫存所綁架,最終陷入競爭力喪失的尷尬境地。 通俗地講,智能電視應該具備三大特徵:具備操作系統、節目內容極大豐富、軟體可升級,這一屬性就決定了操作系統、軟體等成為決定産業競爭力的關鍵要素。可以預見的是,今後彩電全球企業競爭力的決定要素將主要集中在包括節目內容、軟體、操作系統等在內的“軟實力”上,如果不能掌握這一資源,未來企業只能充當單一的硬體産品供應商,處於被邊緣化的狀態。 不可否認的是,在智能電視時代,消費者不再是硬體産品和內容的被動接受者,而是消費需求與産品要求的提出者,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具備捕捉並滿足全球用戶需求的能力,否則將在智能電視時代的比拼中敗下陣來。從當前全球産業競爭看,未來企業的競爭不是産品的競爭,也不是産品服務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的競爭。就彩電業而言,智能電視時代的到來為改寫全球産業格局提供了有利契機,部分領先企業正在領先商業模式的引導下迅速發展,特別是中國企業,正成為推動全球彩電業智能化進程的一股重要力量。 以海爾為例,它已經在充分把握全球用戶需求的基礎上研製出智能模卡3D電視、人機交互電視等業內領先性産品,這意味着其已經在引導全球産業發展趨勢上走在了行業前列。與短缺時代成長起來的跨國巨頭的商業模式不同,通過實施“人單合一雙贏”模式和“零庫存下即需即供”的商業模式變革,將用戶的需求作為驅動企業運轉的“動力源”,在消費者與企業以及上游供應商之間建立了一條敏銳感受需求並能無障礙、高質量滿足用戶需求的供需産業鏈,這使其能夠充分在用戶需求的指導下進行産品研發和生産,從而實現了精準製造。 同時,依託遍佈全球的29個生産製造基地和19個海外銷售公司,海爾能夠快速而準確地把握全球消費需求變化,並設計生産出符合消費需求的産品。此外,海爾還在全球設立了8大綜合技術研發中心,能夠整合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技術和設計專家,形成了無國界的快速滿足消費需求的快速響應體系。 從本質上,智能電視時代應該是一個消費者得到極大解放的時代,消費者真正成為全球産業發展的主導者,而能夠率先實現這一變革的企業必將迅速成為全球産業的主導者,改寫以往單純以硬體産品為基礎的競爭模式,這意味着大規模製造時代的彩電業發展模式已經過時,中國企業有望成為全球産業的主導者。
|